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随着“生成艺术”兴起,人工智能会是艺术的未来吗?

外媒:随着“生成艺术”兴起,人工智能会是艺术的未来吗?
2022年06月19日 16:38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6月19日报道 据法新社6月12日报道,在很多人看来,这是艺术领域接下来的大事件:阿根廷艺术家索菲娅·克雷斯波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创造作品。克雷斯波是“生成艺术”运动的一员,“生成艺术”指的是,人类为计算机制定规则,计算机随后利用算法生成新的形式、想法和模式。

阿根廷艺术家索菲娅·克雷斯波与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的作品(法新社)

报道称,这一领域已开始引起艺术品收藏者的巨大兴趣——在拍卖会上,此类作品的标价越来越高。

今年3月,美国艺术家、程序员罗比·巴拉特——一名年仅22岁的天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一幅裸体肖像画在苏富比拍卖行拍出了63万英镑(约合82.1万美元)的价格。近4年前,法国“奥布维乌斯”艺术创作团队主要使用巴拉特编写代码创作的人工智能画作《好朋友埃德蒙》在佳士得拍卖行拍得43.25万美元。

收藏家贾森·贝利对法新社记者说,生成艺术“就像人机共跳芭蕾舞”。

报道称,随着科技公司开始推出可在几秒内生成逼真图像的人工智能工具,这种新生场景或已处在重大变革的边缘。

报道还称,上世纪60年代,德国和美国的艺术家们成为计算机生成艺术领域的开拓者。位于英国伦敦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有一批可追溯至半个多世纪前的藏品,其中一幅重要作品是德国艺术家乔治·内斯1968年创作的名为《Plastik 1》的作品。内斯使用一种随机数生成器为他的雕塑制作几何设计图。

如今,数字艺术家们使用超级计算机和名为“生成对抗网络”(GANs)的系统来创作比内斯所能想象的复杂得多的图像。

GANs是一套竞争性人工智能技术——其中一项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收到的指令生成图像,另一项人工智能技术则充当看门人,对输出图像是否准确作出评判,如果发现错误,会将图像传回,让前者进行调整。

克雷斯波和巴拉特等艺术家坚持认为,尽管他们使用的并不是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但艺术家仍在创作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巴拉特对法新社记者说:“当我以这种方式工作时,我不是在创作一个图像,而是在创建一个能生成图像的系统。”

克雷斯波说,她原以为她的人工智能机器会成为真正的“合作者”,但实际上仅用一行代码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她说,这更像是给机器“当保姆”。

报道指出,科技公司如今希望能将这种小众行为部分地推广给普通消费者。

谷歌公司和开放人工智能公司都在宣传新工具的优点,称用其创作的作品逼真、富有创造性,且使用者无需掌握编码技能。

它们已用对用户更友好的人工智能模型取代GANs,此类模型可熟练地将日常话语转换成图像。

谷歌公司Imagen网页上充斥着各种利用指令生成的荒诞主义图像。开放人工智能公司夸耀旗下Dalle-2工具可用任何艺术风格描绘任何场景。

虽然人工智能的到来引得人们担心,人类将在从客服到新闻的各个领域被机器取代,但艺术家们认为,这种发展态势更多的是一种机遇,而非威胁。

克雷斯波试用了Dalle-2。她说,这种工具“总体上在图像生成方面达到了新高度”,但她本人更喜欢使用GANs。她说:“我通常并不需要一种可精准生成我的作品的模型,我非常喜欢让事物看上去处于一种不确定且不易辨识的状态。”

对于艺术家即将被机器取代这一说法,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卡米耶·朗卢瓦不怎么重视。该中心是欧洲最大的当代艺术品收藏机构。

朗卢瓦对法新社记者说,机器尚不具备“批判和创新能力”。她还说:“具备生成逼真图像的能力并不会使其成为艺术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