「国金证券」产研笔记 | 移动支付还能玩儿出什么新花样?

「国金证券」产研笔记 | 移动支付还能玩儿出什么新花样?
2019年01月27日 22:50 国金证券研究

摘自 | 裴培、徐加一「2018年3月6日」始发的「24页」报告——

《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到120万亿,还有哪些新玩法、新看点?》

移动支付还能有什么创新吗?当然有。不仅在技术上有创新,在商业模式和目标用户上也能有创新。准确的说,我们从2013年才开始进入移动支付时代,现在还是创新的高发期。当年微信支付依靠红包和线下扫码而占据先机,今后随时可能有更重量级的创新出现,颠覆市场格局。在成为全球第一大移动支付市场之后,中国也具备了向国外进行商业模式输出的能力,尽管这种输出不会一蹴而就。

新玩法:技术升级、消费升级带来的玩法升级

技术升级: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提升信息输入、处理效率。技术一直是驱动支付行业体验升级、提升信息输入和处理效率的重要力量。以用户登录环节为例,就经历了密码验证-指纹验证-刷脸验证的演变,还会继续演变下去。支付宝和肯德基合作推出的线下刷脸支付,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肯德基自助点餐机上选好餐,选择“支付宝刷脸付”,进行人脸识别,再输入与支付宝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确认后即可支付。支付过程不到10秒,无需输入密码,也无需掏出手机。以Amazon Go为代表的无人店更是前沿技术的领先探索者。通过人脸识别、物联网等技术捕获信息,将支付环节隐形化,无需额外操作即可完成购物支付。

消费升级:多环节融合,提升产业运作效率。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下,用户越来越注重体验,商家也更关注对消费者的洞察和服务升级。支付机构纷纷围绕支付推出新玩法。

借线上流量和玩法,促线下消费。以微信支付和星巴克合作推出的“用星说 ”为例,用户在微信上可以互赠星巴克礼品卡,收到礼品卡的用户再去门店消费。这是一个成功融合社交元素促进线下消费的例子——模仿红包的界面与操作,用户上手方便,并且可以在群里抢咖啡券,增加了互动性;可以定制封面、赠送的内容(某一款咖啡或者某一面值),增加了趣味性。这些都提升了礼品卡对用户的吸引力。

打通会员信息,方便用户,赋能商户。以微信支付推出的麦当劳小程序为例。用户在线下门店消费时,可以直接在线上点餐并支付,免去排队麻烦;同时,可以直接积分,不仅用户方便,商户也可以获得第一手的用户消费、积分数据,为未来进行精准服务和营销提供了基础。支付宝的“生活号”和小程序也有类似功能。

支付宝:强于运营,线下场景布局既早且多。阿里从2014年就开始投资布局线下场景,并且在2016年率先提出新零售的概念,试图以线上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改造传统线下零售的痛点。“阿里系”的淘宝、支付宝、高德地图、阿里云、口碑网可以形成一个“新零售闭环”,让用户的消费行为尽可能留在体系内。相比之下,腾讯就没有类似的闭环,因为它没有电商和自营O2O业务。

微信支付:优势在用户规模和以小程序为代表的创新产品。通过扫一扫的动作,微信可以自然连接线上9亿用户和线下场景;主打快速方便的小程序也在开放越来越多的功能,探索与线下各场景的深度结合,打通用户、数据、支付服务,提供更顺畅的使用体验。用户对微信的使用频率和时间永远是最高的,这使得腾讯拥有几乎无穷无尽的流量优势和很高的导流效率。

新业态:以支付为基础滋养其他业务

支付像土壤,孕育其他高利润业务。第三方支付经历了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后,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和数据。作为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础环节,支付也逐渐成为其他金融业务的流量入口,并提供决策支持。支付业务早已成为其他更高利润业务的流量入口和孵化器,滋养后者的发展壮大。

巨大的用户流量+自然的场景过渡。支付是对资金的使用,而用户对这些资金的安排为其他产品创造了机会。

理财:支付资金充裕、支付账户有余额的用户,必然希望实现对余额的有效利用,产生互联网理财需求。典型代表是2013年推出的余额宝,它创造性的为支付账户提供理财收益,同时又保持随时消费的灵活性,在体验上做到极大的便利,规模一路攀升,AUM在2017年末已达到1.57万亿。腾讯也推出过理财通、零钱通等类似产品。

贷款:对于那些没有足够资金进行支付的用户,消费贷应运而生。以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为例,一方面为用户提供消费所需资金,提升支付成功率,另一方面则利用支付用户流量,拓展了毛利更高的贷款业务。2016年“双11”,支付宝将花呗作为默认支付方式,显著提升了购物高峰期的支付成功率以及笔均支付金额。

数据价值:相比流量,数据的价值更加隐性,也更有深远意义。金融的本质是对风险的定价,而数据在风险评估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支付对应的交易数据。通过补充支付相关数据,提升风控模型准确度,从而实现对用户更精准的评估。支付机构推出的贷款类产品如花呗、借呗,征信产品如芝麻征信,以及智能投顾等均是数据驱动下的典型案例。未来,其应用场景也会从金融业务进一步拓展,服务广告、零售等更多领域。

新市场:走出国门寻找新的蓝海

随国内市场逐渐饱和,各大支付机构开始将眼光投向海外。并探索出一条跨境支付+当地钱包的海外之路。

服务中国游客出境游的跨境支付:我国作为出境游大国,位居全球出境游规模第一位,2015年消费规模为2150亿美元,平均1800美元/人次。这是一个规模大、笔均高、利润厚的消费场景,然而传统的支付方式门槛较高,如需特定外币银行卡,并收取高昂的手续费等,这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了切入机会。从日韩、东南亚等出境游热门地点入手,支付宝、微信支付陆续接入海外商户。

截至2017年底,支付宝已经接入36个国家和地区,微信支付已接入19个国家。这是支付机构拓展海外业务的第一步,以国内积累的用户基础和不断增长的跨境消费需求撬动海外商户接入。在业务模式上,除了资金的跨境清算,移动支付应用的海外运营模式与国内类似,技术手段也没有区别,几乎可以将国内的模式平移到海外。

服务海外用户的当地钱包。随着支付机构对海外商户的接入、对当地市场了解加深,发现在一些国家存在快速增长的消费支付需求和当地支付条件之间的不匹配,这为支付机构服务当地市场打开了大门。阿里和腾讯纷纷通过自建+投资的方式布局海外市场的当地钱包。比如在香港地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均推出了服务香港本地用户的钱包版本,并已支持基本的充值、转账、线上/线下商户支付等功能。事实上,香港的支付体系一直以落后著称:虽然有全港通行的“八达通”卡,但是不能用于出租车等场景,也不是所有零售店都接受。在香港发展移动支付,不仅有利于大陆游客,也有利于当地人民。

投资方面,以“阿里系”为例,近年来连续投资了韩国、东南亚、南亚多个国家的领先电子钱包。除了资金支持,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还进行技术、运营、业务发展战略等层面的经验输出,帮助当地钱包借助国内发展的经验快速崛起。“阿里系”投资最集中的是印度市场。

对金融业务的全球化布局有长远意义。支付机构通过在海外布局,可以在更广的地域范围满足用户的需求,扩展衍生业务,例如不同国家间的汇款转账。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拓宽地域,支付宝、微信支付已不再定位是中国领先的支付机构,而是全球性的钱包,打通各地区的用户、商户、合作机构、资金流和信息流,成为面向全球用户的金融服务提供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