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航天精度”的缔造者,苍穹深邃、碧海无垠,他们致广大而尽精微,成就无数次大国重器的准确无误;他们是“敢为一流”的践行者,前路漫漫、星空点点,他们长夜兼程、一路追光,只为向极限再近一点。他们,就是来自航天三院33所的“微光致远”团队。
五位数 一个最优解
试验大厅里,机器“轰隆隆”地运转,33所19室吴副主任和团队成员小胡正守在振动台前的便携机边,眼睛里布满血丝。
让他们“沉迷”其中的惯性导航系统,是装备前进的“领航员”,更是33所的“当家花旦”,是绝不可以丢掉的“门面”。
这是一场注定只能胜出的决战。与此同时,十几家单位也纷纷在惯导系统单机竞争中抢先发力。
“我们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支撑,对于拿下这个项目,要有信心。”项目小组会上,吴副主任给自己和团队打了打气,却又沉默了一会儿,眉头紧锁。所有人都明白,如此苛刻的需求前所未有,必须另辟蹊径,才可能突围成功。
创新,使突破成为可能。团队一改以往的解决思路,提出了将系统部件融合、软件硬件融合的全新技术方案,充分发挥所内专业齐备优势,终于突破关键瓶颈,迎来新里程碑。
然而,工程与理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为了找到部件与高精度惯导系统融合的最优解,他们展开了一场与技术指标“锱铢必较”的鏖战。
数十个关键参数、每个参数上百次试验,不断地计算、仿真、再试验,只为找到每一个参数的最优解。5分钟一次的试验,持续进行了大半年,密密麻麻的试验记录里,试验序号已突破五位数。
终于,蓝天中留下了淡淡的尾烟,宣告着试验圆满成功。
天越黑 离目标越近
雪山皑皑、戈壁茫茫,荒凉神秘的高原是这支攻坚团队的又一主战场。相比于试验室的枯燥乏味,高原与黑夜,悄悄将艰辛困苦藏在了内心充盈的诗意里。
时针慢慢转至表盘上半边,星星在暗夜中狂欢的时候,团队成员小王的眼神里也逐渐闪烁出光来——他说,天越黑,试验条件就越好,离成功也将越近。
长时间高精度导航一直是制约产品能力的难题,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用无数次跌倒,阻拦着每一个想要登顶的人。最近几年,团队不知道在半山腰上挣扎了多久,却始终难以更进一步。然而,山就在那里,征服,是攀登者的使命。
朦胧夜色里,一项新技术让团队看到了微弱的光明,他们循着星光赶路,向一个领域内首次开展的新兴组合导航技术应用突破,发起挑战。
如果说惯导是产品的指南针,星星就是宇宙里的指南针,白天星星们遁藏在太阳的光辉下不可看见,等到夜空晴朗澄澈的时候便是最佳试验时机。然而,对于团队成员而言,此时也是最难捱的。
冬天黑得很早,寒冷总在太阳落下地平线的刹那便席卷而来。等待试验的窗口期里,室外温度通常能到零下十几摄氏度,他们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夏天则将黑夜推迟到更晚,完美的星空通常需要守候到后半夜才姗姗来迟,在大家屏气凝神盯着设备的专注时刻里,蚊虫从来不会扑空。
为了那束星光,队员们化身夜行者,在求索未知中度过了无数个夜晚。到了白天,他们换班赶路,继续带着设备进行高原试验。每次少则两周、多则一两个月的差旅,为他们留下了高原紫外线晒伤的独特印记,也带来了新兴组合导航技术应用的曙光,为产品能力跨越式提升提供了关键支撑。
小团队 大作为
“我们就是传说中那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队伍。”队员们无不自豪地说道,而队员小吴则把这种特质归结为一种独特的航天精神:“作为航天人,肩负着神圣使命,要干就要干好。”
团队人数不多,却承担了多项重点研制任务。他们分工不同,彼此独立却又紧密配合,互为坚强后盾。
傍晚,小王顶着烈日在高原来回奔走后疲惫不堪,小馨接过对方手中的设备,夜晚的“追星”工程中,巾帼不让须眉;遇到棘手的问题,小胡和大槊一起打头阵、当先锋,纸上得来终觉浅,被叫作“拼命三郎”的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坚持完完整整、反反复复地进行试验验证,从而快速挖掘隐藏的技术问题,真正理解现有技术的优劣,从而提出改进新方向;薇姐是理论高手,她下定决心要推动产品向着更小、更精的方向发展——谈起惯导系统硬件和电气,她如数家珍,发言总能让团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同时,他们勇闯科技无人区,将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看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专业技术发展中,不断追求技术超越,谋求新技术、新方法、新方向。
小胡说:“我坚信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变成前进的动力。”在这种信念的推动下,团队率先攻克多项惯导难题,研究成果实现了多个关键技术从0到1的突破,为飞航领域高精度惯性导航技术的重大跃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是蓝天之上倏尔掠过的飞航产品,还是航行在碧波之中的远洋舰船,只要需要精准导航的领域,就有这支团队奋斗的足迹。他们寻星光、尽精微、至远方,用赤诚的初心、坚定的眼神凝结成闪耀的成果,汇成陆海空天里一张特殊的“产品全家福”。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