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讨论·数字医疗丨数字创新与传统医药行业的集成之路

圆桌讨论·数字医疗丨数字创新与传统医药行业的集成之路
2021年10月22日 17:28 亿欧

[亿欧导读]

生态、融合、开放,是医疗行业数字化升级的几大关键词。

题图来自“原创图片”

10月11日-13日,“天府健谈·CHS 2021第六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正式召开。本届峰会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全科医学与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亿欧EqualOcean主办,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指导,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三医联动健康保障分会、健康保险工作委员会、信息及应用安全防护分会协办,成都市卫生健康委支持,亿欧大健康承办。

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已成功举办了5届,本届峰会以“集成创新·引领产业融合”为主题,围绕数字医疗、AI和计算驱动的新药研发、基层医疗、支付创新、基因检测、中医康养、智慧养老七大细分领域的市场环境、投资热点和产业变革等话题展开探讨,共包括1场开幕式、7场产业论坛、1场晚宴盛典、3天产业创新展、1场创新项目路演、1场院长培训班。

10月13日的数字医疗产业论坛上,围绕“数字创新与传统医药行业的集成之路”这一主题,由亿欧大健康研究总监王思晗主持,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李哂时、奈特瑞NetRain 创始人兼CEO曲毅、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毛天才分别从资本、企业、行业协会的角度分享他们的思考。他们的核心观点如下:

王思晗:首先谢谢大家参与这次圆桌讨论,这一次讨论的主题是传统医药和数字化升级的必由之路,三位嘉宾也从事了较长时间的医药和数字创新相关研究,首先请三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

李哂时:非常感谢亿欧的邀请,大家好,我是凯联资本的创始合伙人李哂时,凯联资本成立于2002年,最早是源于中关村的投资机构,人民币基金从2015年成立,到现今为止有150亿左右的规模,主要投资方向围绕科技、创新以及消费升级,关注各个行业的数字化、云计算、网络安全、消费升级、医疗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的机会,希望助力中国医疗行业在努力自主化、科技化、创新化方面有长足的发展,谢谢大家!

曲毅:非常荣幸受到亿欧的邀请来到这里,同各位一起讨论医疗数字化的相关话题。我们公司相对比较年轻,是于2019年下半年成立的一家创业公司,我们的初衷以及一直秉持的想法就是,希望通过数字化来赋能千千万万的实体企业,尤其是像药企、连锁药店、生物科技公司还有实体诊所、医院等等。

我们公司成立时间虽然短,但是我个人和我的团队在整个互联网赛道已经工作了17年时间,我大学学计算机,之后17年一直都在做技术研发,到现今创业已经成功服务了上百家企业,帮助了非常多的药企和连锁药店成功进行数字化转型,尤其是解决了互联网医院从单纯卖药这一用途到药品、医疗服务并重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谢谢!

毛天才:我是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的毛天才,很多人觉得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就是搞信息,但实际上我们是省级信息学会当中业务最综合的,涵盖了从中药种植到开发到医疗信息化,可以说也是在构建业务的闭环。另外,我本人也从事医疗信息化工作很多年,同时也在一家跨国药企任职。

数字化解决了医疗行业哪些痛点?

王思晗:刚刚这一场论坛的演讲环节很多嘉宾都谈到了数字化,包括营销、药品研发、慢病管理等各个环节,传统医药行业中存在非常多的痛点和难点。三位领导认为,数字化升级现在可以解决传统医药行业哪些痛点和哪些难点?

李哂时:在前面数位嘉宾的讲解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医疗环节分为三个阶段,从最开始的检测、到诊疗以及后续的治疗,从当前的情况看,中国医疗数字化也是在围绕这三个阶段进行全方位升级,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源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终端信息收集的设备、大数据的处理能力、算法、云服务的能力等这些方面的多元化进步,使得中国在整个数字化领域得到了全面的爆发增长。

从2015年开始的关于互联网+中国传统医疗领域这方面的升级和变化,就像刚刚前面讲到三个阶段的,非常典型的检测阶段,可以看到医疗影像数字化,过去放射科、心电监测现在都在全面进行智慧中端的数字化和图形化的升级,AI技术广泛应用在这个领域,同时包括对于数据读取、大数据监测还有大数据的比对也一直在药物研发领域进行应用和探索,另外对患者的长期远程的跟踪,对医生日常工作的信息化处理也可以看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出现。

曲毅:感谢李老师的总结,我也顺着李老师的方向聊一下我的看法。提到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禁会有为什么产业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疑问,最突出的原因其实是可以通过数字化更好、更精准的触达以前线下无法触达的东西。

比如药企生产药品要触达患者,需要通过药品流通、医药公司的专业讲解传递到医院,由医生给患者开处方,在这个过程当中很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药企不知道这个药卖给谁,也不知道这个药卖给患者之后药物效果如何,所以在真实世界中药品的药理和患者如何医治好,药企、医生等是获取不到信息、是断掉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药企如何能做到更科学、安全、更有价值的管理,同时又能够做到成本更低、效果更好,这时其实就是需要数字化来发挥能力了,现阶段,药企通过数字化赋能可以收集到各个环节相关数据,使原本断掉的信息链接起来。

在医院看诊、治病环节同样如此,在具备数字化的能力后,患者就能知道挂号可以分时段预约,不用像以前一样排长队在医院等着,缴费也一样,之前要拿着单子一楼二楼跑,现在可以通过一体机直接在手机上支付,取药也一样,取药不一定要在院内场景去拿,很多互联网购药平台也是合法合规的,这些平台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还有很多环节都可以在数字化的赋能下使医患更为便捷的操作。

这正是我们此时此刻经历的场景,不管是药企、医院还是连锁药店等等机构均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我们可以看到,产业和数字化的结合是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线上线下相互联动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看到了数字化转型蕴含着的巨大机会、势能以及未被满足的需求,我们希望以技术赋能来帮助整个产业链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

毛天才:说到痛点,从字面上来理解,其实要看各个用户层面需求在哪里,中国医疗信息化进行这么久,可以看到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在各企业,但仍然有这么几个难点:

王思晗:三位嘉宾分别从医、药、患不同的角度来回答了这个问题,下一个问题想要请一下各位嘉宾围绕数字创新给传统医药行业带来的变化给我们分享一些具体案例。

李哂时:我想举一个案例,上午场不少做AI和数字诊疗方面的专家都提到,心脑血管疾病是中国非常多发的疾病,中国14亿左右人口大约有3.3~3.5亿人有心脑血管疾病,很多人不自知,或者在医院检测周期非常长,有时约一个心电图可能很简单,但心脏有问题要约一个医生可能要排队一个月,全中国范围内真正可以做心电图读取和诊断的医生只有三万名,面对3.3~3.5亿的患者,医患比非常不均衡。

而通过数字化赋能,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医疗级随身穿戴设备正在普及,并且有不少产品逐渐符合中国的药监相应的要求拿到许可证,里面涉及到非常多的元件和器件的国产化替代,中国医患和国民数据对中国来说是国防等级相关的数据量,所以数据安全、国产化是全面产业升级的过程,包括前端供应链到高端智能制造,一直到整个数据的采集以及后端诊疗服务提升和对医生辅助诊断支持。

从这一个病种就可以看到在中国医疗数字化蕴含的大量机会,这也是作为投资机构的我们未来在发展过程可以去抓住的机会。

曲毅:李老师从事投资行业、会接触到很多企业,我们作为互联网医疗公司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是2B的企业,服务了大健康领域很多的企业,那我们就从技术型公司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

先从几个重要的指标来看,目前中国的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尤其是今年几乎到了顶点的时刻,另外从中国的医院、医生数量同我们国家总人口占比也可以看到,医生与患者的配比极度失衡。此外,在提到“大健康”一词时,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医院”,但实际上大部分诊疗行为却是在院外发生的,如何把一系列的资源很好的组织在一起,并去指导患者治疗是一个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能力就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可以有机的把诊前、诊中、诊后各个场景结合在一起,让医生更好地服务更多的患者,也让患者更好的得到医治。

再谈到数字化和医疗技术的结合,例如“失眠”这个比较常见的睡眠问题,按照标准来说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未必达到了疾病的等级,以前传统的 方式可能就是通过看一些纸质的图片来治疗,但现在可以借助一些数字化的手段对此进行干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字疗法了,所以数字化不止是宏观的概念,更是对我们切实的帮助。

毛天才:从需求角度来讲,无论是健康还是疾病,风险评估是至关重要的点,比如疾病从医学角度或者是医院角度一定要考虑并发症,而风险评估从哪里找,其实就是很多诊断的资料、数据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在风险评估后就是干预,从哪些领域去干预,治疗只是其中一个手段,后面的保健如何支撑,在这些方面有些疾病做得很好,比如前面一位老总分享的糖尿病,已经从治疗走向了管理。

新技术通过数据的沉淀和积累为风险评估提供了依据,而在风险评估之后,片面的治疗是没有办法解决整个问题的,只有延伸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再从一个案例上来讲数字化产生最大的好处体现在哪里,比如医生在诊断过程当中会看到历史就诊信息这项内容,这些信息也是非常重要,医生可以依此了解到患者的既往病史、就诊记录等等相关情况,以帮助医生更快、更精准地对患者作出诊断和处理。

医疗数字化的空间还有多大?

王思晗:我们今天特别幸运邀请到的三位嘉宾,李总做资本的看行业更多,曲总通过技术去赋能医疗行业,而毛总对整个医疗行业的了解非常深刻。如若跳出这个医疗来对比其他行业,三位认为,整个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还有多大的空间可以释放?

李哂时:纵观多个行业,可以看到由于医疗行业的特色性质,医疗行业的数字化速度、效率没有其他领域高,比如说在零售、消费领域数字化的进程是非常快速的,医疗领域相对起步晚一些,但是做了充足准备往前追赶,各种产品、技术融合愈加深入。

过往投资领域投算力、算法、AI、数据中心、高端智能制造等等,今天所有过往的这些基础设施的储备也广泛应用到医疗领域,从医疗行业的具体实践中可以看到,医疗设备、耗材、医疗服务、生物医药、靶向药等方面都应用了过往的能力积淀。

信息化、数字化、物联网化、智能化进程正不断加速,未来随着数据获取的更加广泛,以及整个健康行业的分工更加细分,这些都将促进整个医疗健康体系的高速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机会是巨大的,除了本国市场的国产替代机会,中国企业也会逐渐走到海外市场,获得更多全球化的机会。

曲毅:我从另一个新的视角进行一下补充,医疗行业外的其他企业可能是按照横着去做大、做广的模式,但医疗是一定是往深的去做。往大做和往深做是两种不同的方法,往大做就是将这种模式去复制,往深做就是需要更多科技投入,真正的投入研发和技术,此外往深里做要懂医、药,懂得坚持,有一定情怀理想愿意深入到产业链,并用实力让情怀落地。

毛天才:从需求来讲,医疗信息化现在还是处于流程化阶段,从流程化走到数据化这个过程中未来仍是一片大蓝海。

王思晗:三位嘉宾都是非常资深的行业从业者,对于一些传统的医药企业希望进行数字化升级,三位希望给到什么建议。

毛天才:我觉得就关注两个点,一是全生态,不仅仅做自己领域内的,因为疾病、健康、医疗均不是单一的,疾病是很复杂的,因此不管在哪个领域一定要考虑生态。

二是安全,实际上中国的智能技术发展处于世界前列,因此我们可能没有太多法律法规、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哪些可以用、哪些不能用、如何去用需要谨慎一点,不能拍脑袋决定,因为一旦出现生命安全或信息安全相关事故,带来的将是灭顶之灾。

曲毅: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以前吃不饱到现在吃得饱、吃得好,这两种需求其实天然就不一样,同样企业从以前生产、销售转到现今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也本身就是两种不同认知哲学。

特别是2018 年之后,医疗信息化领域政策不断出台,无论对于传统医疗信息化业务还是互联网医疗创新业务,都是鼓励发展。向数字化迈进是传统实体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它们需要通过技术改变商业模式,赢得新的创新机会。

 对于像我们奈特瑞这样的科技公司来说,在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和行业背景进行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需要精进和学习的地方还很多,需要更多时间打磨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愿意拥抱数字化,因为已经到了这样一个结点。

李哂时:就像刚才两位老师所言,现在实际上是一个跨学科融合的阶段,这一轮世界前进完全是技术驱动的,过往传统企业是在自身领域纵向深入发展的专家,随着与各个学科逐渐融合,需要有更加开放的眼光,融入到大生态中,把市场上全球最新的技术与企业主营业务进行融合,生态建设对企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中国企业想走得长远、想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生态建设能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