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人人造,谁能一路笑到最后?

人形机器人人人造,谁能一路笑到最后?
2025年01月14日 11:27 雪球

一、人形机器人 (humanoid)

人形机器人四大件: 1、大脑 ;2、小脑; 3、躯干; 4、环境感知。

机器人面临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泛化。目前为止,类人机器人(humanoid)是解决泛化的主流路线,业界主流。

二、产业特点

淘汰赛阶段,玩家众多,大体分成四类:

一个鲜明的特点:Humandoid = 两条腿的智能汽车。Humanoid和智能车,基本可以共享“大脑”、“小脑”和大部分躯干的能力。并且汽车的生产工厂也为Humandoid提供了起步阶段的应用场景。所以,智能车企业进入Humanoid具有天然的先发优势,Tesla的Optimus就是典型代表。国内大量电动车企业,比如华为、小P、小M、LX、B等,都是将来Humanoid的主力军。

Humanoid产业链基本是汽配产业链二次开花结果三花智控绿的谐波华培动力等等,不管是电机、丝杠、减速器,还是传感器领域,都是传统汽配的主力玩家。

用汽配的视角,洞察Humanoid产业链,投资者可快速理解产业特征。

三、产业发展趋势

1、Humanoid是AGI落地的重要途径,未来将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前景广阔,成长为万亿空间的大产业。

2、人形机器人人人造。产业尚未起步,海量玩家入场。发令枪前的起跑线上,赛道特别拥挤。得益于中国汽配产业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Humanoid的门槛低,入场券便宜。比如,2024年11月底统计,仅深圳市拥有 5355 家人形机器人企业

3、电机、丝杠、轴承、减速器、力矩传感器等机电部件的Tier2、3产业链,市场增长的速度,赶不上降成本的速度。同时行业门槛不高,涌入的玩家将会很多,比赛尚未开始就拥挤不堪。也就是说,这些行业很难贡献合理的利润,并不是理想的投资标的。

这种情况,跟当年的风电行业类似,比光伏和锂电要差。因为光伏和锂电的上游是重化工,扩产速度慢,供需错配的时间较长,产生了2-3年全行业供不应求的景气时间。而Humanoid的产业链,是机电产品制造,扩产速度快,容易内卷,几乎不会有长时间的供需错配

降价的幅度是惊人的。比如六维力传感器,目前的市场价,国内3万上下,海外8-10万左右,但真实的料本不到300元,规模化后将迅速下探到1000元以内。一维力传感器将低到两位数。在一些非关键位置,可以用四个一维力传感器通过软件模拟替代六维力,实现成本下降幅度超过100倍。

谐波减速器的市场价在1500-3000元/个之间,整机价值量超过3万。但是规模上来后,谐波减速器的价值量将迅速降低到3000元以内。降幅超过10倍。

灵巧手是整个Humanoid中,价值量最大的Tier1部件,当前价格大概在10万/只左右。但根据帕西尼感知科技这类走先进技术路线公司的规划,将迅速降低到5000元/只以内。降幅超过20倍。

根据电动车汽配行业的经验,Humanoid的整机硬件,将迅速走向低值化道路

4、未来真正受益的企业,将是三个:

a)“大脑”能力强,掌握应用场景和终端客户的整机企业。比如Tesla、华为、小鹏、宇数等。

b)享受产业β,走规模优势的Tier0.5、Tier1企业。比如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等,他们代工Humanoid里的成套设备,通过规模优势获取行业快速增长的收益。把他们理解为当年手机时代的“立讯精密”、“富士康”即可。

c)真正有核心技术壁垒的企业。目前看,主要在一级市场,比如采用电磁原理做力传感器的帕西尼、真正具备大脑全栈能力的华为鸿蒙智驾、宇数。

四、总结

1、下注应用场景 + 大脑的核心企业(华为、小鹏、宇数、Tesla…)。

2、慎投零部件,关注整机组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