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卷的中国数据库市场,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大家都要回答的问题。OceanBase向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近日,在OceanBase2024年度发布会上,CEO杨冰表示,以专有云、公有云两个部署场景作为发展“双引擎”,商业化四年OceanBase客户数已突破2000家,连续4年客户数增速超过100%。其中,公有云已经成为第二增长曲线,OB Cloud推出两年以来,服务超过700家客户,客户数年同比增长130%。
OceanBase为什么要做云数据库?如何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我们与相关专家就上述问题进行了交流。
为什么要做云数据库?
注册独立公司运营2年后,OceanBase在本地部署攻城略地之际,于2022年启动了云数据库战略,开始发力云端。
OceanBase公有云事业部总经理尹博学介绍,OceanBase发展云数据库,主要有以下考虑:
一是客户需求推动,无论是云原生的企业还是在进行云端转型的企业,海量数据高并发、实时分析等场景催生了数据库上云的需求;二是DBaaS服务可以提升OceanBase服务边界和服务能力;三是云基础设施的能力比较符合OceanBase产品技术发展方向,利用云上的技术能力和产品能力,能够为客户带来比私有云或本地部署更强大的功能和成本红利。
当前,云已经成为新的IT基础设施,数据库的底层环境已经从传统的硬件变为云环境。云带来了很多好处,一方面,云更加易用,能够实现动态伸缩、按需使用。另一方面,云可以实现计算、存储、网络、服务资源的共享和复用,带来了降本增效,云能为数据库带来用户所需的扩展性、低成本等特性。
云数据库已然成为了世界的主流。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独立数据库厂商发力云端,比如MongoDB推出Atlas,ClickHouse推出ClickHouse Cloud,Neo4j推出AuraDB等DBaaS服务,并取得了快速发展。
据Gartner统计,云数据库的全球市场份额正在不断增长,2023年已达整体市场份额的61%,云数据库增量贡献已经超过了90%。
可以看出,OceanBase推出OB Cloud,符合世界主流数据库发展方向,是落实其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出海发展,建设本地私有化交付团队面临很大的挑战,云是比较便利的服务形态,能更好、更快速地触达用户。与此同时,OceanBase也意在借助云端标准化服务发挥云上规模化能力,拓展自身服务和能力边界,打造新的增长点。
尹博学指出,每种技术形态都有适合的应用场景,OceanBase会积极探索适合云数据库的业务。同时,在一些不适合上云的业务场景,比如国内金融业和电信业等行业,OceanBase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提供线下服务。
2年服务超700客户崭露头角
2023年,为了以更清晰、准确的产品定位服务全球客户,OceanBase公有云正式命名为OB Cloud云数据库。
尹博学介绍,OB Cloud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阿里云为主;第二阶段逐渐发展多云,满足客户多云战略需求,包括多云容灾保障业务连续性以及满足出海合规要求等;第三阶段将服务中国境内客户夯实的能力,探索出来的优势场景和实践,在海外寻找同类型客户复制。
目前,OB Cloud正在全球范围提供一致的云数据库服务,覆盖美洲、欧洲、亚洲的30余个地理区域的100多个可用区,支持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AWS和Google Cloud等主流公有云基础设施,同时,OB Cloud将入驻阿里云精选市场,提供更高的服务能力,未来也将支持Azure。
新能源汽车、家电、手机厂商等中国本土出海的企业是OB Cloud全球化发展的一类重要客户。另一类海外客户是在国内探索出来的比较有技术优势和场景优势行业,如零售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海外寻找同类型客户进行复制。
目前,在零售、制造、互联网等多个领域,OB Cloud已经实现广泛应用,服务客户包括小米、理想汽车、上汽大众、vivo、泡泡玛特、海底捞、中免日上、高德、携程,及海外的GCash、PalmPay等电子钱包。
以上汽大众为例,伴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上汽大众原本采用的数据库面临着扩容压力大、查询性能瓶颈等问题。上汽大众的积分卡券关键业务系统已采用OB Cloud,通过OB自研的LSM-Tree压缩引擎实现存储成本节约85%,业务连续性提升至99.999%、查询性能提升5倍。
比如泡泡玛特,随着线上抽盒的火爆,数据量也越来越大,以往的MySQL等传统集中式数据库扩缩容能力有限,容易造成线上抽盲盒时卡顿或延迟,影响用户体验。泡泡玛特基于OB Cloud打造新一代分布式抽盒机系统。目前新系统运行顺畅,扩缩容时间降低90%,弹性应对秒杀期间的百倍流量,新系统在新品发售等高并发场景的系统连续性达到99.999%。
某中式快餐品牌核心支付的POS系统是基于 Oracle 开发,面对业务快速增长的挑战,运营成本高昂,难以满足快速扩张诉求。2023 年,其核心业务系统平滑迁移至OB Cloud,以极小的改造成本从传统集中式数据库全面转向云上分布式架构,通过多租户混部,TCO 成本下降 40%,存储压缩率达 89%,高并发场景下门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在云数据库这一领域,OceanBase正在崭露头角。2023年OB Cloud获选全球仅10家的Gartner云数据库管理系统魔力象限“荣誉提及”,并在2024年Gartner云数据库客户之声报告中,被评为亚太地区“客户之选”及全球“卓越表现者”。
一体化云数据库简化数据栈
尹博学介绍,企业数据库上云的路径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初创企业,他们最初选择了云原生技术架构,敏态业务比较多,也需要敏捷地去进行业务试错,探索更多业务可能,更愿意利用云数据库的弹性、敏捷能力。
第二类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进行云端转型,这类企业既需要云上的能力进行业务升级、数字化,也需要兼顾云下的基础设施、业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其云端转型有一定的时间和周期,是逐步上云的过程,可能某些业务、某些集群先上云,甚至是某一个集群的某一些副本先上云,很长阶段会处在混合云的状态。
第三类企业追求更高的业务连续性或者拓展新业务从而选择云数据库,数据库上云可以更好地解决数字化升级过程中IT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挑战,也为企业探索新业务提供弹性和敏捷能力,以更低的成本探索新业务。
OB Cloud的理念是通过一体化云数据库,构建现代数据架构,简化技术栈,实现降本增效。OB Cloud的一体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时间周期选择的一体化,伴随着企业从初创期发展到平台期,OB Cloud都能提供很好的支持,单机分布式一体化架构可以提供强大的扩展性(伸缩能力),支持灵活垂直伸缩和水平伸缩。
OB Cloud客户的数据体量从小到大均有,其中最大的单集群CPU核数超过6400核、最大的单集群数据规模超过1.2PB,这意味着OB Cloud有能力满足客户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业务增长需求。
二是场景的一体化,体现在混合负载和多模处理能力。OB Cloud能够支持HTAP混合负载,这简化了传统TP、AP、ETL三套系统的数据分析栈,尤其今年推出的列存版本,极大提升了复杂查询和实时分析能力。
在多模数据处理方面。OB Cloud同时兼容多种数据模型,包括Oracle和MySQL语法,HBase和Table模型API,以及JSON、GIS等半结构化数据格式,以及面向AI时代的向量引擎,OB Cloud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查询接口,简化了企业技术栈,降低了运维复杂度。
三是基础设施的一体化,OB Cloud支持私有云、混合云、公有云以及跨云部署,OB Cloud可以屏蔽掉底层基础设施的复杂性,提供灵活的部署形态,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数据库上云需求,让客户在不同基础设施上获得一致性体验,完成客户从迁移、开发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多云支持是OB Cloud与其他宿主云原生数据库的一大差异,尤其一些出海企业,基于每个地域的监管法规要求,需要使用不同的云,而跨多款云、跨多款云原生数据库的迭代效率、成本、运维管控复杂度会面临很大挑战,所以企业需要一个多云体验一致的数据库。
小结:产品力和生态力是未来制胜关键
OB Cloud在短短2年时间获得700多家客户使用,是对这一款纯自研云数据库最大的认可。
中国数据库市场正在风起云涌,而产品力和生态力将是决定数据库能否长远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
在产品力方面,尹博学介绍了OB Cloud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竞争力一方面来源于比较专业且强大的产品研发团队,另一方面活跃的社区以及大量商业客户的真实场景打磨,打造了一个强大的数据库内核,OB Cloud继承了其稳定、安全、高可用等方面的能力,又基于云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了云的优势。与此同时,在多云/跨云等宿主云数据库很难触达的场景,OB Cloud能够为客户提供很好的支持。
比如在支持传统企业数据库上云时,OB Cloud全面兼容MySQL和Oracle,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数据迁移的难度和成本,沉淀了完整的迁移方案确保客户应用的平滑无缝迁移。
OB Cloud也可以提供异地冷备、异地热备、异地多活、跨洲际多活等灵活的多云容灾方案,帮助客户避免因单一云基础设施不稳定的影响,全面保障业务稳健性和业务连续性。比如,当A云故障以后,在数据无损的情况下,OB Cloud跨云灾备可以实现分钟级别内切换到下一朵云的可用区上去,保障业务连续性,这些是单一宿主云原生数据库无法做到的。
在生态方面,OB Cloud也在积极行动,技术生态方面无缝适配云上大数据、DevOps等技术栈。服务生态方面积极联合行业ISV,打造更全面的服务场景。
数据库的本质是信任,作为数据基础设施,很高兴看到OB Cloud一直不断强化产品力和生态力为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而赢得更多企业的信赖,正是其走向全球,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底气所在。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