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告:明亚保险经纪遭前员工实名举报 | 探舆论场

专题报告:明亚保险经纪遭前员工实名举报 | 探舆论场
2024年11月22日 17:31 社会网络与数据挖掘

10月29日,一位自称是明亚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亚保险经纪”)的员工在社交平台上实名举报该公司涉嫌违法违规,组织代理人销售以香港保险为主的境外保险产品,引发广泛关注。当前,官方已受理本次举报事件,预计60天后给到最终调查结果。

知微金誉结合相关数据,就该事件从传播分析、各方回应、舆论观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声誉管理启示。完整版报告可扫码添加客服“知小微”获取。

01

被举报的香港保单

01

前员工的实名举报

该事件传播周期较长,前期主要在社交平台传播,热度相对较低。后期,监管受理举报信息,引发舆论热议

  • 10月29日,举报人在社交平台发布实名举报视频,讨论度较低。

  • 10月31日,媒体介入追踪调查,出现传播波动。

  • 11月12日,澎湃新闻从监管部门确认,北京金融监管局已受理刘某的举报信息,目前在核查过程中。媒体转载传播,出现舆情传播最高峰。

  • 11月16日,舆情传播逐渐消退。

02

各方回应

事发后,明亚保险经强硬否认,表示将追究恶意发布、传播者法律责任。但举报人也在社交平台回应,表示明亚保险经纪发声内容存在诽谤

02

舆论争议点是什么?

01

舆论关注

>>>媒体/网友

媒体层面,报道较为客观,列举举报内容及各方回应。本次事件中,网民的参与度相对较低,他们侧重于吐槽保险乱象与请求监管严惩

>>>专家观点

  • 香港保险收益高受消费者青睐

由于香港保险机构管理的资金可投资范围为全球市场,叠加此前受美元加息等影响,收益表现往往会好于内地保险产品,从而受到消费者青睐。

  • 严格禁止销售境外保险有难度

由于监管人手不足,管理上只能要求机构自查,此外就是大多依赖于举报,如果没有自身相关方或者消费者举报,监管可能无法知晓违规行为。当前监管环境可能处于“民不举则官不究”的窘境。

  • 内地消费者购买香港保单面临潜在风险与挑战

鉴于香港与内地法律体系的不同,香港的诉讼程序复杂且法律费用可能高昂,导致维权成本增加、时间周期延长,对内地客户而言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02

舆情分析

>>>疑似内部矛盾引发互掐,增加话题趣味性

公司回应与举报内容截然相反:公司多次对举报内容进行否认,称员工因涉嫌理赔黑产被开除进而报复公司,官网发布声明对于恶意发布、传播不实言论的自媒体和责任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但举报人在媒体采访中对上述内容再次否认,疑似内部矛盾导致二者互掐,引发更多关注。

>>>涉嫌违法违规,监管严打一切非法销售行为

监管明确,中国境内保险机构和代理人目前不得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举报人列举的工作群聊天记录、明亚保险经纪在社交平台的宣传截图、明亚保险经纪业务员带客户去香港投保的短视频,及经媒体的查证,上海运辉于2023年注销,与易盛达为同一控制人、法人;香港星安财富公司则为明亚经纪的股东之一,持股0.2%,均指向明亚保险经纪涉嫌销售香港保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