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点酷玩每日答疑:为何前些年的手机、电视、电脑屏幕都为16:9,而近些年又有所改变?
先说智能手机,早期智能手机屏幕尺寸并没有统一标准,比如HTC G1(全球首款使用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发布于2008年9月)屏幕分辨率480×320像素,比例是3:2。后来才过渡到整齐划一的16:9,此时手机有“下巴”也有“额头”,屏幕没有布满整个前脸。
等iPhone X做出刘海屏,大家开始跟风“全面屏”,各家安卓机纷纷挥刀干掉下巴额头,边框趋近极窄,努力追求超高屏占比。然而受限于人手握持手感的舒适感,手机屏幕尺寸无法宽得很夸张,于是手机屏幕比例逐渐变成了比较瘦长的19.5:9,20:9或21:9,主流尺寸在6.5~6.7英寸,此时竖屏操作勉强保持适手,但横屏追剧、打游戏视野更宽广。
可是,人们依然对更大的屏幕心有不甘,柔性屏研究取得突破之后,折叠屏手机成了一个新的创新增长点。这类手机大多有前后2块屏幕,而且其中支持折叠的那一面,展开和折叠后屏显比例完全不同。目前折叠屏仍属小众,不必拘泥什么固定数值,但展开后的比例肯定更“方”,16:9的老规矩已然框不住它了。
电视的诞生早于手机很多年,屏幕比例标准的变化也与手机不尽相同。最早的CRT屏幕比例多为4:3,屏幕更显方正,后来HDTV高清电视标准颁布,通用比例也统一到“宽屏”16:9。我国2004年数字电池正式确定了16:9的比例,传统“普屏”被迫逐步退场。
差不多同一时期,电脑液晶显示器也开始由4:3普屏转向16:10和16:9宽屏。当时有个说法是一块液晶面板按照16:9切割可以更节省物料,商家为降低成本不惜牺牲消费者观感,但现在看来成本并非唯一诱因,16:9比例的观影沉浸感才是关键——虽然老旧的4:3片源放在16:9的屏幕上左右会有黑边,但看21:9的商业大片却是相当契合,与此后流媒体视频规范的兼容性也是16:9更合适。
不过,随着显示器用户需求的细分和显示器厂商的内卷,超宽“带鱼屏”等“奇葩”比例开始出现,只剩电视机屏幕还固守16:9了。记得联合创新有一款27.6英寸Nano IPS显示器采用了16:18的立面屏,这个尺寸相当于把两块16:9屏纵向拼合,特别适合上下分屏双线操作,写代码相当舒服。
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屏幕比例则是另一番变迁。早期笔记本与液晶显示器保持一致,多为16:9,但笔记本并不是以播放视频为主功能,过宽的屏幕影响生产效率,对于一些设计师和IT工作者尤甚,于是部分厂商考虑增大纵向比例,如今16:10乃至3:2的比例的笔记本并不少见,平板电脑这块儿的比例也就没那么统一了。
总之,从4:3到16:9再到各种“非主流”比例,智能手机、电视、电脑等产品的显示屏既有兼容显示效果的统一要求,也有符合用户刚需场景的个性化考量,消费市场风起云涌,屏幕比例也可能走向不同的分支标准,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就让我们边走边看吧。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