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第一季度财报:高营收的背后 “互联网公司”依旧还是梦

小米第一季度财报:高营收的背后 “互联网公司”依旧还是梦
2019年05月21日 17:41 爱低调的俊

5月20日,小米集团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人民币438亿元,同比增长27.2%;调整后净利21亿元,同比增长22.4%。财报还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小米拥有16473名全职雇员,小米员工在2019年第一季度平均月薪4.13万元。

相较于小米营收的上涨,股价却毫无起色,自小米去年上市以来,仅维持了1周的上涨,之后便一路下跌,股价从最高的22元跌到现在的不足10元,公司总市值仅剩316亿美元。上市前雷军夸下“小米1000亿美元身价”的海口,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雷军“股价翻倍”的故事就难以自圆其说了。

尴尬的定位——“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

在小米上市前,雷军一直说小米是互联网公司,并不是手机公司。上市前小米内部对公司估值接近1000亿美元,更有流言称“雷军认为小米的合理估值是2000亿美元”。是雷军对小米的“认知偏差”,还是有意为之?专业人士拿苹果的市值与小米做对比,通过手机销量,售价,毛利,使用的处理器与操作系统几个方面估算认为小米的市值不应当超过苹果的1/16,也就是500亿美元。事实来看也的确如此。

小米到底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制造公司,这是影响小米估值的重要因素。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显然是要高于硬件公司的。根据小米集团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从收入结构来看,智能手机收入人民币270亿元,同比增长16.2%,占总收入的61.6%,相较于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还未上市时智能手机收入占总收入的67.5%略有下降;同时,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人民币120亿元,同比增长56.5%;互联网服务收入人民币43亿元,同比增长31.8%。其中互联网收入所占百分比由去年的9.5%提升至9.8%,依旧没有突破10%。

由此可见,小米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智能手机业务,互联网收入还不到10%,距离“互联网公司”的定位相去甚远。雷军所谓“小米是互联网公司”的论调在数据面前不攻自破。其实,对于自己公司的真实定位雷军心里当然明白,所谓“互联网公司”不过是雷军的愿景但不论是对小米的“爱之深”,还是为公司上市打噱头都伤了员工的心。

小米有近4成员工持有公司期权,大家本期待公司上市后股价飞升大赚一笔,因此甘愿拿较低的薪水。根据小米招股书显示,小米2017年雇员工资、薪金和花红开支共计24.28亿元,相当于每位员工的年均年薪为16.73万元,在BATJTMD中处于最低水平。谁曾想,小米上市反而股价大跌,员工们赔了夫人又折兵。

另外,财报显示小米第一季度智能手机销售2790万部,出货量排名全球第四,但其所占的市场份额却还不足华为的一半。根据多家科技媒体的消息,市场研究公司IDC发布了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机市场统计报告。其中小米2019第一季度手机销售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而华为全球手机销量达到了5910万台,占据19%市场份额。小米与华为,可以说是国产手机里的两大巨头,而如今华为风头正盛,已然“得民心者的天下”,小米重压之下如何开辟自己的战场值得深思。

首先是小米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小米和华为本质上的差别在于硬件方面,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华为有方舟编译器,有自己的cpu,而小米一无所有。技术都无法独立又谈何提高身价,在未来的竞争中只会越来越艰难。

然后在销售渠道上,小米也不如oppo、vivo。oppo和vivo有着极强的线下销售渠道,有着超过20万线下销售点,终端渠道管理能力极强。2019年第一季度在国内手机销量排名中排名第二的OPPO出货量为1680万台,市场份额为19.1%,vivo排名第三,出货量为1500万台,市场份额为17.1%;小米出货量为1050万台,市场份额为11.9%,排名第四。

再者小米无法把消费者对创始人的信任转化为对品牌的信仰。几天前小米调整组织架构,雷军兼任中国区总裁,雷军的“二次创业”似乎给了员工和小米用户们信心。“小米供应链不行,雷军去管;宣发不行,雷军去管;现在整体都在萎缩,还是雷军去管。”某种程度上,小米等于雷军,“雷军出马就不用担心”。反观华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整个市场和周围人的评价声中形成了一个观点:“华为的手机就是好”。这就是华为与小米的差别。一味地绑定创始人与品牌,不如将品牌于与信仰挂钩,消费者信任的是产品,而不是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