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养号”事件引风波,面对进击的饭圈,平台该如何抉择?

豆瓣“养号”事件引风波,面对进击的饭圈,平台该如何抉择?
2020年11月28日 10:04 蚁工厂

近期,一篇豆瓣用户的发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舆论热潮,贴中直指出饭圈为给艺人作品评高分而发布水贴“养号”的恶习,而这一事件的话题效应也在热议中逐渐散发开来……

11月23日13时,《记忆记忆》一书的编辑在豆瓣发文,表示希望粉圈能离她的作品远一点,不要为了“养号”在其作品下复制粘贴的刷着莫名其妙的评论。这一发帖先只是在豆瓣论坛内引发小范围关注,随后被相关博主搬运至社交平台,事件开始受到更大范围的关注。

在逐渐扩大的关注之下,被编辑点名的艺人大粉于24日17时发博为倡导“养号”一事做出道歉。18:54分豆瓣读书官方在豆瓣论坛内作出回应称:“豆瓣部分图书的评分评论出现异常情况,这与某些帐号试图“养号”的行为有关。收到投诉后,我们加大了人工审核力度,并结合技术手段,陆续对这些异常用户进行了处理。垃圾数据被清除的同时,这部分用户也会被永久标记,未来的评分评论将视作无效内容处理。”

25日午间,被点名的艺人官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反对“养号”等相关行为的倡导公告,引发了粉丝大量转发,话题热度达到峰值。

虽然事件本身至此已接近结尾了,但网友对该话题的讨论仍在继续,话题词条#起底豆瓣账号黑产交易#于26日登上热搜榜,《证券日报》在文章《“饭圈”文化入侵豆瓣 起底吸血豆瓣账号的黑产交易》中表示,经记者调查发现,公开买卖豆瓣账号的产业链已非常成熟,一个2015年至2016年注册的豆瓣账号售价达80元,2017年至2018年注册的豆瓣账号也能卖到70元。

在关于豆瓣账号黑产交易披露话题的影响下,网友的舆论重心从对饭圈恶性文化的批判逐渐扩散至对豆瓣平台机制的整改诉求,致使话题下网友对豆瓣的情绪表达走向消极,负面情绪占主导地位,达47%。

但其实豆瓣除了此次做出承诺的更改内容外,还曾对短评区做出过改版,表示将由算法根据时间、热度等因素对评论进行筛选,并随机展示;此外,影片上映之前的、与影片无关的或包含人身攻击等内容的短评将被折叠,且其评分不计入豆瓣评分。

可豆瓣为“反水军”而做出来改制效果却仍是不甚明显的,有电影媒体将另一国外电影网站IMDb的评分机制与豆瓣进行了比较。IMDb的评分机制较豆瓣是更复杂的,并且其更注重于“用户质量”——在评分机制中运用了“加权平均”的计算原则,这使得IMDb整体评分体系受到恶意刷分现象的影响更小。但据豆瓣官方的观点;“豆瓣一直坚持着‘尽力还原普通观影大众对一部电影的平均看法’的理念,拒绝赋予部分用户更高的‘权重’,注定了豆瓣更加‘亲民’,而非专业”,这也体现出了豆瓣目前评分机制改革困难的症结所在。

因而有网友据此表示,豆瓣是又想打开大门做大众的生意,又管不住平台的生态环境,这样自相矛盾的逻辑将使豆瓣发展寸步难行。

“做数据”、“刷榜”、“控评”……这些现已成为饭圈一种固有生态,被隐性规则捆绑住的饭圈,因其庞大的参与个体数量和多发的群体矛盾,要其在初始自发的进行改变是很难实现的。对于包括豆瓣在内的,拥有更大主动权的平台们,在享受流量福利的同时,更有责任履行平台维护职责、建立秩序,以规则引导用户行为。前有爱奇艺、优酷为遏制唯数据论而关闭前台播放量显示,那后来者又将是谁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