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团、一喂顺风车以及腾讯等各大平台的加入,网约车这条赛道快速发展,整个行业也出现了无序扩张的架势。一边是乘客打车被“大数据杀熟”,有人甚至开小号和平台“斗智斗勇”;另一边,这些钱却进不了司机的口袋——部分平台抽成比例过高,司机利益严重缩水。
苹果手机打车费偏高
先来说说“大数据杀熟”这件事,所谓的“杀熟”,就是平台通过大数据监测对乘客端进行动态调价,其中显示,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打车费用高于使用其他手机的乘客。
这不是笔者杜撰,而是有真凭实据,半月谈的记者此前就做过测试,而结果显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使用“滴滴打车”,苹果手机叫车速度快于价格相对便宜的手机,且预测价格更贵。
贵州的周先生也有相同遭遇,他在和朋友一次打车时发现,同样是12公里的路程,两部手机的预测打车价格却相差8元,而“高于朋友8元”的周先生使用的正好是苹果手机。
不仅如此,周先生在网上说出自己的经历后,有网友也在评论区义愤填膺表示:“真的是这样,从百度地图上打的滴滴和阳光出行,但实际价格是预估费用的两倍多!我的手机也是苹果手机!”
巧到这个份上,不得不让人承认,我们确实成为了网约车大数据算法下的无辜“韭菜”。
除了大数据算法“杀熟”外,供需关系的变化也会给用户造成“被杀熟”的认知。比如暴雨天打车人数增加,当需求大于供应时,那么平台便可能调整价格,以调整需求,这样一来,同样的距离不同的价格,便会给用户带来“被杀熟”的感觉。
当然,此类现象不是第一次出现,对此,相关机构也督促交通运输局对各大平台加强监管,严禁各大平台为利益进行“大数据杀熟”等违法行为,但很明显,监管只是口头上的,否则也不会再次出现文章前面提到的现象。
二.抽成仍是大问题
再来说抽成问题,这是个网约车平台永远绕不快的话题,大部分的司机对此的吐槽也并不罕见,2021年5月,据新华社当时的走访,约车平台对司机的抽成高达25%,且提供给司机的抽成信息并不透明。
此后,滴滴曾回应,2020年,平台抽成比例为20.9%,网约车业务净利润为3.1%。滴滴称,确实存在抽成比例过高的订单,但抽成超过30%的订单占比不到3%。
虽然回应的有模有样,但仍有司机反映,滴滴的抽成高的吓人,一天跑下来都是10—30的单,新人基本每天只挣500—650之间。
在北京跑网约车的师傅对新京报的记者就这样说道:“早上七点出去,一直跑到晚上十一二点,刨去一天270元的租车钱、200元的油钱,要跑够500元才能勉强不赔。”
不过,不管怎么说,哪怕是通过“杀熟”和高抽成赚得盆满钵满,那也只是一时的,毕竟就塞总有一天会成长,网约车平台肆无忌惮的“杀熟”和抽成,最终换来的只能是“失民心、损利益”的结果,所以还是希望一喂顺风车、美团以及T3出行等各大平台能自我管理约束,为网约车行业营造良好的运营风气。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