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流量研究感悟

这一年的流量研究感悟
2022年07月20日 16:15 梁狗蛋是段子汪

阅前提示:不是段子,可以当研究笔记来看

2022年7月20日,距离我把这个号拿来写段子(2021年7月13日)一年有余,关注人群刚过10万(其实我不太在意关注人数和阅读量,正文会说明),原创内容60多篇,算是我一年前做投研工作之余做的流量实验的成绩单。因为是第一人称视角,所以这一年的经历让我对创作和流量都有一些一手感悟,这里拿出来分享给尚未失业的传媒&互联网研究员们。

微信公众号的图文内容需要什么来实现传播?

我觉得是围绕基本盘寻找共鸣和话题感。

共鸣可能是驱动读者看到文章之后觉得,“卧槽说得真逗/真好”,然后分享到朋友圈和活跃群聊,或者分享给好友的一种驱动。

话题感意味着UGC(读者创造的内容)的可能性,这不光是评论区读者们和作者的二次创造,也有读者分享到朋友圈里附带的评论(我个人就很喜欢边分享边评论),分享到群聊里大家的讨论,和分享给好友之后对话题的探讨。

反正于本号来说,创造共鸣和话题感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猛堆要素。只要我堆得足够多,就总有一句话能打动你。我关注的不少优秀博主也都有非常强的在自己的基本盘中创造共鸣和话题感的能力。

公众号流量红利到头了吗?

我这一年认识了不少做自媒体创业的人,公众号流量红利到头基本是相对确定的事情,但是这意味着公众号创业是不值得的决定吗?我个人觉得不完全是。

各位经历过行业起伏的投研人员们应该都经历过或者听说过一个行业从快速发展到红利期结束,市场出清,再到稳态生长的的各种现象。行业的快速发展期往往能看到供给不充分,阿猫阿狗都能赚快钱;红利期结束、市场出清的时候往往能看到泥沙俱下,谁熬不住谁先退出;稳态生长期往往能看到那些坚持做长期正确事情的参与者在竞争者缺位的状态下茁壮成长。

这里就要定义什么叫做“长期正确的事情”了,我个人的理解是适合行业生态的事情,能抓住主要矛盾的事情,做出投入产出比高于别人的事情。这个是长期正确的。

而适合公众号图文内容相关的业务,就需要围绕微信的使用场景进行研究了:我如何让大家乐于分享,如何在朋友圈社交、群聊社交和私信社交当中创造共鸣和话题感。我个人觉得,围绕圈子的话题开展的2B业务,也许会是尚未被发掘的微信公众号流量当中那个“长期正确的事情”之一,是相对容易实现共鸣和话题感的领域,而且,现在也确实赶上了数字经济的风口。

为什么是2B业务?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归类,打开自己的微信联系人,拉到底,看看自己有多少联系人。一般的归类是,如果你的联系人在1000以下,那么微信里基本只有你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而真正需要依靠个人微信做业务的,如果业务开展的风生水起,免不了会有好几千的联系人。

这里业务分为B2B以及B2C业务,比如我们二级市场投研服务这种面向机构投资者的生意就是明确的B2B业务,而房屋中介、保险代理人、客户经理就是B2C业务。B2C的部分正在逐渐被企业微信取代,因为企业微信场景更加专业,也更加适合流程化管理,提高了B端的效率,也减少了对C端的无端骚扰。

而B2B是很难迁移到企业微信的。因为B2B大都是圈层生意,圈子是你的门票,企业微信就是对门票的拒绝。如果你是甲方,一个乙方用企业微信来加你,你会觉得对方对你不尊重;如果你是乙方,你只加到了甲方的企业微信,你会觉得没进入到甲方的核心圈。

B2C最大的温柔是不打扰,而B2B绝大多数业务都来源于打扰、持续不断的打扰。业务机会在于,如何高效地、不让人产生反感地、解决痛点地打扰你的甲方。

这就是优质的公众号图文内容的用武之地了。如何在圈层内实现共鸣和话题感,可能任何一个圈内人都知道。圈内人天然是你的基本盘。剩下的问题无非在于你如何进行创作才能在不花精力的同时,还让圈内人觉得你很厉害。至于阅读量到底是不是篇篇10W+,那是出圈的无效流量,仅仅是个满足虚荣心的数字罢了。

如果你的甲方,恰好是你的粉丝,你的业务还会困难么?

至于2B业务如何沉淀,如何提高效率、如何解决痛点,小程序已经给了你终极答案,你只需要把业务场景嵌进去就够了。也许有些行业的某些业务场景需要不断突破小程序的能力边界也说不定,但那是微信团队的事情了。你做好自己的产品经理,剩下的外包给别人就足够了。

以上这些也正是我在自己所处的领域尝试的事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