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有好几个博主朋友给我推荐了群晖,因此几个月前我还在纠结要不要入手群晖的 220+。后来一次和一个数码博主朋友又聊到这个,对方在综合我的情况以及自己的体验后,给我推荐了极空间 Z4Pro 这款产品,也因此有了我后来的故事。
我并没有直接入手极空间私有云 Z4Pro 而是先入手了更为轻盈、便携的 T2。T2 的体验相当不错,基本就能满足我当下的大部分需求,甚至能在出行中为我提供保证性的移动数据库,在未来的旅行中想必也能贡献不小的力量,关于我的极空间私有云 T2的体验,大家可戳:
后来我又体验了极空间的 Z2Pro,这款产品作为过渡产品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虽然它足够轻盈,也能满足我的大部分需求,但时不时还是会心心念被种草已久的 Z4Pro,刚好最近他们出了 8G 版本,我觉得可能需要做一个一劳永逸的决定了,于是流动走了 Z2Pro,拥抱了这款足以充当主力 Nas 的新品极空间 Z4Pro(8G,N97)。
为什么不考虑别的品牌呢?一方面是自己已经熟悉了极空间的系统了,上手成本很低,转移也很快,另外一方面是自己也确实对比了那些和这款看起来类似处理器诸如 N100 这样的对应参数,发现它们性能似乎还不如Z4Pro N97版本,于是就铁了心体验这款了。
是的,Z4Pro 还有个性能版(N305),CPU 和 GPU 都有一定的提升,至于我目前的使用强度来说,普通版(N97)就很 ok 了。
是的,Z4Pro 还有个性能版,CPU 和 GPU 都有一定的提升,至于我目前的使用强度来说,普通版就很 ok 了。
Z4Pro 的硬件浅谈
Z4Pro 相比于 T2和 Z2Pro 算是专业级的产品了,根据数据显示,Z4Pro 甚至比前代 Z4S 在 CPU、GPU 上都有148%、128%的提升,这样的配置让我在日常使用起来非常地有安全感。
而且这是 4 舱位的 Nas,可以放入 4 个 SATA 硬盘,另外还支持安装两个 M.2的硬盘,也就是说,只要你硬盘允许,你甚至可以同时安装 6 个硬盘,最高 96T 的支持。
机身的接口也非常丰富:
TypeA,USB3.2 Gen2 * 1 + USB2.0 * 1;
TypeC,USB3.2 Gen2 * 1;
HDMI 2.0A * 1个
内存方面,Z4Pro 升级到了 DDR5,方便后面做拓展升级。
开箱过程中我还发现,机身的风扇设计很好看,是个双风扇,通过 APP 还可以设置未智能模式和强冷模式。
在体验这款产品的这段时间里,我几乎感觉不到 Nas 运作的声音,非常安静,甚至还在上面存放了几本书,也没有任何的温度感知,总之,我对这款产品的热量控制非常满意。
准备工作:硬盘的安装
极空间 Z4Pro 不愧是专业级的 Nas,虽然总体来说也不算很大,但跟之前的 T2和 Z2Pro 已经不是一个量级,而且设计感很强,有一种浓浓的苹果味,两侧也特别有设计感。
硬盘方面,我整的是 4T+4T 的存储方案, Z4Pro 可以像插游戏卡一样把 SATA 盘直接嵌入进了机舱,所以很快就安装好了。
由于之前已经体验过两款极空间的设备了,现在对于极空间的产品已经驾轻就熟,在进行设备开机、格式化存储、注册等操作之后,我开始正式体验这款我未来的主力 Nas。
数据转移:从 T2 到 Z4Pro
T2 暂时还在服役,目前它依旧是不可取代的产品,如果未来我有一次长途旅行,未来确保数据的方便,我势必还是要带它在身上的,只是当下,由于 Z4Pro 的到来,我需要重新部署一下我的 Nas 存储构成。
经过思考,我打算先把T2的所有数据先通过极空间本身的软件「备份中心」进行数据的快速转移,因为转移的内容有个 3T 多,所以还是花了一些时间的,好在都完整地转移了过去。
接下来我会考虑把 T2 格式化并把其中一个 M.2硬盘转移到 Z4Pro 过来,然后把一些重要资料以及需要随时使用的私聊转移到还有 2T 内存的 T2 上,作为工作应急盘,这样的 Nas 组合应该就是最合适当下我的了。
持续挖宝的软件体验
数据备份完之后,我又把之前其他硬盘的一些数据转移到了 Z4Pro,这样我的私人影院、音乐厅都可以被打造起来了。
极音乐支持几乎所有的音乐格式,过去收藏的无损音乐这时候都能派上用场,只是最初的数据管理会需要花一些时间,你得抽出时间去整理。
极影视相比于极音乐体验会更好一些,主要表现在管理界面的视觉比较好,然后也有很强的自定义属性,大部分电影都可以很好地被识别,个别没有被识别清楚的,你也可以通过自定义调整来快速定位正确的片源,实现私人影院的搭建。
过去还存了一些课程资源,觉得不太适合存放在极影视,于是咨询了极空间的客服,这个客服确实值得一夸,每次都能及时地回应我,让人非常有安全感。
这次客服给我推荐的是极空间的极课堂功能,之前我并不清楚这个课堂还可以去建立自己的学习系统,在进行适度的探索之后,我在极课堂上传了自己的第一个学习课程。
通过投影仪开始观看和学习起来,体验确实很不错。
最近我还发现极相册里有很多可玩的地方,极空间的 AI 特性在这里展露无遗。在过去,我非常依赖 Google Photos 的一些功能,包括关键词检索、面部识别等等,最近发现极空间的 AI 也整合了这些特性,而且还支持 OCR 的特性,可以很好地为我进行照片、视频的管理,让我各端的数据可以在一个相册里被管理起来,非常令人开心!
据我了解,其它同级别的 Nas 中似乎还未应用这种功能,可以说真香了。
因为 Z4Pro 的硬件非常优秀,他几乎可以实现大多专业 Nas 可以实现的延伸功能。
比如虚拟机和 Docker 外挂一些软件,虚拟机我当下需求倒是不大,但外挂软件还是有需求的,通过极空间的极论坛我发现,很多极友也有和我类似的需求,但确实还是需要研究一下,这会儿还没有完全整明白,如果晚点整明白了,大概会再写一个分享如何在极空间上搭建自己在线图书馆的内容吧。
总结一下
总的来说,极空间私有云 Z4Pro 是一款非常强大的专业级Nas 设备,4 舱位的设计加 2 个 M.2的拓展,几乎可以让你实现对存储的上限需求,最高支持 96T。
有造型感的设计和优秀的降噪、降温的软硬件设计,让这款设备在日常使用中非常舒适。
极空间的软件生态总体来说也是非常优秀的,可以很好地实现我对影音、学习这块的大多数需求。
美中不足的是极阅读的体验目前暂时不是我觉得特别好的状态,只能通过我后续折腾 Docker 来实现 Calibre 的搭建,希望后续极空间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来优化极阅读的体验。
T2+Z4Pro 就是当下我最理想的 Nas 组合,不知道大家听了我的分享后有什么 Nas 的相关搭建计划,欢迎和我交流。以上就是我对极空间 Z4 Pro 认真体验后的感受,希望能对所有想要搭建自己私有云的朋友。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