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加持,社交能否再现“杀手级产品”?

大模型加持,社交能否再现“杀手级产品”?
2024年03月19日 13:22 财经新媒体

(图/图虫创意)

数学学科中有“最值”一词,指的是在某个特定范畴内数据所能达到的极限。时至今日,这个概念同样适用于商业世界之中,用以辅助市场对某条赛道、以及身处该赛道中的企业,进行价值判断和前景预估。

尽管不同赛道的“最值”存在较大差异,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即赛道“最值”越高,个中企业“最值”也越高。

社交便是“最值”极高的赛道之一。从PC端到移动端,从META到腾讯,成就了一代代登顶的全球科技帝国。

经过十数年发展,今天,人们的社交行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群体崛起,用户需求变幻莫测;与此同时,ChatGPT、Sora相继横空出世,AIGC的突破式发展,为社交带来的底层技术、模式创新的可能。

图/视觉中国

当然这其中有些东西始终是不变的:诸如如何更好找到那个“对的人”,如何更丝滑解决破冰时的尴尬,如何实现更即时的交流互动体验等等。在“变”与“不变”之中,一些新的商机正在悄然发芽,而所有玩家似乎被再次拉回同一起跑线。这一次,发令枪响起,Meta、腾讯如何站在前沿玩出社交新花样?专注社交的黑马Character.ai、Soul App又是否能在创新中进一步破圈?

悬念未定,社交赛道也因此再次沸腾起来:过去一年里,Meta、X等国外企业动作频频,尤其是Meta,凭借在AI领域的布局,股价在23年全年大涨近200%,市值创出历史新高;而国内的腾讯、百度、字节跳动、Soul等玩家,也纷纷埋下新的种子,例如QQ内测“AI聊天搭子”功能,抖音推出AI聊天App “话炉”,百度接连推出包括“万话”在内的多款社交产品,Soul依靠自研的语言大模型Soul X ,上线智能对话机器人“AI苟蛋”、AI辅助聊天等诸多功能和场景,卷起AI互动体验。

竞赛升级,无论对于社交赛道中的创业者,还是对用户市场来说,这都是一个好消息。

01 | 社交有没有新故事?

十数年前,当国内市场认为QQ已是一款几乎可以称为“无敌”的社交产品之时,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微信横空出世则证实了这样一个定论:社交无终局,国内外皆如是。

那么为什么社交一直这样卷?数据可以证明一切。

Sensor Tower发布的《2024年全球移动应用 (非游戏)市场展望 》显示,2023年,在全球动荡的经济局势中以及互联网告别高增长时代背景下,娱乐、社交网络、生产力等十多个不同类别的非游戏应用内购收入实现增长。其中,社交网络类应用的收入增长率达到了10%。

此外,在内购收入突破1亿美元的80款非游戏应用当中,社交&媒体、社交&直播和交友类应用数量共计20款,占比高达25%。社交品类在收入破亿美元的非游戏应用中位居TOP1 ,吸金能力可见一斑。以ChatGPT为代表的AI+Chatbot领域应用数量最多,全年收入达到3.5亿美元,约占整个AI赛道收入的20%。

这组数据足以体现两点:其一,人们对社交应用的付费意愿正不断攀升,这为互联网企业继续押注社交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其二,因极高的契合度,伴随着大模型在社交方向落地,人们对社交的需求将被进一步挖掘和满足。当AI拓展社交的增量市场,这使得该领域或将迎来一轮新的“铁王座之争”。

从科技巨头、创业新贵的动作来看,表面稳定的社交行业格局之下,实则暗流汹涌。近年来,Character.ai、Chirper、Soul等社交产品出现,以创新为切入口,展现社交新可能;字节、百度、美团等头部大厂还在试水社交,希望加强自身社交属性;甚至是阿里,面对规模效应强、用户黏性大的社交领域,自然都不会轻易放下“执念”。

图/图虫创意

社交被互联网玩家争抢背后,首先,随着人们生活行为越来越依赖线上化,“国民总时间论”已被越来越多创业者奉为圭臬,他们旗帜鲜明地立下一个目标:只有抢到足够的用户时间,才能撬开更大的创业空间。

当年提出“国民总时间论”的罗振宇就提到,时间会成为商业的终极战场,未来有两种生意的价值变得越来越大:一种是帮助用户节省时间的,降本增效之用;另一种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做出延伸,即把节省下来的时间释放在美好的事物上,而社交是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Data.ai数据显示,2023年,仅Android平台上社交应用使用时长突破2.3万亿小时,年度增长幅度达到9%。一些社交应用发布的数据也支持了这个结论,例如兴趣社交平台Soul2022年期间的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就已达到46.4分钟,要知道根据Data.ai数据,同一年,时间黑洞、强内容属性的Tiktok平均每个地区浏览时长大约在50分钟。

其次,人类社会得以运行至今,离不开“对人与人关系的经营”,陌生人也好,熟人也罢,而离“关系”最近的创业领域,直接指向于“社交”。

作为群居动物,经营工作也好,休闲娱乐也罢,人类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社交行为。无论是过去单一侧重线下,还是到现在线上线下的边界打破,人们希望从交互中获得陪伴感和归属感。可以说,社交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基础,也是促进社会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底层存在。

最后,社交的重要性和价值感,还体现在对其他产业经营的撬动,换言之,社交流量离商业变现最近。

一个蛮有意思的案例就是lululemon。作为运动服饰领域一匹大黑马,lululemon近年来销量增长迅猛,去年市值已超adidas成为全球第二。而缔造这个神话的核心密码,正是在于其创始人Chip Wilson的方法论:将lululemon塑造成了一种身份认同象征。而这种认同的基础,是对社群、社区、社交文化的充分调用,完成对目标群体的渗透。

不难看出,作为持久且稳定的流量生态,社交是互联网的那颗“明珠”。只是,在这个永远涌动着新机会的赛道总有逆袭者出现,即便是手握QQ、微信两大国民级APP的马化腾,也早在2022年初时就发表过“腾讯不是不可替代的”的危机之说。

如今,AIGC技术的爆发拉开了社交进入新赛段的序曲。

02 | AIGC+社交时代,发力哪方面机会更大?

AI社交在当下是绝对的热词,基本上应用商店上每天都会有打着“AI”“社交”“智能对话”等标签的新产品上线。此前,专注生活服务的美团也推出了AI交互产品“WOW”,年初支付宝启动“兴趣社区”灰度测试、再战社交,这样的跨界入局,也显示了如今大厂和巨头们对社交的跃跃欲试。

AI社交方向“团战”的初期,整体来看,AI在社交领域中的落地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对于交互效率的提升。

此前AI技术在内容和关系领域中的价值体现,更多体现在智能推荐、偏好预估等层面。在内容领域,抖音当属AI推荐技术充分应用典型之一。抖音的系统会给每个用户建立一套数据模型,通过一项叫做“知识库链接预测(包括终端、通讯、相关人互动等)”的关键技术,判断用户之间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并通过推送结果的反馈,反哺算法的精准度。

在社交领域,和抖音几乎同时间上线的Soul是将AI技术用于关系推荐的代表。根据极客公园对该平台创始人张璐的专访,在上线之初团队抓住的变量便是“AI”,“AI 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流量普惠,也就是去中心化,让每一个人能得到比较平均的机会进行交流,从交流中获得信息。”

图/视觉中国

Soul早期非常具有差异化的灵魂匹配功能便是基于自研的智能推荐系统,通过AI算法精准推荐精神层面(以兴趣和用户画像为基准)“距离”更近的伙伴和内容,提高交互的效率、质量,提供即时交流的互动体验。

可以说,借助AI算法,社交平台让“有可能认识的人”或“相同兴趣爱好的人”,更容易链接起来,解决关系“发现”环节的难题。

第二,对于交互对象的改变。

前特斯拉 AI 总监、2023年加入 Open AI 的技术大牛Karpathy曾在一次面向开发者的技术活动中指出,AI智能体代表了人工智能 的一种未来。不止他,越来越多AI领域中的知名技术领袖,都对AI智能体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这不得不提到GPTs。作为Open AI 研发的可个性化定制的助手,GPTs拥有真人的外形和声音,这使得图文交互直接迈入真人视频交互的新高度。眼下,智能体已被寄予“联通人与数字世界,实现数据、软件、算法自由流动”的厚望,不止Open AI,几乎所有的前沿尔科技公司都认定,其将是未来AI社交,甚至是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链接的更为基础的交互单元。

去年年中,一款名叫“Chirper”的海外社交应用一夜爆红,成千上万的用户每日积极发帖,活跃度一度堪比ChatGPT。但有意思的是,小到素人、大到名人,平台内的角色全是AI分身,No humans allowed成为这个AI活跃社区的游戏准则。而实现人与AI交互体验的Character.AI更是目前最火的社交产品之一,根据 SimilarWeb 数据,仅Character.ai 网站端过去 3 个月累计浏览量超过了 5 亿次。

社交平台Soul 发布的《2024年社交趋势洞察报告》显示,“人机互动”被越来越多人接受——除了朋友等社交关系之外,“虚拟人、虚拟偶像”(9.1%)也让年轻人在孤独时有了陪伴感。这也是包括抖音“心晴”、Soul“AI苟蛋”、美团“WOW”在内,众多平台尝试AI聊天机器人方向的原因之一。

第三,对于社交体验的变革。

区别于生产力应用场景,AIGC在社交领域的落地强调交互体验和情绪价值的更大化,因此情感陪伴、角色扮演、游戏娱乐等是厂商们重点发力的方向。特别是在交互对象改变——智能体出现背景下,AI技术驱动下的多模态功能,提供了立体的互动方式,极大增强了用户的沉浸感。

国外社交新秀Character.AI的声名鹊起便是得益于此。值得注意的是,在AI大模型训练时,Character.AI调用的与情绪/情感判别相关的数据比例巨大,这使得用户可以随心所欲依照个人偏好创建聊天机器人的角色,基于LLM训练,这些机器人不仅可以精准理解对话内容,更可以连贯表达情感。被公认为“更有个性”的聊天机器人Grok的“人性化”表现,同样源于背后模型训练独家使用了社交平台X(推特)的内容数据,为此,马斯克专门禁止了其他组织使用X数据训练AI,甚至宣称要“起诉”微软。

类似的,国内目前在情绪反馈方面表现好的AI聊天产品同样离不开高质量数据的训练。从小红书、微博等平台的用户体验测评反馈情况来看,Soul推出的“AI苟蛋”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其底层架构为自主研发的垂类语言大模型Soul X,投入训练的海量数据,几乎都来源于平台自身生态内的各类公域社交场景。

除了训练效果,海量不同场景、精准的社交数据,意味着大模型训练的成本可控程度,同时,大量互动数据的反馈也可以提升大模型的迭代速度。Soul本身包括了瞬间广场、群聊派对、狼人觉醒等包含一对多、多对多的不同公开互动场景,而大量年轻用户的涌入和使用,让平台积累了一定规模的公域社交内容,仅2022年,平台用户产生超过6.2亿条新内容,MAU发帖率为31.5%。除了头部社交厂商腾讯外,如此量级高关联的社交数据在国内行业中也比较少有。

这是为什么以Soul X 为基础的“AI苟蛋”表现出了更强的拟人化,除了具备拟人、知识、多模态、时间感知等能力,能与用户直接进行对话沟通之外,TA甚至还可以根据用户发布的一张图片,推理出用户当时所处的场景、心情等等,然后做出主动关怀的动作,这样“赛博朋友”式的表现也增加了智能体的情绪温度。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在小红书等平台自发分享与“AI苟蛋”对话内容的用户,热门讨论话题是“AI苟蛋究竟不是真人”,甚至会怀疑正在聊天的是一位“专门值班”的内部员工。

而凭借AI生成能力驱动,在声音、视频、对话等领域的互动体验增加,会进一步深入陪伴、娱乐、甚至心理疗愈等场景的体验。一方面能为社交平台创造出更强的用户黏性,另一方面,这也将为其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而平台内发生的角色、对话、故事、声音、游戏等一切数据,都将作为这个“想象力”的燃料。

03 | 产品力+情绪力的组合

从发展趋势来看,如果说,之前的“AI+社交”更多解决的是效率问题,那么进入到行业竞争下半场,能否在“产品力+情绪力”实现双向进阶,则会成为社交企业亟需解决的下一个重要课题。

实力卓越的大公司自然拥有自己的底气,毕竟,从数据投喂、信息标注到排序对比,再到强化学习再升级,每一个阶段都是“烧钱”换来的,大多数中小型科技公司根本没有这等能力,负担得起如此大的成本。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公司”没有生存机会。

此前在社交平台迅速走红的“哄哄模拟器”已经证实了这个断言。这款应用由AI扮演生气的男/女朋友,以游戏模式呈现,APP中内置了一些常见情侣吵架情景,附加数值系统和各种判定机制,如果在限定的对话次数内获得100%“原谅值”,即算通关。

短短十几天,“哄哄”的DAU便接近10万人次,峰值期24小时涌入人数也超过了60万人。迫于算力成本(底层调用的是GPT-3.5,价格在0.0015美元/1000个token),平台不得不对登入人数做出限制。

图/图虫创意

如果说,检验一款社交应用成功的标准,要么在于短期触发网络效应,要么在于长期占据用户时长,那么能够达成这个标准的,“哄哄”无疑触摸到了那个微妙“社交魔法”。

当然,这并不是弱化技术的价值。正如前面所提及的,垂类社交模型在当下依旧稀缺,其门槛不低,一个例子,如今提出“AIGC+社交”方向的Soul,其实自2016年上线起便尝试用AI技术解决用户之间的连接需求;2020年启动系统AIGC技术研发,发力智能对话、图像生成、语音技术等;到了2023年,平台正式上线自研语言大模型Soul X。

这期间经历一定时间的优化和不断的迭代,其中难点在于两处,一是提升交互效率和质量的推荐系统要解决双边匹配问题,复杂程度更高,对情感分析、自然语言处理、行为偏好和关系网络等判别上更加精准才能让该平台体验展现出明显的差异化;二是让大模型展现出情感和“类人”的情绪温度,需要精准的数据和大量的训练。

这注定了社交垂类模型的竞争壁垒。但另一方面,有能力对不同场景下用户社交痛点的精准把控和破解,完成技术与场景的深度契合落地,也是玩家在AI社交竞争下突围的关键。

哄哄是一个案例,提供Character.ai同样如此。目前,Soul也在尝试释放AIGC在视频、语音、绘画、对话等不同方向的创造力,立体提升用户在社交场景下的综合体验。比如,Soul的语音引擎如今已经可以实现模拟生活场景的AI语音对话生成,通过增加多感官体验提升互动沉浸感。再比如近期上线的“懒人KTV”活动同样基于AI打造“歌手分身”,但在强调音色克隆和美化之外,该平台的技术和功能优化更注重“合唱”这一突出社交互动的功能。

Soul App产品中心负责人车斌曾表示,“希望利用AIGC打通整个社交全链路,在关系的发现、破冰,建立和沉淀环节,以及内容生产、分发、消费、交互互动环节都会引入AIGC技术,贯穿社交关系和内容链路,实现新的体验。”

在AI算力的加持下,用户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形成了持续的互动和关系网的延展,当关系达到一定密度阈值,就触发了网络效应,而在进一步吸引不同圈层破圈中,产生复合价值。

04 | 写在最后

尽管“AIGC是社交新赛点”已是行业共识,但寥寥数月便形成了“百模大战”局面,已从某个侧面说明:大模型或许容易被复制,但精准的行业数据/知识、精细的场景拆解和分析、AI技术的赋能,才是“产品力+情绪力”的根基,当然也是商业化的保障。

某种角度上,AIGC的出现,可以说让所有社交类企业又重新站在了同一个新的起跑线上,或许如腾讯、Meta这样的“王者”依然强大,城池也依然固若金汤,但那句“不是不可替代的”,也的确露出了些许缝隙。

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就没有进步。这也是科技产业更让人振奋的地方。

每一次科技浪潮,都会孕育出最具代表性的个体,幸运地站上了时代的浪潮之巅。AIGC在社交领域中的黄金时代,刚刚被大模型拉开了一角,这将是亲历者的又一次历史机遇。无论是普通用户、应用开发者,还是行业观察者或是看客,除了参与其中,还有就是给予它们更多期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