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000亿元!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如何力克疫情实现规模提升?

2023年,6000亿元!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如何力克疫情实现规模提升?
2022年04月04日 20:00 深圳商报

疫情以来,深圳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优势,发挥其在病毒溯源、资源调配方面的支撑作用,在此期间科技企业有哪些出色表现?惠企“30条”为企业抗击疫情提供了哪些帮助?随着“新基建”不断推进,人工智能行业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深圳卫视《晚间报道》邀请了元戎启行合伙人兼副总裁刘念邱、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孔博、中关村信息消费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包冉进行解读。

科技企业主动请缨支援抗疫

政府部门真金白银为企纾困

疫情期间,深圳企业元戎启行和奥比中光就利用自身拥有的核心技术,主动请缨助力疫情防控。

元戎启行的自动驾驶轻卡,满载着防疫物资昼夜不停地奔波在“三区”内。截至3月底,该企业自动驾驶轻卡共运输386趟,运送超16000箱近1000吨物资。

3D视觉感知技术,被称为人工智能终端的智慧之眼。奥比中光自主研发的3D视觉方案,被广泛应用于抗疫一线服务机器人,为其提供“智慧眼睛”和可自由移动能力,已进驻全国近百所医院和隔离点。

包括元戎启行和奥比中光在内的科技企业积极应对疫情挑战,同时深圳市区两级也迅速出台助企纾困相关政策。

根据《福田区支持企业同心抗疫“十条”政策》,包括元戎启行在内的首批科技企业,可获得纾困资金总计287万元。

积极应对疫情挑战

企业开足马力组织生产

助力疫情防控期间,人工智能技术运行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对此,元戎启行合伙人兼副总裁刘念邱以自动驾驶轻卡举例说明,“防疫物资运输在时间要求上非常紧迫,虽然我们拥有绝大部分主干道和社区道路地图,但部分防疫点仍需快速建图,进行车辆测试和部署”。

刘念邱表示,公司研发团队通过远程接管、增加冗余安全保障等方式快速响应,来支持这些区域尽快实现无人化运输。

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孔博表示,奥比中光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目前企业正加紧组织生产,把耽误的工期抢回来。

孔博介绍,3D视觉感知技术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时代重要的关键共性技术,应用场景和范围非常广泛,要解决其“卡脖子”问题,要保持技术不断创新和突破。

到2023年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

将达到6000亿元

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近年来,深圳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智能机器人巡逻、送餐送药,AI对肺部疾病判读筛查等例子比比皆是。

经过多年培育,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企业“雁阵”引领应用遍地开花,智能化应用场景丰富多样,已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个环节,构成梯次接续的企业生态体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资本市场

据统计,2019年中国有711个人工智能项目拿到新一轮投资,其中总部位于深圳的项目有57个,投资案例数仅次于北京。过去3年,深圳人工智能投资案例数一直稳居全国前二。

人才储备和专利

深圳人工智能就业岗位占全国总量的10.5%,全国排名第四。在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百强企业中,深圳共拥有14家,仅次于北京的55家。

政策支持

2017年,《深圳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出台,聚焦人工智能产业的孵化和培育;

2019年,深圳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2019年5月,《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出台,提出打造10个重点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

“纾困”应进一步扶持

自主研发类和物流智能类企业

《2021人工智能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底,深圳聚集1318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同比增长25.2%,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谈及深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优势,中关村信息消费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包冉认为主要有两点,首先,深圳聚集了珠三角地区庞大的电子产业硬件基础;其次,深圳有很多大型互联网平台以及众多在垂直领域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型互联网公司。

针对深圳出台的惠企“30条”,包冉认为,对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来说,要有所斟酌,分辨出哪些企业受到了冲击,哪些反而因此有所发展。

包冉表示,纾困政策最应该关注的有两类企业:

一类是目前处于比较纯粹阶段的研发类企业。研发意味着长期投入和算力算法的支撑,政府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有机协调,为企业减少研发成本。

一类则是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聚焦场景应用的人工智能企业,比如物流智能化相关企业。

深圳人工智能产业想要迈向新高地,应当如何做?对此包冉表示,最重要的是建立基于全球的科研创新基地,在算法算力时代,不要囿于地理束缚,这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工智能研发者、推广者以及应用者协力完成。

包冉说,目前人工智能产业的细分赛道,每年行业产值应该达到1万亿门槛。但现在看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期、爬坡阶段,达到行业发展的万亿门槛还有一定距离,这恰恰是价值洼地,也是创意和创新的机会。

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审读:谭录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