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凝聚全球合作共识

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凝聚全球合作共识
2024年04月28日 08:45 中国水运报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今年的论坛年会将突出前沿探索、成果共享、开放合作,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科技前沿领域,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项科技成果搭建交易共享平台,链接全球智慧,搭建交流平台,为全球科技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人亮相

从大语言模型ChatGPT到文生视频模型Sora,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掀起了一波波浪潮。25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发布十大重大科技成果中第三项为“业界瞩目精彩纷呈 人工智能取得系列成果”,其中包含通用人工智能人“通通”。

“她不仅能够理解你的话语,还能领会你的意图,甚至在你忙碌时主动提供帮助。”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表示,“通通”是国际上首个具身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基于原创的认知架构理论框架以及自主研发的学习和推理框架,拥有独特的“心智”。

在人机交互时,“通通”会因为好奇而走进一个个房间,看看里面有什么新鲜事物;也会凭借主动视觉能力,主动寻找抹布收拾洒到地上的牛奶……经过通用人工智能评级标准与测试平台(TongTest)测试,“通通”目前的表现与人类3到4岁儿童相当。

“‘通通’的诞生,是我国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从0到1’的突破。”朱松纯说,“通通”实现了由价值和因果驱动的自主智能,其推理和决策过程具备透明、可解释性,确保了人机互信,为智能体的安全可靠交互提供了坚实保障。

当前,广泛应用的人工智能模型多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利用大量算力和存储进行数据分析,但其距离拥有与人类通用认知能力相当的智能仍有较大差距。要想迈向通用人工智能,需要原始创新的技术突破。

朱松纯表示,“通通”在日常学习与训练中,使用的A100芯片不超过10块,这意味着“通通”不依赖庞大的算力和海量数据就能学习成长。

“研发‘通通’的技术路径,不再依赖大数据、大算力,而是以‘小数据大任务’的范式与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形成闭环。”朱松纯介绍,随着持续迭代,“通通”可作为通用底座,支撑各类垂直应用场景,形成千万个“通用智能人”,赋能千行百业。同时“通通”也可以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相结合,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硅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皮埃罗·斯加鲁菲认为,推动AI进步的驱动因素包括硬件、数据、开源以及人工智能发明家。如何实现可信的AI,是当下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未来,机器人将变得更加真实、可信。

将中关村打造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

《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简称《方案》)也是论坛发布的重大科技成果之一。

《方案》明确了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总体要求,提出到2027年成为世界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标杆;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中关村的影响力、竞争力、引领力全面领先。

《方案》还从打造全球领先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世界高水平人才集聚地、培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等五方面部署了重点任务,将中关村打造成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跃升的主阵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切实支撑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家国家高新区,也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高新区。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院长汪斌表示,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中关村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有利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加快建成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国际化交流合作成为此次国际技术交易大会的一大亮点。25日,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芬兰、日本、韩国、以色列、巴西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位外籍嘉宾参与大会,共同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参与创新研讨。

据了解,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挥“磁场”作用,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参与。首次引入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工业工程研究所、巴登符腾堡州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处、中芬信息和通信技术联盟、意中基金会、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学、Nvidia深度学习学院、英国Harbr投资及孵化器公司、首尔大学、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京畿道经济科学振兴院、日中科技交流协会等18个国际组织、机构、高校参与。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在大会上表示,87%的技术是在大学里面产生的,但它的成果转化存在问题。如何搭建一个桥梁,这其中有很多障碍,比如谁来拥有这个知识产权,还有使用费的问题。科研创新一定要跨越这些障碍,才能造福社会。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零一万物CEO李开复从人工智能推动新质生产力角度切入,他表示PC时代做到让每个办公桌上放一台电脑,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到可以随身携带一个连接信息和人,并知道在什么地方的能力,人工智能就像把一个IQ300的天才放在身边,作为每个人的助手。

史太白基金会前主席、史太白基金会荣誉主席约翰·吕恩(Johann Löhn)以Steinbeis(被译为“斯泰恩拜斯”或“史太白”)为例,讲述当下结构化变化与技术转移。竞争性技术转移就是解决如何把产权结合在一起,史太白是全球第一个成功的技术转移机构。约翰·吕恩认为,技术转移是发生在体制和机制层面上的,最关键的是如何使科研成果更快地影响经济,因此成立了史太白基金会,起初为了帮助小型私人企业,目前有2万个客户,每年1万个项目,服务组合和范围包括咨询、研究、研发,研发则是主要收入来源。

向全球投资者发出邀约

“投资北京”大会是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一项重要活动。4月25日下午,2024年“投资北京”大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大会设置企业展示与投资咨询洽谈区,搭建政企沟通平台,畅通产业投资渠道,促进产业合作交流。

“我们对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投资市场充满了期待,企业在京投资发展信心和动力也更强了。”“投资北京”大会现场,中外企业家代表分享了企业在北京的发展历程和感受,对北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给予高度评价。

据介绍,“投资北京”大会以“投资北京、赢得未来”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向全球展现北京的国际科技创新优势、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发展机遇,重点突出科技创新领域产业招商,搭建政企之间、企业之间深度交流互动平台,进一步吸引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项目在京落地,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大会通过视频形式向全球投资者发出邀约,发布招商合作项目共231个,招商总额902.21亿元。

“投资北京”大会顺利进行的同时,本次大会设置企业展示与投资咨询洽谈区,组织政府、企业和投资机构进行产业政策咨询,并就项目投融资、空间资源对接、技术和渠道合作等方面深入交流,促进项目落地。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融资部投资总监刘家辰是最早来到洽谈区的企业代表之一。经过一番观察,他将首个洽谈对象锁定在一家国字号的投资公司上。在不长的洽谈时间里,投资公司代表与刘家辰以及北斗星通子公司的财务总监就光伏巡检、智慧场站运营等方面业务进行了初步沟通,并达成实地考察的约定。

“相较于以往,现场洽谈的形式为我们快速判断投资方向,了解市场行情提供了便利。”在这位代表看来,投资洽谈为投融资双方搭建了桥梁,能够帮助企业高效地找到理想的合作对象,“打个比方,有点像集体相亲。”

投资洽谈,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在密云区的洽谈点位,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姜化行手持宣传册,耐心地向前来咨询的企业人员讲解发展优势和惠企政策。“我们下午一点半就到会场了,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必须全力以赴。”姜化行说,希望通过洽谈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密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感受和推动生态密云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受邀出席论坛年会的尼日利亚迈杜古里大学教授莫哈默德·道达表示,中关村论坛聚集大批科研领域的权威专家,发布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全面展示北京科技创新实力,不仅对推动全球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吸引更多企业来北京投资,进一步加快北京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从“中关村”到“地球村”,让科技创新成果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中国向世界展示着科技创新发展的速度与激情,传达着携手同行、共创美好未来的理念和愿景。

本版文字综合自科技日报、中国经济网、中国日报网、北京商报、中国水运网等媒体报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