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物易物到手机扫描

从以物易物到手机扫描
2024年11月11日 07:57 中国黔西南

回溯历史,人类社会最初的交易方式是物物交换,基于直接需求和价值对等原则。这种方式标志着人类开始通过交换满足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奠定了经济活动的基础。然而,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和交易范围的扩大,物物交换的局限性逐步显现,于是出现了更高效、便捷的货币形式,最终发展到现今的电子支付。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漫步在繁华的街头巷尾,或是穿梭于边远的乡村集市,我们都会发现,人们购买东西几乎不再用现金,大家身上都没带钱,都是手机一掏,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提起东西走人。手机不但是通信工具,还成了寻常百姓的“钱袋子”。

支付方式的演变不仅是一个技术进步的象征,更是社会经济、文化、乃至人们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的缩影。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从远古时期的物物交换到金属货币的诞生,再到纸币的普及,从银行卡支付直至今日的网络支付、乃至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每一次支付方式的革新,都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步。

以物易物到纸币的普及

远古时期,文明之光尚未照亮广袤大地,人类社会仍处于原始的狩猎采集阶段,生产力低下,生活资料稀缺。但经济活动的雏形已开始悄然孕育。以物易物,这种最原始、最直接的交换方式,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雏形,标志着人类开始懂得如何通过合作与交换,来满足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需求。

这一阶段,人们通过采集果实、狩猎动物等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和其他资源。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发现,不同的部落或个体,可能拥有各自擅长的技能和资源,于是,朴素的交换意识开始在人们心中萌芽。他们用自己多余或不需要的物品去换取他人手中自己所需之物,例如通过直观的贝壳装饰品,或是用自制的石器,交换狩猎所得的兽皮以抵御寒冷等等。这种交换行为虽然简单且范围有限,但打破了自给自足的状态,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迈向更加复杂的社会经济形态。

以物易物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还促进了社会分工与合作。人们开始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如狩猎、采集、制作工具等,再通过交换来互通有无。这种分工与合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促进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播与交流,为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经验。

此外,以物易物还培养了人们的交易意识,增强了交换能力。在此过程中,人们需要评估物品的价值、协商交易条件、达成交易协议等,这些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技巧,人们的交易能力和商业意识也逐渐提高,为后来更为复杂的商业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结构的日益复杂,原始的以物易物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需求,金属货币开始出现,它突破以物易物这一历史性的瓶颈,如同一座坚固的基石,稳固地支撑起经济活动的繁荣与发展。金属货币以其固有的稀有性、耐久性、易分割性以及天然的货币属性,自然而然地成了商品交换媒介的不二之选。

在中国历史上,到了北宋,经济异常繁荣、文化形态多元,商品贸易盛况空前,大宗商品交易日益频繁和活跃。但是,金属货币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出来。它那沉重的身躯,携带非常不便,如同一道沉重的枷锁,束缚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纸币的前身“交子”在巴蜀地区破茧而出,宣告了交易新时代的到来。

纸币的诞生,不仅是对古老货币形态的历史性超越,也是对经济繁荣需求的回应。它解决了金属货币沉重不便的问题,加速了资本流通,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随着全球贸易和金融活动增加,纸币使用逐渐普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各国为筹集资金和刺激经济增长,大量发行纸币。从此,纸币作为广泛接受的支付媒介,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成为各国不可或缺的货币形式,促进了国际经济的交流与融合,为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壮大,铺垫了基石。

纸币的弊端与隐患

世间万物皆具双面性,纸币的繁荣背后,亦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隐忧。纸币的脆弱特质,使其极易成为意外与不幸的牺牲品。无论是自然灾害如火灾、水患,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失误,如鼠患侵蚀、不慎遗失、人为盗窃,都可能让辛苦积累的财富瞬间化为泡影,给个人及家庭带来深重的困扰与疼痛。

曾几何时,望谟的乡村赶集是一幅这样的画面:村民们手提肩扛,荷包鼓鼓,穿梭在熙熙攘攘的市集之间,用现金交换着生活的必需品与希望。那时的赶集,充满人间烟火气息。

记忆中的望谟乡村赶集日,是一幅细腻而生动的画卷,缓缓铺展在每一个村民的心间。那是一个晨光熹微,露珠轻吻田野的清晨,我与父亲踏着湿润的小径,前往打尖集市的路上。

彼时,场坝尚未完全苏醒,但空气中已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期待与兴奋。走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父亲那坚实的背影成为我最可靠的港湾。当抵达集市时,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而场坝上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我紧紧拉着父亲衣角的小手,如同与这个纷繁世界之间唯一的纽带,生怕一松手,便会被汹涌的人流吞噬。

集市上,五彩斑斓的摊位错落有致,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农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他们或蹲或站,身旁堆满了自家的“宝贝”:绿油油的蔬菜上还挂着晶莹的晨露,羽毛鲜亮的鸡鸭在笼子里欢快地叫着,还有那精致的手工竹篮,每一道编织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这些不仅是商品,更是农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的寄托。

吆喝声此起彼伏,有的高亢激昂,有的悠扬婉转,宛如一曲乡村交响乐,让整个集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空气中,除了泥土与新鲜农作物的清新气息,还交织着烤红薯的甜蜜、刚出锅的豆腐脑的豆香,以及远处小摊上飘来的油茶味,这些味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乡村风情画。

在那个用现金交易的年代,每一张皱巴巴的纸币都承载着人们沉甸甸的信任与责任。或买或卖,大家小心翼翼地数着现金,生怕出错。为了几毛钱的找零,买卖双方都会耐心地商量,甚至有人不惜掏出自己珍藏的硬币来凑数。在社会治安环境相对落后的过去,那些梦想不劳而获的扒窃者,隐藏在人群中。他们盯着百姓的钱袋,在嘈杂的环境里浑水摸鱼,被盗者泪眼婆娑或呼天唤地,引来周围人们的围观。人们为了防备扒窃,随时随地都会紧紧护住自己的钱袋,生怕一不留神便成为下一个目标,朴素的人们对扒窃者深恶痛绝。偶尔,集市上会传来“抓小偷”的惊呼声,紧张的气氛瞬间弥漫开来,跑的跑、追的追,小偷被抓住揍一顿,人群散开。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却成了赶集日中最真实的记忆。

让我难忘的是,有一年,父亲的辛勤劳动所得,原打算用于我和哥哥的学费及家庭日常开支,却在一次赶集途中不慎遗失。这一突发事件,就像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家中骤然间弥漫起沉重的氛围。晚餐时分,家中的空气凝重得仿佛即将凝固,母亲的声音因情绪失控而颤抖,她轻声却严厉地责备父亲:“你怎么这么不小心?那钱是咱们辛辛苦苦攒的啊!”妈妈的话像刀一样,不仅让家里更安静了,也让爸爸心里特别难受,他只能默默承受着,眼睛里都是自责和无奈。

我放下手中的碗筷,转向哥哥,只见他眉头紧锁,眼神中忧虑与不安交织。我压低声音询问:“我们的学费现在该怎么办?”心中满是不安与忧虑。哥哥轻轻叹了口气,微微摇头,并未直接回答,但他那份忧虑与不确定的情绪,每一个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

丢钱这事就像家中引爆的炸弹,不仅让财物损失,更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似乎也变得疏远了。以前家里总那么开心,现在却冷冰冰的,大家都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再提那事。这一事件的影响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

另一则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发生在望谟县石屯镇坡毛村,我的邻居蒙小总多年勤劳耕耘,积攒了一笔可观的积蓄,藏于家中简陋的木箱内。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无情地吞噬了这一切。尽管他拼尽全力抢救,但火势凶猛,最终未能及时将木箱抢救出来,损失惨重、教训深刻。那一刻,他泪流满面,绝望之情难以言表。

诸如此类的案例,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因纸币丢失、被盗、损毁等原因而引发的事件时有发生。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痛苦,也引发了社会层面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人们开始意识到,纸币作为一种支付媒介,虽然便捷高效,但其脆弱性和不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加强纸币的保管、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推广更加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等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电子支付在乡村的兴起

科技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腾向前,电子支付如同和煦的春风,悄然无声地掠过这片历史悠久的乡土,为乡村的集市面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村民们告别了沉甸甸的现金负担,转而依赖指尖轻点、二维码一扫的便捷方式完成交易。这一从“荷包鼓鼓”到“手机轻轻一扫”的华丽转身,不仅是支付方式的革新,更是望谟乡村社会深刻变迁与进步的生动写照。

电子支付的兴起,如同一颗璀璨星辰,照亮了支付方式的未来之路,引领我们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支付新纪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包括边远山区村民手中的生活必需品。电子支付这一创新支付方式,很快便在望谟县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勃勃生机。它不仅深刻改变了村民们的日常交易习惯,还悄然引领了一场支付方式的革命。

起初,当黑白相间的二维码首次出现在望谟县城集市的摊位上时,引发了市民们强烈的好奇与一丝不安。老一辈的村民们围拢过来,目光中既有对新事物的惊奇,也有对未知的不确定。“这玩意儿靠谱吗?轻轻一扫,钱就没了?”王大爷的疑问代表了众多村民的心声。他们习惯了手中紧攥着的现金,那份踏实感是任何电子屏幕上的数字都难以替代的。

然而,年轻一代则成为了这场变革的先行者。他们耐心地向长辈们解释:“二维码支付真的非常方便,不仅省去了找零的麻烦,还避免了收到假钞的风险。现在几乎所有商家都支持这种支付方式,不用担心。”年轻人李勇还现场展示了手机支付界面,那流畅的操作和即时的交易确认,让不少村民开始动摇传统的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村民亲身体验到了二维码支付的便捷与高效。他们不再需要为准备零钱而烦恼,也不再担心大额现金的安全问题。集市上,商贩们纷纷挂起了收款二维码,顾客们只需轻轻一扫,即可完成支付。这种无缝对接的支付方式,让交易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和顺畅。

“现在真的是方便多了!”一位大妈在尝试了几次二维码支付后,满脸笑意地说:“以前赶集总要带一大包钱,生怕不够用或者丢了。现在好了,手机就是钱包,再也不怕钱被偷了。”她的言语间充满了对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的感激之情。

阳光明媚的清晨,我再次踏入了望谟县打易镇二泥村的赶集盛会。这里,每七天一次的聚会不仅是乡村生活的缩影,更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生动舞台。市场虽小却五脏俱全,从色彩斑斓的手工艺品到新鲜欲滴的瓜果蔬菜,从热气腾腾的地方小吃摊到热闹非凡的牲畜交易区,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与生活的温度。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挂在摊位前的二维码支付牌。它们如同现代与传统交融的使者,静静地诉说着望谟乡村的数字化转型故事。无论是小百货商店的老板,还是肉铺中忙碌的屠夫,甚至那些白发苍苍、没读过书的老奶奶,都熟练地操作着手机,通过二维码完成交易。这一幕幕温馨而又充满科技感的画面,让人不禁感慨乡村的发展,实在太快了。

“以前赶场,数零钱数到手软,生怕算错一分一毫;现在好了,扫一扫,钱就到账,心里那个踏实啊!”张大爷的话语里满是满足与幸福。支付方式的变化,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乡村社会一次深刻的变革,它让乡村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也让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悄然提升,享受着与城里人同等的幸福。

走在这样的乡村市场中,我仿佛能感受到那股从古老乡村中迸发出的新生力量。它不仅仅是外在的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是乡村民众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革新。村民们开始拥抱互联网,利用数字技术改善自己的生活,让传统与现代在生活中和谐共生。

农产品搭上电子支付快车

二维码支付的普及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散了望谟县农产品销售的阴霾,让这里的优质农产品得以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从蔗香、油迈、乐元等地出产的甜美多汁的芒果,到石屯、郊纳等地产出的风味独特的蜂糖李,再到遍布全县的家禽、蔬菜、杂粮等农产品,都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了精准对接市场,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农民收入。

这些农产品以其绿色、健康、原生态的品质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为望谟县赢得了“绿色果篮”的美誉。特别是2024年7月19日,望谟芒果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更是将望谟芒果这一品牌推向了新的高度。文化节期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了望谟芒果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商家的关注,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随着二维码支付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望谟县的乡村经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和销售模式,而是向多元化、现代化转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尝试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讲述农产品背后的故事,展示乡村生活的美好。这些“新农人”不仅成为乡村经济的新引擎,还带动了乡村文化的传播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在望谟县的乡村,你可以看到许多年轻的面孔活跃在田间地头和网络直播间。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将自家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他们通过直播带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望谟的乡村文化和特色产品;他们通过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将乡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望谟县在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径。通过整合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和特色产业,开发了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如芒果采摘园、蜂糖李观光园、农家乐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这种以农业为基础旅游为纽带的融合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还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为望谟县的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芒果采摘园里,游客们可以亲手采摘成熟的芒果,品尝最新鲜的果实,在蜂糖李观光园里,游客们可以品尝独特风味的蜂糖李,在农家乐里,游客们可以品尝地道的农家菜,感受乡村的热情与淳朴。这些旅游项目,不仅让游客们体验到了乡村生活的乐趣,还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电子支付重塑乡村经济生态与民众生活

在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二维码支付的全面普及,重塑了望谟县乃至广大乡村地区的经济生态与民众生活方式。它不仅标志着支付方式的一场革命,更成为推动望谟县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大引擎。

村民们逐步适应了移动支付的浪潮,通过手机轻松实现线上购物、即时转账、便捷缴费等多样化需求,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生活圈子得以无限延展,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且高效便捷。在淘宝、拼多多、唯品会、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加持下,村民们仿佛拥有了一座座移动的超市,无论是日常生活用品还是时尚潮流单品,都能一键下单,快递直达家门,极大地丰富了乡村的消费选择与生活质量。

不仅如此,移动支付的普及还深刻影响着社会服务的每一个角落。从健康管理到医疗保障,村民们开始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带来的便利。线上预约挂号、远程诊疗咨询、医疗费用在线支付等功能,不仅减少了患者就医等待时间,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院的拥堵,让医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与利用。乐元镇平朗村纳赖组的王阿朋,作为众多受益者之一,借助微信城市服务功能,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养老保险费与医疗保险费的缴纳,体现了移动支付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深度渗透。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焕发出蓬勃生机。2024年2月19日,来自望谟县桑朗镇55岁的韦树章女士被认定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具有前瞻性视野。

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韦树章女士利用直播技术来推广传统刺绣教学与带货。她创立了“树娘绣”品牌,并制定了一套定期的培训计划,涵盖裁布制衣和手工刺绣技艺。每月,举办“树娘绣”主播培训会,结合线上直播视频教学和线下实操演练,向学员传授直播带货和短视频运营的知识。

经过多期培训,韦树章从学员中选拔出优秀人才,纳入加盟商扶持计划,提供全方位支持。至今,“树娘绣”已培训了2000余名绣娘,并促进了3000余人就业,实现了“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的目标。

刺绣工匠王梅表示,加入“树娘绣”后,她每月固定收入有两千元,并享有提成,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韦树章重视刺绣产品质量,她不仅培训绣娘,还每年表彰和奖励优秀的“树娘绣”工匠,并与他们签订合作协议,确保合作稳定。为了提升“树娘绣”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她实施了培训到人、订单到户、数据化、产业化等精准帮扶措施,帮助工匠承接订单,并统一收购与销售绣品,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绣娘收入。

韦树章将传统刺绣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为绣娘们创造了一条新的就业与致富途径。通过二维码支付、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模式,她将传统刺绣技艺与现代营销手段融合,产品销往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不仅提升了布依族刺绣的知名度,也为当地经济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这些变革,不仅促进了望谟县商业的繁荣与发展,还为当地商家带来了更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与支付方式选择,加速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升级。电子支付不仅是支付手段的简单替换,更是数字时代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力工具。

在浩瀚的数字经济浪潮中,望谟县的乡村,仿佛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正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驶向充满希望的蔚蓝海域。电子支付这一看似微小的创新,如同星星之火,在广袤大地上燎原,点燃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熊熊烈火。

作者:蒙炳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