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Palantir股价持续上涨,找了下港村、A村和Palantir业务最相近的几家公司简单做个差异说明,未必完全正确,欢迎拍砖。
背景:数据智能的应用,主要包含以下环节:数据生产 → 数据采集 → 数据存储 → 数据清洗 →数据分析 →数据应用。
在数据应用环节,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第一类是“数据智能决策”,例如经营决策、战略决策和营销决策等;
【2】第二类是AIGC,例如一句话指令生成各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3D世、数字人交互、包括少数简单的AI智能体等,属于基于大数据分析后的简单交互;
【3】第三类是数据驱动硬件的应用,典型如具身智能、智能驾驶、XR交互、AI眼镜等(第三类与第二类的区别在于,第三类是通过硬件拓展了AI的交互反馈,指令源从单一的人工输入,拓展到传感器输入(多了更多的物理世界信息和指令输入源);而第二类仅仅是非硬件的智能交互反馈,这是最大的区别);
【4】第四类是智能模型基于数据分析后的“主动型”交互,与上面3种的区别在于,上面的AI反馈交互,仍然是依赖于“指令”的输入,例如“人”发出的“语音、文字或图片”等多模态指令,传感器收到的“声光热电和视觉多模态指令”,而第四类是在“无外界指令”的情况下,AI(或具身智能)自主做出的行为——目前商业世界还没到这一步。
基于上面的前提,下面简单对比一下6家业务相近的公司:
第一家:Palantir(PLTR),你们喜欢拿来映射的对比源。
Palantir,主要是做“数据决策”,包含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等功能,核心是输出“能辅助客户进行决策的信息”,主要客户“不适合文字写出来”。
Palantir,2023年营收22亿美元,归母净利润2.1亿美元,净利率10%;2024年业务同比增长率大约25%。当前市值1739亿美元,市盈率365,市销率36.5(大概预估)。——单位全部为美元。
第二家:第四范式,优质的港股数据决策一哥。
第四范式,主要是做“数据决策”的,提供从数据接入、数据处理、特征工程、模型训练、模型评估到模型部署的全流程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落脚点跟Palantir基本一致,算是目前能对标的最好的标的,可惜在港股。——这个业务通俗点讲,就是“企业出数据,阿四通过自己的大模型复制迁移,帮客户做一套属于自己的数据管理和决策的定制化模型”,这个实际上跟AI agent有点像,华为通过盘古模型赋能,帮润达搭建的“良医”和“小慧”智能体就是这种,主要用途是数据辅助决策。阿四的主要客户群体是B端大客户。——属于「背景」部分数据应用的第一种。
第四范式,当前市值208亿,2023年营收42亿,亏损4.6亿;营收增速大概在30% ~ 40%,这个增速还是很猛的。阿四有一点比较好,就是毛利率大概45%,近两年管理费用大约在22亿左右,管理费用并不会随着营收增长而同比增长,在当前的营收增长率下,预计很快就能扭亏,后续盈利能力也不会差。——单位全部为港币。
第三家,商汤,拿商汤是为了给第四范式做参照系。
商汤,主要是“机器视觉智能”的,有点绕。简单讲就是,商汤的数据源除了基础的文本、数据,在“视觉传感器”接收信号的智能处理方面比较强。典型视觉传感器来源,就是安防监控、智能驾驶、具身智能、医疗影像等,通过影响、雷达等硬件设备产生的物理世界的视觉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进行智能交互和应用。商汤除了卖硬件之外(安防类),也能赋能其他职能硬件公司,如跟医疗影像设备、整车厂、机器人公司的合作等。——属于「背景」部分数据应用的第三种,比前两种高级点,也能多行业全面铺开。
商汤,当前市值601亿,2023年营收34亿,亏损64亿;营收连续两年下滑,预计今年估计能持平,商业市场总体反馈不是很好。另外,商汤一年亏60多亿,虽然净资产还有226亿,也经不起这么折腾,体感商业模式有些问题。相比之下,阿四的财务结构就稳妥很多,哪怕净资产只有52亿;
两家对比,我更看好阿四。
第四家,开普云,主要是做通用人工智能(AGI)全栈服务,这个咱略定位还是很唬人的。
开普云,号称AGI时代全栈AI产品服务提供商,简单来说就是AI相关的业务和服务,基本都有,并且是采用平台模式。主要业务包括网站监控、数据清洗、AIGC多模态内容生成(目前只有文字、图片、视频、数字人;暂无3D动态内容生成)、AIGC内容安全管理(主要是为了ZZ正确,还能用于舆情监测与管理等)、无代码AI智能体中台服务;除了AI模型和智能体服务,还搞了算力硬件服务、算力中心(未来的算力租赁),属于软硬件齐全了。除此之外,还有最近比较唬人的卫星AI,其实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卫星上用大模型处理卫星遥感数据,直接将结果传回地球,属于端侧智能的数据处理,降低空地通信的带宽需求和运算效率;贷款无非是省一点成本,但效率很关键,如果应用在对数据决策效率比较高的场景下。开普云的客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能源类客户,另一类不可言传,这个跟Palantir很像,并且在这个市场,开普云客户覆盖率很广,很作很稳定。
补充一句,开普云基本是深耕这类客户和央国企,数据来源基本都是网上抓取的,胜在合规和长年累月的数据和人情积累。——麻雀虽小,但是AI业务是真的“全”。属于「背景」部分数据应用的第一钟和第二种。
除了上面杂七杂八的业务,开普云还有个彩蛋,就是投资了铅笔视界,这家公司是做XR光学显示的,近期有新品发布,号称几项突破性光学技术国际领先,基本是吊打Meta的。但是,XR需要生态,开普云宣传的是想在消费XR市场做先发优势;但考虑到现实性约束,开普云预计没有能力做XR软件生态,大概率还是给大厂做光学模组供应的。——属于「背景」部分数据应用的第三种。
开普云,当前市值37亿,2023年营收6.9亿,净利润5980万,营收增长率大约35% ~ 50%,市盈率60倍,市销率5倍。开普云的营收主要都集中在第四季度,报表周期性显著,年中数据不太好看;但经营是真稳妥,从来没有亏损过,这一点跟第四范式一样。to B企业,只对付费用户提供服务,不开放对C端的模型应用,能大大节约算力成本,属于闷声挣钱型;缺点就是,知名度和估值远远比不过to C的企业(毕竟当前to C的都是赔本挣吆喝,还没有哪家真正挣钱的)。只能说,两种客户定位和商业模式各有优劣吧。
第五家,拓尔思,主要是相似业务内容和营收规模下,市值是开普云7倍,很值得玩味。
拓尔思,主要业务室”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助力ZF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涵盖大数据、人工智能、内容管理、网络安全和数字营销等领域。——总而言之,跟开普云第一类大模型技术基本一样。拓尔思的优点是,中文检索能力很强(似乎并不是很有竞争力的优点)。跟开普云的另一个区别是,企客占比比开普云高一些,主要还是大型企客。——属于「背景」部分数据应用的第一钟和第二种。
拓尔思,当前市值199亿,2023年营收7.82亿,净利润3330万,营收和利润都连续4年下滑。市盈率336倍,市销率27倍左右。
第六家,星环科技,最近呼声很高,也是A股最能映射Palantir的。
星环科技,主要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业务包含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决策支持等,目标客户主要是金融、能源、制造业等大型企业和ZF客户,业务类型和客户结构都跟第四范式一样。——属于「背景」部分数据应用的第一钟和第二种。
小插曲,星环科技创始人,曾担任英特尔数据中心软件部亚太区 CTO,现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貌似很强;星环科技二股东是腾讯旗下的全资投资公司。
星环科技,当前市值75亿,2023年营收4.9亿,亏损2,88亿,营收增速30%左右,市销率15倍左右。
最后,不同市场的标的,受限于市场板块的炒作热度和流动性,估值会有较大差异。例如,港股和科创板的流动性,就比不上A股主板、创业板,甚至都比不上北交所,估值也难免会低一些。【以上是收集整理一些公开信息,各位自行判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1102288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