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科技部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目的是为了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发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联想也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分享联想研究院现阶段的联想大脑-AI开发创新平台建设的内部资料,对其合作框架、平台架构和组成、平台服务和接入方式以及应用场景和案例都做了详细解读。
联想大脑依托于GPU服务器等基础设施,结合传感器等智能硬件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等软件技术,形成的丰富多样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及端到端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这些核心技术和方案正是通过统一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提供落地服务,针对联想内部及联想的合作伙伴提供AI应用开发,AI研究,结合各场景下的智能数据形成满足业务需求的人机交互,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联想大脑-AI开放创新平台是面向全联想的全栈全场景一站式 AI 开发平台,由联想研究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她基于微服务架构,可以支持灵活的系统级裁剪,部署和运行。
平台分为三层,IaaS,PaaS,SaaS。在PaaS层,提供计算机视觉、语音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机器学习智能分析核心引擎,并提供了内置的标准服务、定制化AI模型服务、可视化编程、数据标注服务以及模型发布服务。
具体这个架构所涉及的诸多功能和服务包含什么?
作为一站式 AI 开发平台,提供了哪些AI全周期流程管理?
开放平台提供服务的开发接入方式究竟如何呢?
在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里,联想还是一家传统IT硬件企业。但其实,早在国家把AI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之前,联想就已经在研究人工智能领域。
2018年,联想研究院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的LeHealth(原E-Health)智能医疗图像辅助诊断系统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优秀奖”。此前,在全球LiTS(Liver Tumor Segmentation Challenge,肝脏肿瘤病灶区CT图像分割挑战)大赛上,曾打败35个国家的数百支队伍夺得冠军。
在 CCKS 2019 全国知识图谱与语义计算大会中,联想在评测 -人物关系抽取项目中获得第一名,在评测 - 中文短文本的实体链指项目中获得第二名。
2019年,联想研究院代表联想首次参加第四届全国质量创新大赛,即斩获本届大赛最高奖项“QIC-V”,联想独创 PSI(产品情感指数)指标,通过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创造了质量绩效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持续改善用户体验。
还记得在去年的《最强大脑》中,芮勇博士( 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国际计算机学会会士 (ACM Fellow))现场挖人,现在联想研究院也推出了自己的“联想大脑",并愿意敞开怀抱,拥抱世界,跟大家一起分享现阶段联想大脑-AI开发创新平台内部资料。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