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航天人打赢了一场特殊攻坚战

疫情期间,航天人打赢了一场特殊攻坚战
2020年07月10日 14:13 中国航天科工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刻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面对严峻形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果断决策,快速启动某专项任务。

作为专项工作的主要承接单位,二院以战时举措、战时效率、战时作风全力以赴开展专项工作,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航天智慧、航天速度、航天力量。

战时举措

应急开展大协作大协同

自专项工作启动以来,集团公司党组领导就针对该项目强调,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两个月内10余次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为专项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集团公司总部相关部门领导驻点办公,第一时间现场协调解决问题,极大地推进了工作进展。

此次专项攻关,集团公司采取了“全集团一盘棋”的大协同模式,调动三院、航天三江、航天江南、河南航天、航天汽车、华腾公司、航天云网、航天信息、航天工研院等9家单位协助开展专项工作。同时,集团公司积极向国家部委、北京市政府等相关单位寻求政策支持,全力打通各条“绿色通道”,为专项任务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二院对专项任务作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院长刘著平、党委书记马杰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由马杰任总指挥,副院长黄晖、宋晓明、朱弘任副总指挥的专项工作组,坐镇现场,院本部科研生产部、产业发展部、国际合作部等相关部门大力协调、统筹组织,全院各单位合力开展集智攻关。

面对“凶猛”的疫情,专项组全体成员火速进入“战时”状态,分秒必争、夜以继日地推进任务。

战时效率

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

为确保完成任务目标,项目伊始,二院专项组全体成员便按照院党委“以‘高强度、快节奏、大协作’超常规工作模式,全力推进专项任务”的工作要求,各司其职,全力攻关。

作为本次攻关的主战场,航天长峰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感,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持续推进工作。专项组实行“双调度、一日报”工作机制,无论多忙,每天早晚各调度一次,其间实行动态调度,随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确保工作高效开展。上一秒钟,专项组刚刚就进度问题提出协调需求,下一秒钟,电话就已打到兄弟单位责任人手机上沟通细节、推进进度。

任务攻关的50余天里,专项组全体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一次,整个团队甚至连续工作超过54个小时。深夜的生产线上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时针指向午夜1点30分,航天长峰办公楼依旧灯火通明,会议室里,午夜调度会正在召开,“最大程度缩短研发周期,明早9点我们再和有关单位确认关键件的优化情况”。实验室里,屏幕上的各种表格、数据还在不断测算、完善。

206所迅速组织跨部门的联合攻关团队,开展了方案论证和总体设计工作;23所从多个专业抽调了重点骨干技术人才,并采用“边设计、边开发、边验证”的“三边”模式,工作策划实现了“时间到天、责任到人”;706所团队采用IPD研发模式,并在IPD新型研制模式指引下,变成了“并行协同”,各专业协作起来,各类仿真设计手段在第一时间引入到研制阶段,大幅提升研制效率;699厂承接了部分零部件的生产任务,第一时间抽调各个专业方向的精英进行攻关,每晚6点半的圆桌会议是每日雷打不动的碰头会。

面对这次“急、难、重、新”工作任务,专项组信念高度一致,决心坚如磐石,参与研制的所有单位鼎力协作,顽强拼搏。

“专项任务开展以来,各方面工作有声有色,‘高强度、快节奏、大协作’工作模式已取得重大进展。专项组刻苦攻关、攻坚克难,工作成果来之不易,谨代表集团公司党组向专项组表示慰问!”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石泉在调研攻关和生产现场时,对专项组的工作作风和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短短55天,专项组成立多支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投入到专项工作中,协同内部科研生产等各类人员220余人,人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4小时以上,组建专项指挥、协调调度和技术交流等工作群组60余个,形成总体方案、设计方案、测试大纲、工艺文件等近500套,工作日报50余篇。

战时作风

奋斗为本超常拼搏

“19时30分,整机原理培训”“21时,零部件功能测试”“零时50分,日报碰头会”……集中攻关的日子里,时间已经没有了白天和黑夜之分,每天的工作看板上总是密密麻麻写满了任务清单。

专项组成员张锡全是战“疫”党员突击队队长。他不仅要负责市场订单的跟进和争取,还要负责产品生产线扩产以及协调产线建设,工作异常忙碌。他手里总是同时拿着两部电话,往往这边还没有说完,另一个手机就响了起来。接听电话多了,他的耳鸣也越来越严重,声音也变得嘶哑。有几天,嗓子疼得说不出话来,但他从来没有因此耽误过一天工作。

80后党员刁俊是此次专项任务的“技术大拿”。会议室里,面对上百份英文、德文技术资料,他常常被大家团团围住,一起研讨解决各种问题,有时连喝水吃饭也顾不上,常常一天忙碌下来,不知不觉就已是深夜。

刘国罡是专项组里有名的“拼命三郎”。从大年初一开始,他便为产品生产东奔西跑。专项攻关期间,突感身体不适的他始终坚守岗位,在公司领导多次劝说下,才去医院检查。到了医院后,医生依据病情安排他立即住院准备手术。即便是在住院和术后恢复期间,他依然通过手机召集组员们召开视频会议,反复嘱咐加紧产品试模验证工作……

“长期‘卡脖子’的这几个部件一定要突破!”组员崔广志暗自笃定。在他的带领下,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关键技术得以突破,正如他所言:“抓住核心关键,方有四两拨千斤之力。”

组员刘岩自加入专项组后,没休息过一天,工作计划每天都排得满满,对一个问题反复测试几百次,确保质量可靠。李英为了克服技术难题,和团队成员翻阅了近千页的全英文芯片手册、系统开发手册。马贺接到任务后,从图纸设计、材料选择、仿真试验,都“钉”在了临时的实验室里,最后按时完成了任务。

专项组就这样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从接到任务到攻关成功,他们始终发扬航天精神,保持奋斗热情,毫无保留地奉献一切,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段航天人为国奉献的佳话,做到了“变不可能为可能,变可能为现实”!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