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后,他们终于成功了!

8年后,他们终于成功了!
2024年09月15日 07:02 中国航天科工

“明早8:00在劳模工作室开短会,请项目组以下成员准时参加……”

照常发送完通知邮件后,航天科工十院航天控制大功率项目组组长邓小群打开双周计划表,开始新一轮工作策划。在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六月的产品专项试验顺利通过,这令团队士气大涨,信心倍增。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苦苦追赶到并驾齐驱。项目团队用一路风雨换来今天的荣誉,只是面对同事认可和领导赞赏时,他们却说:“我们只是做了自己想做和该做的事。”

不    甘

大功率伺服机构,顾名思义,是能在高功率下长时可靠运行的伺服系统,作为未来新产品伺服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前景广阔。2016年夏,航天控制得到一项目竞标资格,可彼时航天控制在该领域尚处起步阶段,面对摆在眼前的机会,虽心有余,却力有未逮。

“这次项目竞标的机会是很宝贵,方案验证通过了,说明我们的思路正确,但技术积累还是太少,可能要割舍掉这个项目了……”

当时的邓小群没有接话,多年后,当他再回忆起会议室内的情景,言语中仍有不甘。

“不服气呀,心里面憋着火,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掌握大功率关键技术,不能再丢掉机会。”

奋    起

不甘的“火很快便遇上助燃的“风。2017年,在确定研究方向与技术思路后,团队参与进另一项目,项目涉及的技术正合团队迫切所需,对于尚处学习摸索阶段的他们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实验室、装配现场、试验场……技术的高塔在日夜奔波里层层垒起;工程设计、产品测试、数据整理……知识的涓流在携手共进中汇成江海。

2018年下旬的一次评审会后,组员们日复一日的工作里似乎多了些不同。

“以前开完会按评审意见改文件,都是愁眉苦脸的,那一次改得可开心了。”项目组骨干邓扶源看向王伽、陈金凤、黄兰兰这“三朵金花”,忍不住打趣。

大家也都笑了起来,这场评审会的通过,意味着产品完成第一轮迭代,意味着项目组完成高压驱动技术、大承载技术在内的多项技术突破,在大功率伺服技术的探索中迈出坚定一步。

追    逐

2020年,辛勤付出终于换来一项目的跟研资格。邓小群敏锐地意识到,团队等待的机会,或许要来了……

11月,初冬。此时的项目团队因没有匹配试验条件,只能在总体实验室空闲时借助其场地进行测试。冬至的夜里,众人撑伞在冰冷的雨中穿行,为首是一向健步如飞的刘志远,杨胜明、武文杰等几人紧随其后,邓小群则缀在队尾。他们怀抱刚从另外试验室里收集到的宝贵测试数据,马不停蹄向办公室赶去。

“今晚要完成数据分析。”邓小群再一次强调。

回应他的是键鼠敲击声与翻页声,组员们早已习惯用行动回应下达的任务,而非言语。

淘汰式竞争中,团队作为“备胎”随时面临出局风险。大家明白,产品性能要接近,甚至超越对手,才有希望。可当研制陷入瓶颈时,失去头绪的邓小群一度想过放弃。

窗外是风雨交加,心中烈火焚烧,在冰与火的双重煎熬下,邓小群恍惚入眠……

“想到了!”灵光在半梦半醒中乍现,惊醒的邓小群匆忙记下想法。而后续的验证中,问题竟真迎刃而解。如今看来,这无疑为该产品次年的试验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项目组的聚餐上有人提及此事,组员们笑说:“这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练就了‘大梦春秋’的本领。”

功    成

“成了!临门一脚,已完美闯关!”

试验场传来喜讯,历经数载辛酸,航天控制终于在大功率电动伺服机构领域实现突破!从这一刻起,循着足迹的苦苦追赶已变作同竞争对手的并驾齐驱……

机场外,欢迎队高举条幅,“热烈欢迎团队凯旋”的字样在试验队员们眼中若骄阳般夺目。

肖总扭头望向身旁的邓小群,眉眼间是难掩的喜色,只是那抹喜色中,噙了一片晶莹……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漫长的岁月里,团队面临过技术的瓶颈、资源的匮乏、外界的质疑……但他们未曾言弃。如今团队仍秉持着最初那份热忱与执着,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或许前路依旧布满荆棘,但他们坚信,只要做好自己想做的、该做的事,就一定能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