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精神今日谈:
“我能休息吗?!”“轻伤不下火线”,邵爱民和团队以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赤诚奉献,用过硬的专业技能、严谨的科学精神、坚韧的毅力意志,攀登一个个高峰,闯过一道道难关,在航天事业发展的征程中,谱写了“昔日胡汉竞骑射,现正比肩征太空”的塞北传奇。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1121s/600/w1080h1920/20241121/d12a-28ca14d1d1a4a2b16d2800b896e6f2a2.jpg/w700d1q75cms.jpg)
邵爱民:“20年了,终于圆梦!”
邵爱民,是我国留苏回国的第一批专家之一,曾任航天科工六院总工程师,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为我国固体动力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巨浪一号”的研制中,他下厂不用带图纸,零部件的尺寸都全在脑子里。他主管的产品遭遇难题,团队对技术路线的意见无法统一,他从科学与实践的角度出发,力排众议,坚持再试一次。最终,成功解决难题!1982年10月,“巨浪”腾空、雷震海天,回想起当年毕业论文题目《2000公里的固体火箭》时,他激动不已:“20年了,终于圆梦!”
20世纪90年代,六院负责研制EPKM近地点固体发动机,其发射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在世界的声誉。
在攻克旋转试车难关时,因劳累过度,邵爱民几次胃病发作,家人和同事都劝他休息几天,到医院看看。他指着试车失败后的残骸激动地说:“你们说,我能休息吗?!”
为全面了解EPKM进展情况,他忍着剧痛,奔波了一天,劳累和压力让他病情突然恶化,胃部大量出血,被紧急送往北京做手术。不等痊愈,他又“逃”出医院赶回现场,解决必须由他来拍板的技术问题。当家人和领导责怪他不爱惜自己身体时,他却说:“轻伤不下火线!”
当EPKM发射成功的喜讯传来,他久久不能入眠,写下了一首在六院广为流传的诗篇:
辽时古塔今日风,阅尽沧桑戏梵铃。
昔日胡汉竞骑射,现正比肩征太空。
青山俯视创业路,黑河卧听试车声。
西昌此行三万六,不到定点不算成!
EPKM与“长二捆”火箭两度联袂,将两颗国外卫星送入既定轨道,开辟了中国固体火箭跻身国际发射舞台的新纪元。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1121s/201/w1080h721/20241121/4c66-6901640e595e5f4b2e534ec0366a275f.jpg/w700d1q75cms.jpg)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1121s/480/w240h240/20241121/201d-gif231f30e1347a1e61bd80bb10189862b0.gif/w700d1q75cms.jpg)
看完这个故事
你感受到怎样的航天精神呢
快来跟航小科分享你的看法吧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