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战争完没完,滴滴:我说了算

单车战争完没完,滴滴:我说了算
2020年08月14日 11:17 虎嗅APP

出品 | 虎嗅大商业组

作者 | 李玲

题图来源 | 作者

8月13日,滴滴青桔发布三款新车,一款共享单车,两款共享电单车。从现场的体验看,新车的舒适度比旧版的有着明显的提升。

意料之外的是,滴滴在相对网约车简单很多的共享两轮车中,也投入了不少科技应用。在现场,青桔首次展示了其用于城市车辆管理的“青桔智控中心”。

这套系统结合了车辆调度系统、用户运营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其运行逻辑是:先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预测城市短途出行需求;再对每次用户用车的流程进行智能干预,比如开锁或还车遇到问题;最后借助智能工单实现最优的运营区和点位规划、车辆投放和时空分布。

智控系统实现技术为城市运营提供决策,并实时给出解决方案的效果,依靠技术达到运营的高效,车辆本身通过车体材料研发降低损耗、延长使用时间、降低生命周期成本,两方面结合,在满足用户骑行需求的同时,实现运营成本的最小化。

现场,青桔还公布了下一阶段的战略部署:“持续推进共享两轮行业智能化、精细化、系统化发展。”青桔CEO张治东介绍,在滴滴内部,青桔已经成为“0188“战略规划中重要的一环,未来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与网约车、公共交通等业务将形成合力。

此前两轮超十亿美元融资加持,加上此次内部地位上升,不出意外,青桔对下沉市场的“进攻”,也会愈发猛烈。

单车城市战

青桔两轮车从18年1月至今已覆盖全国超过150个城市,此次发布的三款产品中,单车产品为青羚变速车,其最大的变化是噪声低、响应快。

为了保障骑行体验,青桔变速车对车架的人机工程学尺寸进行了迭代和更新:针对用户的骑行姿势特点,通过坐高、跨高臂长等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一套满足大跨度人群的车架参数。

同时,为了满足短途出行的轻便性与中长途出行的舒适性,青桔对轴距、中管角度、五通下沉、把立前伸、前插偏移等数值进行调整,提升整体的骑行舒适度。

在骑行舒适度上下功夫,是现阶段争夺用户的必要手段。共享单车洗牌持续进行中,单车品牌越来越少,骑行体验与运营效率成为平台在大城市获得投放额度的重要因素。

以北京为例。2020年5月底,北京有关部门发布的最新通告,现在北京正常运营的共享单车只剩下美团(摩拜)、哈啰、青桔(小蓝)、便利蜂、ofo 这五家。最新的互联网自行车租赁运营考核成绩单显示,平时存在感不高的便利蜂和ofo位居倒数一、二名。

2019年6月底,北京单车企业总数下降至9家,其中4家单车因达不到运营标准被官方“劝退”。再往前的2018年4月底,北京市尚在运营的共享单车企业还有10家(国内超过70家),单车总数在190万辆左右。

一方面,体验差的单车平台逐渐被用户抛弃。另一方面,在各个城市给定投放数量的前提下,出局者存在也意味着存量市场仍有待分配。而在青桔、美团、哈啰三足鼎立的背景下,竞争会愈加激烈。

哈啰出行CEO不久前称,“哈啰单车的市场份额超过所有竞争对手加起来的总和,已经进入到一个无人区。”哈啰单车以下沉市场优势争得市占率第一,青桔单车在一线城市有投放额度和投放区域优势,城市市场饱和后,未来双方必然会在下沉市场正面较量。

除了竞争,共享单车发展进入下一个阶段,需要正视的是运营管理问题:过度投放对道路的侵占现象严峻,随意停放、废弃车回收不及时,也在破坏着城市的运营管理秩序。单车投放数量超过实际需求,运营效率低亟待提高。

至2019年4月底,北京市报备的共享两轮车超过190万辆,彼时4月的月平均活跃度不足50%。至2020年3月底,报备的共享车辆达到85.4万辆,车辆报备率为70.5%,推算出实际投放的单车总量超120万辆。总量减少了近37%,路上仍常见坏车、弃车。

现阶段的竞争已从早期粗放的对规模和量的竞争,转变成对成本控制和精细化运营聚焦效率与质量的比拼。每个平台都在尝试有效的措施,实现更高效的运营。青桔在此次发布的新车中,通过应用专利技术,让平台通过运营管理系统干预车辆的停放秩序。

电单车下沉战

青桔在下一阶段的战略部署中称,“未来不仅会延伸青桔ip化属性,同时会更细化拆分使用场景,推出较传统共享单车更加小巧轻盈的新车型等精准需求产品,通过家族化产品的迭代更新,智慧调度的不断升级,满足更全面的两轮出行需求。”

滴滴两轮车事业部于2019年6月成立,有青桔单车和街兔电单车两个品牌,今年3月升级为独立事业部,与电单车越来越重要的市场地位密切相关。

对用户来说,电单车在3~10公里中短途的出行需求中,高性价比和舒适度优势明显。对平台来说,电单车的单价高,日均使用频次高,其业务模式非常具有吸引力。

虎嗅了解到,最先布局电单车的哈啰,其助力车业务早已全部盈利,成为目前所有业务的最大进项之一。从滴滴、美团、哈啰2020年计划投入百万辆来看,共享电单车业务的核心位置已经确定,接下来三巨头的竞争也在所难免。

根据青桔此次披露的数据,其在中国大陆日均使用频次已经超过10亿次。在流量越来越集中向头部平台的趋势之下,青桔积累的大量数据,成为满足细分场景下用户体验的关键。

此次新发布的两款电单车,在用户舒适度上和运维效率上做了很大的平衡。比如:青霄电单车,斜抽换电角度,能让车辆调度维护效率提升一倍;青帆电踏板车,将舒适性和安全性做了最大优化的同时,保持85km的续航。

青桔负责人透露,“经过这2年时间发现,青桔的用户群体多为年轻用户。”两轮车成为这一群体刚需出行工具,为迎合年轻用户对好看且舒适的要求,在电单车的电池方面,青桔提出诸多复杂的要求,“供应商无法满足,有很多技术都是团队亲自去做”。

城市出行竞争愈加深入,智能出行也在不断升级,工具的性能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将每辆车都纳入到网络中,软硬件结合达到监管上的规范化。

此前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40公斤以下、时速20公里以下”才符合电动车的定义,而彼时的市场产品大多数无法达标。2019年4月15日,电动车新国标开始实行,将车体重量放宽至≤55kg,最高车速放宽至≤25km/h。

这一政策为共享电动车合规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成为其他平台争相入局的前提。但在交通发达的一线城市,共享电单车仍未解禁,频频成为交管部门的处罚对象。

7月,北京市交通委开出首张违规运营租赁电动自行车的罚单: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对电单车“人民出行”运营商进行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同时责令限期回收所有“人民出行”租赁电动自行车。罚款依据是《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里面明确规定,严禁违规投放、运营租赁电动自行车。

这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共享电单车的竞争,注定只能是下沉市场的战争。

而随着共享出行意识不断下渗,灵活便利的电单车将越来越受小城市用户的欢迎。青桔、美团、哈啰等巨头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被考验着运营之外的功力:比如和不同地方的政策规矩达成默契,或者在单车回收利用上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