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逆袭故事》第9篇:做公众号两年,我亏了一百多万!

《我的逆袭故事》第9篇:做公众号两年,我亏了一百多万!
2023年03月22日 17:34 影评人柯泯哲

我为什么做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自媒体平台,让我看到了创业希望的是它,差点让我面临破产的也是它。

2012年08月23日,微信公众平台悄悄上线了,此时此刻我在广州天河员村的出租房里敲着键盘,运营着微博自媒体。大约一个星期后我知道公众号诞生了,当时我入不敷出,连吃饭都成问题,我不得不忙于快速变现的方式,选择继续尝试微博运营,根本没有空余的精力去铺垫公众号。

我注册自己的第一个公众号应该是在2013年,随便发了几篇文章一探究竟。没多少人敢说公众号会在几年之后火爆起来,连创始人张小龙都不敢担保,所以我也不敢放下手上的业务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公众号了。当然也有不少人会说,他当年就预料公众号肯定会大火,问题是他们并没有任何行动,这就好比自称猜中了一张彩票,就是忘记了购买,这样的神预言等于废话。

真正的受益者,是那些看到公众号的潜力,并愿意在上面押注的聪明人,我承认自己没有这种能力。他们在2013年左右就开始重视公众号,甚至多账号团队化运营了,2014年之后的三四年,他们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年收入几百万甚至几千万,这是他们的眼光和提前准备的回报。像我这样的月光族,最大的遗憾就是,家里一点水都没有,必须每天去挑水喝,而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去挖一口井,等到别人躺着都有源源不断的水源之时,我拼尽全力也就分得一小杯。

凭借自己对新媒体的几年经历,2013年末我还找过一份公众号运营的工作,但就算是这个时候我对做号、吸粉、变现等运营攻略还是一知半解,仅仅会基本的发布运营,可以说是菜鸟级别。

为什么做高校女神

直到2014年11月我注册了公司之后,才开始正式运营公众号。不要看小这张薄薄的营业执照,它就是有一种魔力,可以使人兴奋起来,能让创始人愿意为之通宵达旦、倾尽所能。

因为以前我做过美食微博,同时也认识一些做本地公众号的朋友,得知已经开始有不错的收入了,于是我决定从熟悉的领域出发,我做了一个广州本地美食旅游类公众号。刚开始叫亲戚朋友关注,然后为了快速涨粉,我还花了四五百块,叫朋友拉微信好友关注,我给他一个粉丝2块钱,一共涨了200多个粉丝。

运营了半个月左右,首条推送平均有一两百阅读,下面几篇文章只有几十阅读。这个时候我接了一单女神推广的业务,于是策划了一篇文章《广州大学城十大校花》,结果几天后文章火起来了,网友纷纷转发,一下子阅读数突破了10万,并迅速吸引几千的粉丝,这篇文章还被很多广州本地号抄袭发布了,他们也很快获得了十万以上阅读。

我继续发布广州本地美食旅游的推送文章,但阅读数好像没有涨多少,首条推送普遍是五六百阅读,于是我又尝试发布女神校花的的文章,结果阅读数很高,大部分都轻松过万了。这样的结果是,我的公众号美食旅游的内容越来越少,而女神校花的内容越来越多了。我重新注册了一个公众号,叫做高校女神,我将高校十大女神的模式搬到这里了,而原来的美食号一年后也改成了广东高校女神。

做校园美女领域的公众号,对我而言简直就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流量起来得很快,坏处是导致我放弃了美食旅游号的运营。现在看来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我应该保留这个美食号,女神公众号重新注册一个就可以了,这个时候也有三四个员工了,重点运营两个公众号不是问题。

因为在接下来的2016至2018年,正是本地美食号猛接广告的时候,一个十几万粉丝的公众号,一年营收一百多万不是什么难题,三年时间收入三四百万了,我的第一桶金就到手了。这绝不是我凭空想象,我那些做美食号的朋友,真实粉丝也就二三十万,一个号年收入就三百万以上,几年时间就赚了几千万,瞬间跟我拉开了距离。

而高校女神号,看上去非常热闹,流量也十分可观,但其实变现能力很差。投放校园的不会首选我的,投放娱乐的也不会首选,反正就是一个不沾边的领域。粉丝最多的时候是30万,广告报价是8千元,再打个8折优惠就剩下6400了,一个月平均只有两三条投放,而且阅读量和广告数量都有下降的趋势,靠广告收入根本养不起团队。

高校女神的粉丝群体大部分是年轻男性,如果是汽车或手机自媒体,那就是高质量的号,但做美女的号对一般的品牌广告而言,就很不值钱了。这个号其实最适合做的生意就是拉皮条,给有钱人介绍美女,可惜我怕钱还没有赚到手,人就被抓进去了,这种事我真的不敢做。

盲目扩张的后果

2015年中旬,公司拿到了朋友的一笔投资,这又为接下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2015年11月,公司业务开展起来了,代理运营、网红推广、品牌投放都接到订单了,公司实现了短暂的盈利。这个时候我做出了一个激进的举动,将公司搬迁到珠江新城,房租从一千多一下子飙到了一万多,这是我下过最差的一步棋。

有了这么好的办公室,肯定要招更多的人才进来了,于是在多个招牌网站招募员工,甚至还在前程无忧买了一个包年套餐,于是人力成本也跟着上升了。

为了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粉丝,我还举办了两届全国高校女神大赛,让全国各地的大学美女来报名,然后进行投票PK,为了达到好效果,我砸了重本钱下去,冠军一万奖金,亚军季军也有几千块。

大家都知道,公众号的大赛,很多都是套路,要么送几百奖金、要么送点小礼品、要么纯粹假礼品套路网友,但我的比赛可是真金白银砸下去了,做到童叟无欺,几万块成本足够别人的公众号举办十场比赛了。

总决赛的时候,我考虑过要不要搬到线下举办,搞个口才、走秀、才艺等环节,做到类似香港小姐选举一样。可惜自己没有线下组织活动的经验,一时半会也找不到赞助商,只好作罢,依然线上投票算了。

这个时候公司办公室在珠江新城,说出去很好听,员工也越来越多,公众号粉丝一天几百几千地上涨,女神大赛也举办得轰轰烈烈,很多人以为我走向了人生的巅峰,其实我已经到达了最危险的边缘。

办公室租金、员工工资、办女神大赛、买推广流量等等,我的支出比在棠下办公室多了六七倍,一年一百多万都能轻松花掉,朋友投资的钱早就花完了,自己还要到处借钱来发工资,确实是打肿脸充胖子。在珠江新城办公那一年,是我陷于冰与火的一年,表面非常风光,实际已经负债累累,整天非常焦虑,状态非常之差。

朋友也没钱继续投资了,我也找不到更好的投资公司,现在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把号卖掉,公司倒闭清算,另外一条是我自己继续筹钱咬牙坚持下去。我真的不想走到倒闭那一步,这就意味着我创业彻底失败了,于是我选择的第二条艰辛的道路。

我绞尽脑汁,跟银行贷款、跟朋友借、刷信用卡等等,筹到了一笔钱,把朋友投资的钱退还回去了,剩下一点资金用作公司继续运营。

现在只能背水一战了,我果断退掉珠江新城的办公室,在天河找了一个便宜的办公室,同时陆续辞掉那些员工,只留一两个员工就够了,代理运营、短剧视频、网红业务等不赚钱的业务也砍掉了,半年后我连公众号都卖掉了,只专注一个项目了,我希望轻装上阵会更有效率。

尽管过去两三年里,我创业创成了百万负翁,但我依然没有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尤其是那几年的大环境真的很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之下,大家都很有激情。做新媒体的,搞APP的,做连锁的餐饮的,做网络金融的,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好像赚钱是一家非常容易的事情,虽然这些钱跟我毫无关系,但至少对我而言是一剂兴奋药。

创业的秘密

当时的北上广深,到处都是开互联网盛典、新媒体大会、短视频发布会等等,有的为了融资、有的为了招募、有的为了销售,创业的朋友也全国飞,定位都是高大上的地方,甚至很多年轻创业者往欧美国家跑了,这几年实在太繁荣了,当你也是其中一份子的时候,肯定也是打了鸡血一样的。

在这些盛典大会的舞台上,很多嘉宾都会分享一些干货,对于一个门外汉而言确实是干货,但对于一个想学最新技术和运营方法的自媒体人而言,那些干货基本都是废话。这就好比,全球举办航天技术交流大会,你觉得美国和俄罗斯会将最新研发的技术拿出来跟别人交流分享吗?他们顶多将几年前过时的技术拿出来意思意思,如果你以为他们的技术不过如此,那么你最终会发现最傻的人是你。

那些新媒体嘉宾,永远都会说内容为王,说他们多么努力做好内容,我不否认好内容很重要,但这不过是做自媒体100招里面的其中一招而已。而且那些有资本有资源的公司,五个高级编辑联合写一篇文章,而你却要求刚毕业的小编一天写五篇,你说怎么跟别人拼内容?

写好内容是人人叫好的一招,但他们不会轻易告诉你,他们公众号文章10万+的阅读,95%都是刷上去了,为了吸引更多的广告主来投放。他们不会告诉你,一篇文章内容发布之后,他们会找几千个朋友圈转发,从而引起刷屏走红的效果。他们不会告诉你,他们通过一些欺骗网友的手段,几天就能圈到十几万精准粉丝。

还有一些人对外宣传做私域流量,说得多么高端,其实就是把微博公众号抖音的粉丝导到微信个人号,有的是慢慢割韭菜,有的直接就忽悠诈骗了。

这些套路还有很多很多,大部分都是不能摆到台面说的,所以你去盛典大会是永远听不到的,他们顶多会在高管内部分享,或者几个很铁的小圈子里面交流。

很多行业都是如此,我们能从一般的渠道所了解的信息,不过是事实的冰山一角。而真正能够赚钱的重要信息都藏在水底下,只有深入了解的人才能慢慢发现。很多人创业失败,就是只看到了冰山一角就以为是事情的全部,然后按照那些方法去执行,不管他多么地努力,都不是别人的对手,因为你只懂几招,而对手精通几十招。

我曾经就是一个天真的理想主义,但冰冷的现实刺醒了我,太单纯的小微企业创业者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注定是死路一条。虽然我负债前行,但依然没有失去远行的信心,一年之后我还清了所有债务,并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我是怎么做到绝处逢生的?具体我会在下一篇文章详细介绍。

以上是《我的逆袭故事》第9篇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