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污染愈演愈烈—自媒体时代岂能“易粪而食”

信息污染愈演愈烈—自媒体时代岂能“易粪而食”
2024年06月28日 10:06 幻想狂劉先生

近日,有网友因私家车故障送修而频繁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作为研究地缘政治学的学者,他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告诉他了相当多他闻所未闻的“国际大事件”,其领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这些新闻的“爆炸性”让身为学者的网友到了怀疑自身专业水平的程度。然而在震惊之余,该网友在回到办公室,仔细调查了这些言之凿凿的“国内外要闻”之后发现,这些令人震惊的消息要么子虚乌有,要么捕风捉影,还有一些明显是翻译错误造成的误解。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应当是信息渠道较为开放,信息来源较为多元的一个社会群体,为什么这个群体反而会成为信谣传谣的重灾区?

一、日益严重的“信息污染”

早在2018年,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在分析了某社交平台上逾十万条信息后就得出结论,那些虚假新闻在传播上远比真实报道更有优势,在用户转发动机方面,假新闻比真新闻高出70%,同时,假新闻传播速度还是真新闻的6倍。在假新闻中,传播最广的是政治、都市传说和科学,而政治类假新闻又是当仁不让的谣言之王。

这无疑印证了一句俗语:“当真相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跑遍了全城”

诸多研究者早已对网络时代假新闻泛滥的现象做出过深入研究,网民热衷假新闻的头号原因是“新鲜合口”。与真新闻不同的是,假新闻是根据大众的喜好和胃口被针对性的制造出来的,与真新闻相比,假新闻往往更惊悚、更猎奇,更能激发人类的情绪波动,更容易唤起人类对自身基础需求——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的焦虑。当人们处在一个动荡而多变,充满未知危险的环境中时,更容易接受假新闻,这也正是新冠疫情期间,各国网络谣言都不约而同的进入高发期的原因。

同时,假新闻往往还有格调不高,通俗易懂的特点。通常来说,在信息选择方面有明显低级趣味和庸俗心理的人,其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水平和理解能力也相当有限,假新闻低门槛、低趣味的特点恰好迎合了这部分受众的心理特点,同时也迎合了这部分受众的认知水平。以“谣言之王”的政治类假新闻为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的生活都与政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谈论和参与政治的内生动因,但政治学的门槛相对较高,尤其是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尤为复杂,相关信息对于受众来说接受门槛最高,理解难度最大。这时候把复杂的政治信息简单化、庸俗化为“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的信息污染就显得特别有市场。

尤其是对那些认知水平较低的受众来说,他们更倾向于从新闻中得到了一个相对确定的结论,而不是一个具有一定可能性的预测。而任何客观真实的报道,都不会轻易对一个复杂现象下结论,甚至连“可能性的预测”都很谨慎,这显然不能满足这部分受众的需求,使他们有意识的筛除不符合自身需求和喜好的真新闻,而去拥抱那些既震惊、又简单,而且结论还言之凿凿的假新闻。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假新闻受众都是上当受骗者,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主动接受假新闻,甚至有意识的只接受假新闻的。而日益完善的大数据模型可以轻而易举的帮助他们做到这一点,只要连续点击几条政治、军事类假新闻,大数据就会根据用户偏好不停的推送相关内容,最终达到“去真存伪”的荒谬程度。

在传播学中,信息污染就是由于信息数量的过分激增和信息有意或无意的错误性传播、使用而造成的对社会信息利用信息的负面干扰和影响,假新闻是信息污染的一种代表性表现。在传统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其上级新闻主管部门扮演了“把关人”的角色,然而在进入自媒体时代后,舆论场“去中心化”趋势明显,传统媒体不仅“失焦”明显,而且很多时候反而要追逐自媒体制造出的热门话题,导致意义上的“把关人”被大大削弱了。

在“流量至上”的自媒体时代,能够传播的更快,传播的更广的信息也就越值钱,信息污染也因此变成了一种有利可图的网络盈利手段。

二、信息爆炸时代的“易粪而食”

而前文提到的这个出租车&网约车司机群体,恰好就是一个职业和作息高度一致的小圈子,因此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单一的传播环境。经过进一步的调查研究,该网友发现,这些“国内外要问”的主要来源是短视频平台,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的工作相对单调枯燥,且工作时间相当长,为了在漫长的单调工作中获得调剂,司机普遍的将刷短视频作为消遣的手段,一部分司机每天“听”短视频的时间超过6小时以上,这些被污染的信息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进入了他们的认知领域。

有趣的是,这些不折不扣的谣言在出租车&网约车司机的小圈子里以特定路径转播,并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变化,在这条路径上的每个传播节点上,当事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加工者和传播者,每个人既向他人传播谣言,自己也制造和加工谣言,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无论是发现自己被他人的谣言骗了,还是发现自己提供给他人的信息是谣言,都不以为意,而是选择性的对其忽视,继续进入下一个谣言循环,如果用一个形象的词来形容这种封闭环境内无休无止的谣言循环,那就是“易粪而食”。

三、信息治理迫在眉睫

信息污染对社会具有相当的危害性,前文以及提及,政治、军事、社会类信息是信息污染的重灾区,而这些领域的信息安全恰恰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每到重大国际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假新闻总能在小范围内造成局部失序,凸显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例如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期间,有人造谣称郑州海洋馆爆炸,造成鲨鱼和鳄鱼外逃。还有人造谣地铁内受困群众已经全部获救,这两则谣言均在网络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但相关责任人受到的处罚却相对较轻,也显示出我们的社会在惩治信息污染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薄弱和不足。前文提到的这个充满了“爆炸性国际要闻”的小圈子,只是一个典型的半封闭传播环境,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存在着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小环境,不能让公民在信息化时代深陷于反智愚昧和仇恨犯罪的温床,成为“易粪相食”的愚民,既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对社会主义公民的责任。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