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相较于其他品牌来说,小米旗下如今的产品线脉络是要更加清晰一些的,尤其是红米品牌,其重心就是覆盖4000元下的各个价格区间,用最有性价比的产品快速扩大版图。此前Redmi旗下有3个系列的产品,对于线上用户来说,最熟悉的毫无疑问是K系列以及Note系列。
Note系列定位在2000元以下,而K系列视版本的不同,最低在2000元-2500元之间。某种程度上来说,Note系列与K系列的区间覆盖是接近无缝的,但Redmi是一个在性能定位上很突出的品牌,有着相同“气质”的消费者自然会首先考虑Redmi,但“稍显单一”的产品,在性能上的梯度可能不够多,无法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所以,在Redmi新十年之际,将此前备受好评的Note Turbo产品拎出来作为单独的Turbo系列产品线,不仅能够丰富产品矩阵,同时也有更独立的产品,与友商的同档产品竞争。
舍去“小金刚”之名,最新发布的“小旋风”Redmi Turbo 3,究竟有什么样的变化?
中端价格,旗舰性能
其实对于中端机来说,“性能”并不是一个可以时常出现在产品上的标签,这取决于产品规划、当年中端芯片的水平,甚至是供应链的成本控制,才能决定手机到底能用哪颗芯片。这一点我们在之前的中端机上已经见过很多次了,有的手机还在用骁龙680的时候,有的手机已经用上了骁龙870。
Turbo 3的“小旋风”之名,我想也是为了“性能”而生的。
从架构上来说,Turbo 3搭载的骁龙8S Gen3是近两代旗舰芯片的结合体,4nm工艺打造,八核心架构设计与骁龙8Gen 2相似,但在具体的核心上与骁龙8 Gen3更像是同出一源:Cortex-X4+A720+A520,从主要参数上来频率的下降和缓存的降低,才是区分它与旗舰芯片的差异。
不过从现有数据上来看,它已经有了骁龙8 Gen2的整体水平。
来看整体成绩。在安兔兔V10中,Turbo 3在常温环境下可以跑出160万分的高分,冰箱中稍高一些可达到163万,不考虑细节上的差异,其实与骁龙8 Gen2的水平相近,在中端机中更是“遥遥领先”。
前文说过骁龙8S Gen3的架构与旗舰芯片的相似之处,在成绩上也是如此。如在Geekbench 6中,Turbo 3的单核成绩接近2000分,多核成绩超过5000分,基本上接近了上代骁龙8 Gen2的水平。
而在GPU上,由于骁龙8S Gen3采用的是Adreno 735,按照高通一贯的命名规则,它要比骁龙8 Gen2的GPU稍弱一些。但事实却好像并非如此,在3D Mark中,Turbo 3的峰值性能其实已经达到了骁龙8 Gen2的水平,想象中的差异并未出现,只能将其归结于算法调度上的差异和限制。
而且,不同于实际使用,在性能测试中绝大部分App都会“火力全开”,能够在3D Mark中保持超过90%的稳定性,证明无论是散热系统还是系统调度,Turbo 3都没有任何问题。
GFXBench的各项离屏测试中,搭载骁龙8S Gen3的Turbo 3也有非常精彩的表现,在刨除大部分干扰因素的情况下,它有接近骁龙8 Gen2的水平,这足以证明骁龙8S Gen3在GPU上的出色表现。
从理论数据上来看,骁龙8S Gen3毫无疑问会是今年中端手机的首选。这与过去高通的芯片策略似乎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在中端市场上,高通如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不再局限于600以及700系,将旗舰芯片的性能优势和工艺、架构上的优势发挥出来,在中端市场掀起一股性能风潮。
Redmi Turbo 3“小旋风”是有备而来啊!
游戏实测,征服《原神》
当然,数据是数据,体验是体验。测试数据表现良好,但实际体验一团糟的手机并不少,之前搭载旗舰芯片却发挥不出性能的手机,我们见过的也不止一两款了。说到底,既然以重塑中端性能格局为己任,自然要拿出足够有说服力的性能表现。
按照惯例,打开性能测试软件《原神》。还是须弥城内最高画质跑图半小时,体验比想象中要稳定,平均58帧,整体帧率有一定波动,但幅度和频率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体验其实很不错。功耗表现也相当均衡,仅有5.4W左右,完全就是骁龙8 Gen2的性能翻版。
最近室内环境温度在20℃左右,在30分钟《原神》跑图结束之后测试机身温度,Turbo 3的机身温度背面热点位置最高,可达45.4℃,表现不算太突出。不过这一评价是从“手感”角度出发的,因为我们无法判断机身温度高是因为“散热好导热快”造成的,还是“散热差积热多”导致的,结合帧率来看,笔者更倾向于前者。毕竟,在Turbo 3中,Redmi加入了循环冷泵技术,相较于传统的VC均热板可以大幅提升热扩散速度,在性能长期“输出”上有非常稳定的表现。
不过,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可能几乎没有人会像我们测试一样全程跑图,不会真有这么无聊吧?为了让体验更具代表性,所以笔者在半小时《原神》的跑图之后,继续游戏。由于《原神》的战斗几乎都是短程的,因此我们分段说明。第一段,这是很多手机进入新地图都会出现的大幅波动,可以略过;第二段和第三段整体相似的逻辑,都是在快速衔接多个大招时会出现一定的帧率下降,大概会保持在45帧左右,纵览每一局副本的表现还是流畅的。
在《原神》中,我们其实还可以开启1.5K分辨率超分显示的,很多对于游戏画面有追求的朋友,在Turbo 3上有更多的选择。
而在更“国民”级的游戏《王者荣耀》中,我们可以在最高画质下开启120帧表现,毕竟是旗舰芯片,也在预料之中。《王者荣耀》整体帧率还算平稳,对局时间并不长,基本能稳在120帧上,全程几乎就是一条直线,功耗4.3W,无论是平稳度还是功耗水平都是一流。
难度最高的当属《崩坏:星穹铁道》,这款游戏因为巨大的“优化差距”,在绝大部分手机中都难以保持长时间稳定。在前期Turbo 3还能维持在接近60帧的数据上,后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帧率下滑、抖动,其实整体曲线与骁龙8 Gen2机型有着相似之处,只能说不愧是“师出同源”。
但是,有网友说得好:都这价格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呢?在中端产品的价格上,你似乎很难再找出比Redmi Turbo 3性能表现更好的手机了。
轻薄手感,正面观感绝了
按照正常“流程”,我们认识一款产品应该是从它的外观开始。
这次Redmi Turbo 3在设计上可以说是化繁为简,基本没有在机身上保留过多的“显眼包”元素,背部两颗较大的传感器模组,像一对“大眼睛”。我们的青刃版本是纯色设计,正面看是青色,其他角度反而更像银色一样,在工业设计上,国内的手机厂商似乎总能找到一些突破口,来实现差异化的设计。
机身整体非常轻薄,注意是“非常”。如今的手机重量动辄200g以上,180g重量就已经足够轻薄,而Turbo 3楞是将重量控制在了179g,厚度更是仅有7.8mm,如果你用惯了过去两年的旗舰手机,在上手Turbo 3的那一刻,你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
正面的设计最值得称道的是它的窄边框,从视觉体验上来说,它甚至比iPhone还要更舒服,沉浸感拉满。而在屏幕本身上,这两年国内屏幕面板产业可以说是飞速发展,手机屏幕显示质量已不可同日而语。Redmi Turbo 3的这块1.5K屏幕同样来自华星光电,除了显示效果之外,它最大的亮点,还是支持青山护眼,毕竟谁不想要一块更护眼的屏幕呢?但还是那句“老话”重提,护眼实际效果如何,我还是建议大家线下看一眼再说,毕竟每款手机的调校都是不同的。
将机身做轻薄可以说是有利有弊,以个人之见,在中端机上将“成本”汇聚到体验更好的部分,比如芯片、屏幕等等,其实是更明智的选择。
续航出众,免除电量焦虑
前面提过Turbo 3的机身厚度和重量,在如此轻薄的机身中,Turbo 3竟然还塞下了5000mAh的电池,续航也是不错的。测试条件为:5G网络+手机最大亮度+最大音量,在线播放1080p视频,可以连续播放762分钟左右,续航能力拉满,即便是重度用户使用也没有任何电量焦虑。
快充给到了有线90W,开启快充加速之后实测是40分27秒从1%充至100%,电流低于100mA认为已充满,整体续航能力肯定是能满足重度用户一天的使用需求的,没电了也能快速补充。
这样的续航能力,对于平均使用时间普遍偏长的年轻人来说,可以说是正中下怀了。
打造新时代中端标杆
在体验上,其实Redmi Turbo 3是比较全面的,包括在影像上,Turbo 3也是采用了5000万像素的LYT-600传感器,大家可以简单看一下它的影像表现,对比旗舰肯定不够全面,但是在这个价位上已经够用了,而且应该是比较符合消费者对这个价位产品的影像期望的。
其他的一些方面,包括像大规模开放测试的小爱大模型等等,其实对于Turbo 3来说,体验上也是相当大的升级。而且我们都知道,在中端市场上,一款手机只要能够做出1到2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足够成为用户选择它的理由了。
而无论是Redmi品牌本身,还是Turbo 3产品,它们的定位更多的都是在年轻群体、对性能有比较大需求的人群中。今晚的Redmi Turbo 3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显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对于Redmi来说,Turbo的独立其实对整个品牌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大家可以看到Note系列与K系列之间是有一定的性能断档的,这可能会让Redmi损失少部分的用户,而现在Turbo 3补足了这个空缺,而不是K系列的低配或者Note系列的高配来补齐。
未来小米旗舰以下的市场,应该会由Redmi单独来扛起大旗。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