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 2024 年的年中,对「旗舰降噪」产品感兴趣的朋友,依然绕不开索尼头戴1000X系列的最新一代产品索尼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 WH-1000XM5 ,在整个耳机行业发展的边际效应明显的今天,WH-1000XM5 (下文简称 索尼XM5)的表现是否还亮眼?接下来本文将会从外观、降噪能力、音质表现、交互体验几个环节里,和大家分享体验。
外观|巨大的变化
先说结论,相较于索尼头戴1000X系列的前四代产品而言,变化还是挺大的。
先看随机附赠的收纳包,相较于之前接近椭圆形的设计,索尼XM5 更有棱角,虽然看起来更大,但整体设计对空间的利用率更友好一些。当然,传承式的金色 SONY 拉链头得到保留。
收纳包的中心有个小盖板,磁吸开合非常便利,里面能收纳USB Type-C连接线和耳机连接线,相较于前几代的配件收纳空间,索尼XM5给得更富足。
索尼WH-1000XM5机身本体依然保持简约设计,相较于之前的款式,它拥有迄今为止最强的一体感。
取代了扁平的可折叠头梁,这次索尼XM5 偏柱状的头梁能提供更多的接触面积,并且采用了更轻盈的材料,降低长时间佩戴可能带来的疲劳感。
索尼XM5 还采用静音转轴设计,可以降低机械振动产生的噪音,无极滑块可以在调节头梁长短的时候也保持接近静音的效果,这样无论在什么环境下调整耳机,也不用担心影响到他人。
耳罩上区别于老款, 索尼XM5采用了新型柔软减压型皮革,触感更加亲肤,伸展性也更好,实测连续佩戴 3 小时也没有出现“夹耳感”。
细心的老用户也发现,虽然依然支持「佩戴感应」,但老款中的光线传感器已经消失不见。这次索尼XM5 取而代之的是静电传感器,检测精度更高,也能让外观看上去一体感更强。(不过老款传感器是放在耳罩内的,一般情况下大家也看不到……)
降噪|第一梯队
先说结论,WH-1000XM5 相较于 WH-1000XM4 的降噪能力,提升还是不错的。这是在原本降噪就已经达到一流水准的前提下还在扩张低频降噪的下潜力,只能感慨索尼还有多少黑科技底牌没打完……
新款采用了“8麦克风降噪系统” —— 每侧单边有3个在耳罩外的麦克风用于收集外部噪声,还有1个在耳罩内部用来收集耳罩内的噪声。通过集成处理器V1来处理由8个麦克风从不同方位收集来的噪声信息,让HD降噪处理器QN1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好地运算反相噪声,双芯驱动让耳机的降噪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体验了一下地铁场景,绝大多数覆盖的噪音是地铁自身运行期间,列车和轨道、空气摩擦带出的噪音(高、低频为主),索尼XM5 降噪对于低频的抑制表现优秀,难度较高的高频也能削弱到一个不错的效果,比较让人惊讶的是对于中频的屏蔽 —— 列车播报的人声,被降低到几乎听不清的程度。
我们还模拟了「吵闹的办公室场景」,我之前因为附近坐了一排每天需要通话 4 小时以上的销售人员而痛苦不已 —— 那时候普通的 TWS 降噪耳机也没办法很好地削弱中频。通过之前体验索尼XM5在地铁车厢中的降噪能力,延展到室内人声的降噪,发现效果意外的不错,一些原本不带耳机时候感到比较「大声」的讲话,在带上耳机开启降噪后,直接变成「听不清」,非常不错。
值得注意的是,WH-1000XM5针对「风噪」有特殊的优化,前面提到的耳机外侧单边各3个的麦克风均采用了抗风噪设计,测试普通风扇的中低档位风量,基本听不到猎猎风声。同时,这一功能还能保证在大风的环境下也能有比较清晰的通话语音效果。这个表现应对城市中绝大多数情况已经绰绰有余。
我认为时至今日,WH-1000XM5依然拥有旗舰级的降噪能力。其中,新的硬件水准和新技术的加入功不可没,首先是在保持强劲降噪处理器的基础上,将降噪传感器的数量翻倍和设计新的降噪结构。其次,软件方面也提供了智能降噪优化的选择,上限更高。
音质|定制单元
相较于上一代产品,WH-1000XM5的 DSEE 相关技术没有升级,但驱动单元发生改动 —— 从 40mm 下降到 30mm,这步棋其实略有风险,因为对于“唯尺寸论”的人而言,看到数字下降会自然联想到音质下降,其实不然。
先说结论,WH-1000XM5的音质并没有降低,在保持无线耳机旗舰水准的同时,还给了一些惊喜。我们先谈测试的曲目,再尝试分析原因。
近期听的歌曲是 ED Sheeran 的老歌《You Need Me, I Dont't Need you》,没错就是那首之前被网友戏称“用你密码来斗地主”的歌曲。整首歌以中频、低频为主,人声突出,以高速的鼓点作为主要背景音 —— 因为这里没有用上很多低沉的大鼓声,普通耳机容易把频率接近的人声和背景声冗杂在一起,索尼XM5 能够把其中有差异的细节表达出来,有效避免「糅杂感」。
依然是 ED Sheeran 的老歌《Don't》,这首歌的大鼓敲击频率高出不少,更考验低频的下潜力,索尼XM5 能实现有效下探(不闷)。在听这几首歌的时候发现索尼XM5的高频表现力是比之前的产品更优秀的,试听了一下 HOYO-Mix 的《不眠之夜》,张杰、Jake Miller 在其中的演唱用了不少的高音表现,之前用普通的音响播放很容易出现刺耳的感觉,在索尼XM5里播放则好上很多。
这个索尼的定制单元在下降尺寸的同时并没有削弱音质,是怎么做到的?其中原因很难猜测,其中新开发的振膜技术(用上了韧性更强的碳纤维)必然包含其中,纸面上给了最高兼容 40kHz 频率突破老款的 32kHz 确实有东西,实际表现也能体现出来 。
当然,在无线耳机领域,WH-1000XM5依然可以称为顶级体验,其中背后的技术支撑依靠的是多年的探索和迭代,例如DESS Extreme™。在之前官方表示通过与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共同开发的 Edge-AI 技术,DSEE Extreme™(数字声音增强引擎进阶版)可以实时提升数字音频品质。DSEE Extreme™ 技术主要针对比较普通或者低码率的音源,通过算力提高音源的细腻度,增加音频细节的效果 —— 这对于低带宽协议、苹果设备(iOS、macOS等)以及不支持 LDAC 的设备更加友好。
针对高码率的音源,索尼XM5通过高规格的通讯协议 LDAC 来获取细节更足的听感,这项技术的出现也让索尼在无线音频领域站住脚跟,率先突破早期蓝牙的桎梏,让“无线”的声音质量无限接近于“有线”。
硬件方面,索尼XM5的音频电路中使用了与最新一代Walkman NW-WM1ZM2相同的含金的无铅焊锡和高音质电阻器,同时也对整个音频电路实现了更加合理的规划,以此来让声音达到高标准的表现。
交互|丰富便捷
1、多点连接:索尼XM5 可以同时连接 2 台蓝牙设备,相信大部分人会同时连接常用的手机和电脑,实现一个耳机听两个设备的能力。跨生态的多点连接还是非常便利的,对于经常切换音频或者喜欢双持手机的用户而言依旧利好 —— 永远不用担心自己漏接电话。
2、手势交互:索尼经典右耳触控面板,十年前的双击暂停/继续、上下滑动调整音量、前后滑动切歌依然适用,以及临时交流需要的「快速提醒」依然是捂住右耳罩……交互的逻辑本身成熟,上手难度低。(三击等自定义选项需要在 App 中设置。)
3、智能免摘:耳机在降噪模式下会识别机主的声音,如果主动说话会自动切换到「环境声音」模式,方便用户的临时简短交流。可能我不太能遇到这种场景,而且有时候会自言自语,我个人是保持关闭该功能的。
4、快充和续航方面,索尼XM5 延续了上一款的快充能力,但在细节上做了补足 —— 例如主动兼容了 PD 充电,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充电器选择,提高低电量下的瞬时功率,在应急的时候 3 分钟就能充进去 3 小时的使用时间(记得关闭降噪功能)。
5、通话交流:这个功能很容易被用户忽视,没记错的话索尼在 WH-1000XM2 开始花功夫进行优化,到WH-1000XM5已经非常成熟,这次更是直接用上了 DNN(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结合 4 麦克风波束成形技术进行降噪通话,目的非常单纯 —— 为了在语音通话的时候,让对方听的更清楚。
6、佩戴感应:我认为上一代用的光感传感器已经足够灵敏,没想到索尼XM5 依然做了升级,这次的静电传感器安装在左侧耳罩驱动单元的外侧(肉眼看不到的),功能依旧是“取下耳机自动暂停,戴上耳机自动继续”,但灵敏度还能提高一阶,并且取消对环境光线的要求,细节拉满。
结语
WH-1000XM5 的综合表现如今的环境来看,依然属于旗舰级别 —— 无论是降噪、音质、交互、外观细节,在同类品中都是一流的水准。索尼很少出现某一代产品忽然来个大的跨越,但不难发现每一代产品都有做小的升级或者创新,能成为如今无线降噪领域的「引领者」,就是靠一步一个脚印的迭代、超越、累积的成绩。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江海」就是这么来的吧。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