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坚持“地方所需,航天所能”,充分发挥高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助力多地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航天二院利用气象保障装备为云南富源县和安徽多地现代农业保驾护航;航天三院开展青花椒、花生太空育种推动云南东川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从江淮大地到彩云之南,中国航天人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二院:气象装备为现代农业保驾护航

作为国内产业链最全、单体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气象探测装备领军企业,航天二院23所航天新气象公司积极推进航天高科技融入“三农”气象保障建设,为气象灾害防护、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构筑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在海拔2000米的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大山上,航天新气象公司建设的自动气象监测站正在实时监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
富源县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对口帮扶地区,当地地势复杂,暴雨、寒潮、大雾、暴雪、大风、冰雹、霜冻等气象灾害多发。过去,当地农民常常因天灾而颗粒无收。
为减少气象灾害对当地百姓的影响,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航天新气象公司承担了气象自动化站点的加密布局工作,将当地原有的37套气象站扩充到了45套。

富源县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有了精准的气象产品数据作支撑,地方逐步实现了气象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等成果。在监测数据整合和数据可视化建设方面,气象自动化站点能有效缩短业务人员统计资料和制作材料的时间,并将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简明直观地呈现在服务材料中,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快速、高效的决策提供支撑。此举进一步提升了富源县气象局的科技实力,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从而有效提升富源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此外,航天新气象公司还承建了富源县气象局业务指挥大厅的升级改造工作,充分发挥航天技术优势,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工作。改造后的业务指挥大厅能更准确地收集汇总富源当地气象历史数据,提升气象监测能力,提高监测精度,降低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在出现突发气象灾害天气时,地方可在1个小时内成立应急小组,及时进行防灾救灾决策。
打造高标准农田“气象样板”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优质、高效的关键,气象监测是高标准农田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之一。高标准农业气象站可以进行实时监测、获取精准气象数据,为农业生产、灾害预警、资源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关键支持。

2024年,航天新气象公司在安徽省顺利完成65套高标准农气站建设,这是国内首个5000万级高标准农气站项目,也是全国首个通过中国气象局“粮食安全智慧气象服务试点和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示范”的建设项目。
该观测系统可满足一套采集器支持22个传感器的接入要求。系统在稳定可靠的前提下,不仅外观结构、太阳能供电符合实际应用场景,还考虑到灵活配置、扩展方便以及可维护性等众多因素,满足高标准农田气象观测需求。
除了农田,这一创新项目中的相应技术还可以复制到保有量巨大的区域站、海岛站、交通站等各类型气象观测设备中,进一步提升传统气象站的观测要素及智能化水平,为下一代智能气象站的建设奠定基础。
气象监测是守护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石,二院23所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推进航天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三院:太空育种让特色产业焕新升级
近年来,航天三院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云南东川区高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发挥航天系统工程优势,系统开展全产业链帮扶,着力提升帮扶成效,更多惠及广大农民,不断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力有效推进东川区乡村全面振兴。
培育七彩花生,结出致富果实
东川区位于昆明市最北端,是昆明市唯一的干热河谷地区,受季节性干旱和积温偏低影响,当地长期种植的花生品种老化、品质差、产量产值低,亟须引进花生新品种、发展种植新技术、壮大特色农业。
2020年起,航天科工引进云南省农科院先进技术成果。一方面,帮扶建设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云南综合试验站;另一方面,建设七彩花生等96种特色新品种种植、试验基地及15亩智能大棚。这些举措实现了七彩花生育种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亩年产值达4.2万元。在此基础上,协调2500克(约可满足一定面积的初步育种需求)花生种子于2024年搭载“实践十九号”卫星进行太空育种,助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同时,航天三院积极培育当地龙头企业和致富带头人,帮助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建设冷链仓储物流和初加工生产能力,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助力发展“订单农业”“保底回收”,开展线上带货,产销结合,实现基地种植、农户参与、电商联通,确保“小生产”与“大市场”无缝对接。

在项目的带动下,东川花生产业从零开始发展到4000余亩种植规模,促进农民增收4800万元,带动昭通、曲靖等周边地区发展特色花生近3万亩,走出了一条以“七彩花生”品种培育、种植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共同致富道路。
花椒“登上”太空,产业快速升级
除了七彩花生的培育,航天三院在东川区的特色产业帮扶上还有另一大亮点——花椒的太空育种,同样为当地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花椒产业是东川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10万亩。航天三院积极推动青花椒种子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接受为期5个月的太空辐射诱变,在国内首次开展青花椒“太空育种”试验。
今年4月,该批种子在云南省林科院的试验基地内已成功培育出37株幼苗,幼苗叶片肥厚、茎秆粗壮,株高较普通品种增长42%,叶片、枝刺、叶刺呈现差异化特征,展现出显著优势。
后续,培育的第一批太空花椒苗将移植到基地中进行栽培,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遗传性稳定的花椒良种,有效提升东川区花椒产品质量,促进花椒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内生发展动力。

此外,航天三院坚持“地方所需、航天所能”,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积极实施了东川区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东川区“头雁人才”干部培训、航天•筑梦“春蕾计划”公益项目、碧谷街道老村村人居环境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取得良好成效。这些举措不仅为东川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更是航天力量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地的生动实践,彰显了航天科技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惠及民生的使命担当与强大能量。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