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三院301所“驭天”团队以数年的坚持,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不断打磨相关技术。时间紧任务重,整个研制过程的节奏紧张、细致、严密。为了赶时间、保进度,团队人员默默耕耘,只为让梦想的号角响彻云霄。
勇闯“无人区”,打开创新之门
5年前,一份新的设计方案开始孕育。是跟随现有产品的设计思路,还是敢于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团队大胆选择了创新尝试。
“我们团队的特点是:一群年轻人干没干过的事,数年如一日为之付出心血。”301所科技委戴总笑谈,“因为我们最初不站在‘舞台’上,所以更需要坚持,每次遇到困难,不管结果如何都要想办法尝试。”
5年间,团队融合了现有的各种外形设计方案,不断进行对比与优化。每天他们都在思考如何融合各种理念、如何拿出一个更好的设计方案。
终于,外形方案确定了。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项目技术的认知难度如同茫茫大海中的暗礁,时刻考验着他们的智慧与勇气。
在一次试验过程中,数据与仿真结果无法吻合。“麻烦的不是出现问题,而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301所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孟主任回忆。
团队继续探究与钻研,却发现与预期仍相去甚远,只能从头再来。“太多认知的空白,只能不断试验、不断试错,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路。”301所研究室刘主任坦言。
如何从容应对挑战?团队从设计机理出发,调整时序、优化算法,总体、动力、结构、控制等4个专业齐上阵。“大家共同攻克难关,只为那一点点进步与突破。”301所研究室周副主任说。
与风沙共舞,绘制“越空路书”
日子一天天流逝,研究和试验都在顺利进行着。然而,队伍中的年轻人不久后就要迎接一次特殊的考验。
七八月份的盛夏时节,一座宁静的小县城迎来了一群“访客”,他们乘着吉普车穿梭在蜿蜒曲折的山路间,每到一处便细致地记录当地的地理脉络,从工厂的分布到居民区的轮廓,乃至采摘季节人口流动的微妙变化,都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正式试验前,为确保覆盖区域内的一切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进行实地勘察。”设计师小刘说。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车辆驶入辽阔无垠的沙海,陪伴他们的只有风声的低吟、沙尘的轻舞,以及偶尔掠过天际的飞鸟。
“我们勘察人员肩负重任。”小刘说,村庄、人群、房屋、工厂,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错过,要确保每一次飞行都安全无虞。
历经冬夏,跨越千里,队员们将一个个亲身踏过的足迹标成点、连成线,绘制出一本“路书”。
与寒冷较量,在“冰”与“火”中坚守
终于,在银装素裹的冬日里,试验迎来了最终的考验。抵达后,当务之急便是为所有车辆更换上更适合低温环境的柴油,以确保在极寒之地车辆能如常驰骋,为试验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设计师小张正在设备前进行螺钉螺母的紧固作业。他手中的螺钉长短不一,却在他灵巧的手指间变得乖巧听话。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咔嗒”声,螺母被牢牢锁定。这样的动作,他一天要重复上百次。
“试验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上百个检查点遍布飞行器各处,每一个都需要细致检查,签字确认。”刘主任介绍,在设计阶段,他们就已经详细规划了操作流程,实行了表格化管理。在工作中,他们更是严格执行每一项规定,确保每一个动作都有据可依,有迹可循。
寒风凛冽,但团队成员们的心中却燃烧着熊熊烈火,他们紧盯着屏幕上的每一个数字,生怕错过任何一丝细微的跳动。这份热情与责任感仿佛能够融化周围的冰雪,也让他们忘却了寒冷与疲惫。
经过漫长的准备与等待,试验场即将迎来黎明的曙光。指挥员一声令下,一阵轰鸣声响起,试验轨迹清晰地划过深蓝色的天空——试验成功了!
月升日落、寒来暑往,在中国航天事业璀璨的银河里,那些默默无闻的航天砺剑人,就是无名却又明亮的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