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现在连免费的座位也快没了。
星巴克急了
虽然星巴克的厕所,没有麦当劳的厕所那么好蹭,但是星巴克的座位更舒服,WiFi更稳定、速度更快,还能给手机充充电,即便不消费,问题也不大。

但现在,这种“蹭座、蹭网”的好日子,估计快要到头了,预计美国网友先享受这一待遇。
因为,星巴克,急了。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1月27日起,星巴克北美区门店,将实施新的顾客准则,根据最新规定,没消费的顾客,不得使用店内任何设施,包括座位、无线网络、露台和卫生间等。
换个说法,这项新政策要求顾客先进行消费后,才能在店内停留,或使用卫生间。
此外,这项新政策还包括张贴标识,禁止在店内出现骚扰、暴力、威胁性语言、户外饮酒、吸烟以及乞讨等行为。
星巴克称政策变动旨在为有消费的顾客营造一个更清洁、安全且惬意的环境。这一举措是星巴克行为准则中一系列更广泛变革的一部分,旨在提升顾客体验。
此前,该公司公布了 2024 年营收亏损和销售额下滑的情况。
星巴克一位发言人证实了这一政策转变,并表示:“实施咖啡店行为准则是大多数零售商已经采取的做法,这是一项务实的举措,有助于我们优先服务那些想要坐下来享受我们咖啡店环境,或者在光顾期间需要使用卫生间的付费顾客。”
星巴克北美区总裁萨拉・特里林表示,新政策旨在重新规范店内空间的使用,以更好地满足顾客期望。顾客需要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员工也对咖啡店向所有人开放的现状表示担忧。

消费入座,本该如此?
星巴克这一政策,目前适用于北美地区。
虽然但是,在听到这一消息后,国内网友们也很激动,有的拍手称快,也有人看不惯👇🏻:
有人说必须支持消费入座👇🏻:



该消费的还是会去,不想消费的就不会去了👇🏻:

有支持者说,人家星巴克开门做生意,又不是公共场所,应该维护该有的环境👇🏻:

有人说消费入座应该推广,不应该只是星巴克,也不该只盯着星巴克👇🏻:

有人说不能“惯着”,早该如此👇🏻:

有人希望赶紧在中国执行👇🏻:


有人说美国人也蹭座啊👇🏻:

有人说0元购都行,坐坐不行?

有人说经常在星巴克择菜👇🏻:

在星巴克办公的人拍手称快👇🏻:

有人说见过在星巴克吃自热火锅的👇🏻:

有人说把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请出去,话糙理不糙👇🏻:

有人说星巴克这么做是正常规则👇🏻:

有人说这个政策很适合书店👇🏻:

有人说星巴克确实很吵👇🏻:

有人说要分情况👇🏻:

有人说看到过在星巴克喝瑞幸的👇🏻:

在星巴克吃麻辣烫的👇🏻:

都是因为没钱了👇🏻:

有人把星巴克弄得乌烟瘴气的👇🏻:

有网友说应该把点单台放在门口,点完单进店入座👇🏻:

有人说不喝咖啡,去什么星巴克👇🏻:

有人说星巴克中国也有要求,不点单,就会有服务员提醒👇🏻:



有人说随便,好地方多了去了👇🏻:

有人说星巴克还是安静点好👇🏻:

星巴克的老太太👇🏻:

有人说星巴克要付房租的,不能随便进出👇🏻:

有人说只去消费入座的咖啡厅👇🏻:

有人说太好了,买完咖啡有地方坐了👇🏻:

在星巴克打麻将的👇🏻:

有人说,星巴克不免费进入,估计没几个人了 👇🏻:

看来支持星巴克消费入座的人,在国内还是很多的。
从我自己的体验来看,我有事去星巴克,一般是约了朋友聊天谈事,或者为了找个安静的地方工作一会,消费是必须的,不然总觉得服务员一直在盯着自己。
至于蹭座蹭网的人,我觉得只要他们不吵不闹,只要店里还有空座,也没什么问题,反正空着也是空着。
但是在有些城市的星巴克里,一座难求。比如北京的星巴克,除非特别偏的星巴克,几乎每次去星巴克都得先找座位,再点单,没有座位就会离开,总不能站着聊天吧。
和上面很多网友一样,我也特别希望有个干净、安静的地方,一边喝咖啡,一边干点正事。

美国人,怎么看?
说完国内网友的看法,再来看看美国人的看法。
美国顾客和员工的反应,褒贬不一👇🏻:
有人表示理解和支持👇🏻:
改善消费环境:一些常客认为,新规有助于解决非消费顾客长时间占座、影响其他顾客体验的问题,能让真正消费的顾客有更好的环境享受咖啡和休息。
比如,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 “再也不想花 8 到 10 美元点上一杯心仪的咖啡,却还要忍受 10 英尺开外有人吸毒过量,和 / 或把那地方搞得臭气熏天。希望那些日子一去不复返”,认为新规可以避免一些不良情况的发生,让消费环境更加舒适。
保障商业利益:从商业运营角度看,部分美国人觉得这一举措可以减少非消费顾客对店内资源的占用,提高座位周转率和运营效率,从而保障星巴克的经营效益。
有网友评论 “显然这是预料之中的决定。你不能为不消费的人提供免费网络,他们占用了付费顾客使用的座位,靠这种方式无法经营生意”,认为星巴克不能一直为非顾客提供免费服务,因为会影响自身经营。
提升安全性:有星巴克员工在网上表示,之前的开放政策导致店内出现过一些危险情况,如吸毒等,新规有助于提升店内的安全性,保护员工和顾客的人身安全。
有人表示失望和不满👇🏻:
破坏品牌形象:一些人认为星巴克曾经的免费开放是其亲民、包容的特色之一,现在的改变似乎破坏了这种独特的氛围,与星巴克之前倡导的 “第三空间” 理念背道而驰,使其品牌形象变得不再那么友好和开放。
如在附近金融城工作的伏先生认为,美国星巴克的新规缺乏一些人情味。
失去免费空间:对于那些习惯了在星巴克享受免费环境、进行工作或休闲的人来说,这一改变让他们觉得失去了一个熟悉且舒适的空间。有人在社交媒体上留言称 “这绝对是个糟糕又贪婪的决定。过去人们经常去那儿学习。星巴克,你们已经岌岌可危了,这简直是让自己的处境更艰难”,表示对新规不满和失望。
持中立态度👇🏻:
视情况接受:部分美国人觉得这只是商业运营中的一种常见调整,虽然会有一定影响,但也并非无法接受。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消费习惯来决定是否继续光顾星巴克。
例如,一些人表示如果星巴克的产品和服务仍然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即使有新规,他们还是会选择去消费,但如果觉得新规给自己带来了不便,可能会减少光顾的频率。
其实我觉得总的来说,可能哪国人都差不多,对星巴克新规的看法,还得看个人消费习惯和价值观。

星巴克新规,会在中国推行吗?
那么,星巴克“消费入座”的新规,会在中国推行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分析一下星巴克此举的背后原因。
从商业角度来看👇🏻:
提升运营效率:可以减少非消费顾客对店内座位等资源的占用,使真正有消费需求的顾客能够更方便地使用设施,提高座位的周转率,进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销售额。
筛选目标客户:有助于筛选出对咖啡及相关产品有实际消费意愿和能力的顾客,将资源更集中地服务于这部分人群,提升顾客的平均消费额和消费频次,从而改善业绩。
降低成本:减少了因大量非消费顾客涌入而带来的清洁、维护等成本,以及员工在管理非消费顾客方面所花费的额外精力和时间,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
从顾客体验角度来看:
改善环境:避免了店内过于拥挤和嘈杂的情况,为消费顾客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安静的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咖啡和休闲时光,提升顾客的整体体验。
增强安全性:新准则中增加了禁止骚扰、暴力、威胁性语言、户外饮酒、吸烟和乞讨等行为的规定,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安全、有序的店内环境,让顾客感到更加放心。
从品牌形象角度来看:
可能引发争议:这一举措与星巴克之前倡导的 “第三空间” 理念有所背离,可能会让一些消费者认为星巴克变得不再那么包容和开放,从而引发部分顾客的不满和争议,对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的冲击。
树立专业形象:通过强调消费与使用设施的关联性,星巴克可能试图向外界传达其更加专注于为付费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决心,树立更加专业的商业形象,吸引那些更注重消费环境和服务质量的中高端顾客。
分析完这些原因,咱们再来分析一下,星巴克北美地区新顾客准则,是否会在中国推行。
从市场环境来看:
消费习惯不同:中国消费者习惯了在星巴克等场所不消费也可短暂休息、使用卫生间等。若突然推行新规定,可能引发消费者不满,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的星巴克门店不仅仅是一个消费场所,更是很多人社交、工作、学习的地方,免费开放的政策在中国市场已经深入人心,消费者对其有较高的认同感和依赖感。竞争环境激烈: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激烈,瑞幸、库迪等品牌以低价策略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星巴克面临业绩下滑压力。若此时推行新规定,可能会让消费者觉得空间不再 “公共”,进而影响品牌竞争力,所以在商业策略上需谨慎考虑。从品牌定位来看:星巴克在中国一直强调 “第三空间” 的体验,注重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和人文联结。如果推行新规定,可能会破坏这种独特的品牌定位和顾客体验,与品牌在中国市场长期以来树立的形象不符,不利于品牌的持续发展。从社会环境来看:北美地区存在较严重的流浪人员等社会问题,给星巴克门店管理带来很大困扰,这是其推行新规定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中国,此类问题相对不突出,门店因非消费人员带来的管理压力较小。
星巴克中国表示,目前国内星巴克由门店各自管理运营,具体情况由门店自己来定,并没有强制要求不免费对外开放。
“目前并没有接到不免费对外开放的通知。”有星巴克门店表示,“星巴克属于消费场所,按道理进来是需要消费的,但一般情况下如果有空闲座位,门店不会去驱赶不消费的顾客。如果门店已经坐满有新的消费顾客需要座位,我们会去跟没有消费的客人做协商,他们消费就可以继续休息,反之我们可能要请他把自己的位置让给消费的顾客。”
所以,从目前来看,我估计星巴克中国区短期内不太可能推出类似“消费入座”计划。
但从长远来看,如果星巴克在北美地区的新政策取得显著成效,并且中国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也不能完全排除其在中国进行适当调整的可能性。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其实,在星巴克“蹭座”的行为早就上过国内热搜。
2024 年 5 月,陕西西安一家星巴克,店员礼貌劝离未消费男子。
在该视频中,男子询问 “不让坐是吧”,星巴克员工回应 “你要坐就手机下单,你可以去商场那边坐”,最终男子起身离开,视频发布者称店员一共劝走了 3 拨人。
当时星巴克官方客服回应称,星巴克确实有 “消费入座” 的规定,但不会强制顾客消费。涉事门店一店员后又对媒体表示该门店不存在驱赶顾客的行为,不管有没有消费,都可以在星巴克门店入座,一时间是否 “消费入座” 陷入罗生门。
所以,我觉得不管是星巴克北美地区的新规定,还是国内越来越多的“劝退不消费顾客”事件,其实都说明同一个问题:星巴克没钱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就拿国内星巴克来说,喝咖啡并非所有人的刚需,有的人去星巴克,的确不是为了喝咖啡,也的确不喝咖啡。但星巴克是一家正规的商业公司,是要做生意赚钱的,不是一个慈善机构。
经济状况好的时候,在星巴克“蹭座”的行为,并不会严重影响星巴克的经营,星巴克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而现在,星巴克面临着年营收亏损,和销售额下滑的情况,别管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还是为了多赚钱,“消费入座”的举措,都无可厚非。
只不过,中国人特别爱讲面子,想在中国既要讲面子,又要立规矩,这事进退两难,实在难以两全其美。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