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努力,航天三院33所十室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为了尽快提升工程化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拓展应用领域,33所十室于今年成立算法组,开启了工程应用的新篇章。
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要瞄准最先进的产品,突破核心算法。”这是团队接到的第一个任务,但对于这个起步只有超哥、青成和小范组成的三人小组而言,无疑是压力巨大:他们年轻,缺少实际产品开发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实际应用方案较少,大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超哥来到所里仅三年,但这次作为团队组长,他承担着重要职责:要明确工作目标,让团队里的每个人能快速进入角色,保证项目计划稳步实现。

青成虽是今年刚入职的新员工,但很快适应了这种快节奏的工作模式。他基础扎实,头脑灵活,对于分配的任务经常一点就通,还能不时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助力算法的不断优化。小范是组里的老幺,虽然还是在读的所培研究生,但她一点没有因为自己年轻而“拖后腿”,反而主动付出更多努力来兼顾学习和工作。他们不畏艰难,向着目标勇往直前。
在工作中学习
“设计师一定要发扬严慎细实的作风”,这是他们工作中一直践行的原则。每天一到试验室,三人小组就立刻将头埋进电脑中。加电、开机、调试,对产品需要执行的每一个动作、流程都反复做状态确认、故障排查,不忽略任何一个细节。
“精度怎么样?调试通过了吗?”每当他们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室里的老前辈们一一请教,直到自己能够完全理解为止。他们一边做好详细记录,一边翻看专业书籍查漏补缺,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每当工作中遇到问题,超哥总会事无巨细地记录,保证每次组会工作进展汇报尽可能详细清晰,方便大家理解思考。一旦遇到问题,每个人都会将问题出现的时间、经过、程序和工件状态描述仔细记录下来,再由大家一起分析,随后开始对设备和程序一一调试检查,还原问题状态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尽可能地搜集参考资料,不断尝试反复迭代算法,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
“见缝插针”做测试
在项目开展前期,由于设备和仪器数量不足,大家只能轮流使用,为了尽快得到测试数据,团队成员提前规划时间,“见缝插针”地开展测试,试验室里常常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每有新版算法,大家都会第一时间着手测试,紧盯试验进程,排好值班表,及时处理问题,紧锣密鼓地推进产品调试和在专业温箱设备上的各项试验。
在攻关的关键时期,大家一起热烈讨论,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处理数据,一直坚持到测试结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设计的算法在工程上实现了应用,完全满足用户要求。
这是新生算法组打的第一仗,是漂亮的一仗!团队在创新求索路上披荆斩棘、破茧成蝶。后续,他们将继续发扬航天精神,不断突破关键技术,扎实推进工程应用,成为能挑大梁、担大任的优秀航天青年。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