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医生,大圈套小圈的生态法则

平安好医生,大圈套小圈的生态法则
2019年08月15日 20:16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石老师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在最近一段时间,平安好医生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大圈子和小圈子。

大圈是生态,私家医生服务与29家全球行业巨头达成合作,意味着平安好医生已经搭建了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医疗“朋友圈”。

小圈则是医生服务,其中的社交化因为让陌生人-陌生人的一环关系变成熟人关系,除了更好的体验外,也让病人的健康管理提升一个新的水平。

大圈子

生态平台,平安好医生最近把多年积累的很多“好朋友”拉进了一个名为“平安好医生·私家医生”的朋友圈。

业界的看法是,平安好医生这次是来真的了。

所谓“来真的”,是平安好医生这次的战略重点将是背靠互联网科技平台,立足于线上业务的创新,同时打通线下资源。

为什么说平台好医生有个超牛的“朋友圈”,看看这次达成合作的企业名单列表即可知道,身在其中的有中移互联网、北京汽车、中信银行、惠氏营养品、光大银行、民生保险、珠江人寿、北大方正人寿、平安人寿、平安产险、平安银行、平安普惠等全球29家行业巨头,签约总金额突破3亿元。

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兼CEO王涛表示,“平安好医生希望通过兼具‘好、专、快、管、保障’的私家医生服务,为用户打造全方位、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服务,实现服务千万家庭的目标,开启‘互联网+医疗’的私家医生新时代。”

巨头为平安站台,并不是营销姿态的一种。对于很多巨头企业如银行、保险、电信来说,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以增加用户粘性是历史悠久而且效果极佳的做法。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机场免费贵宾休息室或者是各种高端体检、健康服务都是常见的形态。

“但是在给高价值客户提供健康方面的增值服务方向上,国内一直没有很好的供应商,因为我们国家的总体医疗格局仍然是以公立医院为绝对的主流。我们往昔能够提供给客户的,更多的是一些就医便利、挂号便利,在实体医疗服务供给上乏善可陈。

但平安好医生的私家医生业务,将在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增值服务中加上重重的一笔,甚至不排除会有用户因为这项增值服务来选择我们。”一位与会的巨头如是表达。

小圈子

平安通过私家医生服务,为用户创造了一个更温馨、更全面的健康管理“小圈子”。

其实,私家医生的服务历史很悠久。在近现代大型医院出现之前,医生大多是以私人方式为患者服务的。现代医疗的发明,使人们意识到医学是一个综合学科,所以体量巨大,跨越产学研的综合医院成为服务主体;然而,随着医学的继续精细化,健康管理、分级诊疗、慢病管理等成为分支,专属私立医生的价值逐渐凸显。

现代意义上的私家医生,在国外称为全科医生或者家庭医生,诞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欧美,是以家庭为单位,维护与促进个人整体健康的一种服务形态,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健康的守门人”,注重提供私密、细致、耐心的服务是私家医生与公立医院医生的最大区别。

而对于中国的用户来说,长期以来期待的无非是公立医院的专家门诊,因为这里面有医院的信誉加成。然而,由于优秀三甲医院的门诊量过于庞大,一号难求、排队三个月看病五分钟等现象成为主流,“服务和体验”作为以往的非核心价值,在公立医疗体系内的滞后也就是一件千真万确但无可奈何的事情。

“其实,作为医生来说,能够1对1的为患者提供服务,是有双重价值的。对病人来说,可以增加更多的健康管理因素,防患于未然,治病于未病;对医生来说,可以长期跟踪随访病例,建立完整的经验积累。”一位三甲医院的高年资主任这样告诉笔者:“但在以外的体系内是基本无法实现的。”

提供的服务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级是对于用户咨询、问诊、轻病需求的及时响应,基于平安好医生长期积累的丰富医疗资源,“私家医生”可以为用户提供在线问诊咨询、日常健康管理、医院门诊预约、1小时送药上门、秒级医生服务响应等业务,这足以让病人可以解决90%的日常健康问题,而无需忍受漫长的排队和等候。

第二个层面,私家医生并不包揽一切,他们同样充当病人和大型综合医院之间的资源协调角色,当患者需要深切治疗时,私家医生同样可以提供7*24小时全天候照护甚至是三甲医院实地陪诊等全方位、一站式的高品质医疗健康服务。

基于这两个层次,平安好医生在不损失医疗品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优化了就医体验和健康管理的质量,这对于中产阶级的客群有巨大诱惑力。

另外,由于资源宏阔,平安好医生与近2000家检验检测中心建立合作关系,一对一为每位用户提供电子健康档案以及全年定制化健康管理服务,助力实现“一管到底”。

与此同时,平安好医生·私家医生还与第三方保险公司合作,为用户提供突破年龄、疾病的高额保障:60-80岁均可保,最高可续保至105岁,所有癌症均可赔,给予重疾患者就医经济支持。

以私人医疗服务打开切入患者家庭就医场景的切口,以广泛的业界合作保持治疗从轻到重,从缓到急的连续性;以丰富的保险产品来无死角的提供患者所需要的各类保障。

三个层面的创新最终实现的体系性的突破。在平安好医生的努力下,中国的私家医生领域终于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新圈子

平安集团毫无疑问是整个金融圈子中最喜欢高科技,最擅长高科技,最乐于通过科技服务打开新场景的玩家。

从1号店、陆金所、汽车之家、平安好医生等种种案例中,无不可以看到,平安的打法很聪明:

一方面,通过占领医疗、汽车等新的场景入口,重注投资互联网企业,改善其服务输出与平安平台在金融、保险领域的服务的匹配,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空间;

另一方面,以金融保险为背景,以庞大的业缘生态为版图,试图在与第三方商业保险公司及金融机构合作之外,拓展新的圈子。

而要拓展新的圈子,就必须提供人无我有的差异化服务,就必须在服务创新上踏踏实实地往前走。

和国内的创业情况不一样,国内的互联网医疗创新在平安好医生出现之前,大多是以针对c端客户为主,解决的是挂号、咨询、轻问诊等需求。

这些需求的特点是碎片化、异构化,加上日益提升的流量成本,和令早期创业公司难以承担的线下实体化成本,这方面始终缺乏核心突破。

相反,如果你对比一下美国的科技医疗企业,会发现排行Top10且有正向现金收入的,基本上都是toB的服务。

比如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Teladoc、VivaLNK等企业,它们基本都是面向企业销售,服务对象要么是公司的员工,要么是公司的用户。一单合同往往涉及数十万服务对象,价格从几百万美金到上亿美金不等。

这些企业的价值在于,通过远程医疗极度降低企业的总体医疗费用开支(比如某些外企会在合同中规定,一年要为员工提供若干次免费问诊、体检、心理咨询等),又比如某些大客户会为用户绑定价值很高的综合医疗服务增值业务。

但这个模式在中国一度遇到了困难。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医疗市场的本质是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不充分,和非优质医疗资源的不受待见的矛盾组合。

在这种情况下,就诊压力已经极大的公立医疗集团很难再向平安好医生这种体系外的机构提供服务增量,因为它们自己的增量潜力已经在特需门诊、国际化医疗(即高端就诊服务的别称)等方面消耗殆尽。

这也就决定了,平安好医生如果希望继续打开自己的新圈子,那么就一定要输出不弱于传统公立医院集团品质的服务,这样才能说服客户的客户。于是,从来不怕难的平安好医生,选择了“自己做”。

然而,政策恰好是鼓励平安好医生这么做的。因为中国的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某种程度上是过多的医疗需求集中在少数城市少数医院的局部供需失衡,而不是总体上的结构性失衡。

因此,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通过鼓励多点执业等方式,希望体系内的优质医生能够最大化自己的个人价值。

在互联网没有普及,平安好医生这种院外生态平台建起之前,是没有可能实现社会范围内的优质医疗资源的搜集与重组的。

然而,凭借互联网平台的力量,平安好医生·私家医生服务的背后,除了有超过100个由来自北上广知名三甲医院医生组成的私家医生专家团,还与国内800家三甲医院、1000位海外名医以及全球TOP10顶级医院建立了深度合作,确保用户能够通过“私家医生”服务,在全球范围内享受到更加轻松、精准的就医安排。

这就是技术进步与模式进步的力量。

同样,私家医生服务与29家全球行业巨头达成合作,意味着平安好医生已经搭建了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医疗“朋友圈”,这里面的价值极大。

对于平安好医生来说,大圈子也就是生态价值闭环的形成意味着更长的营收链条和更多的服务可以向圈内其它合作伙伴分发,更好的向中产阶级群体渗透。

对于合作者来说,得到了向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有效供应,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而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无论如何都是收获最大的获益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