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技术和产业的“左膀右臂” 云从敲响AI“快车道”钟声

凭技术和产业的“左膀右臂” 云从敲响AI“快车道”钟声
2022年05月27日 16:00 环球网科技频道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林迪】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数字经济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并不断催生出新组织、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全球数字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已然成为数字经济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而且,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钥匙”,人工智能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更高的重视。

在此背景下,全球科技巨头们都在你追我赶的竞争,就人工智能产业的目前发展而言,处于一个机器深度学习的发展阶段,在认知和感知领域尚未有较大的技术性突破,这是全球企业的发展大格局现状。

“未来,谁的技术够牛,率先实现技术突破,谁就能胜出。”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技术突破点确实远超想象,不过以云从、商汤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的的大模型+小场景模式,以及以特斯拉、亚马逊为代表的自学习、自训练模型,虽短期比较困难,但长期来看前景良好。

视角转到国内,自2017年7月起,《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印发,确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十三五”以来,我国人工智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日益凸显。截至2019年末,我国约有797家人工智能企业,占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14.8%,数量仅次于美国。此时,作为为数不多的硬科技属性头部平台型企业的云从科技,在国家政策的“东风”之下,其依托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分别打造通用与细分领域平台,也已建立起优势和壁垒。

值得关注的是,凭借着技术创新和产业经验的“左膀右臂”,云从刚刚敲响了AI发展“快车道”钟声。然后,云从的架构、模式、产品以及未来发展规划都在上市材料公开后清晰起来,但如果剥开这些来探究云从的核心优势,无疑有两点——行业智能化实践经验及CWOS人机协同操作系统。

智能化实践经验丰富

人工智能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在人工智能发展实践过程中,也极大地激发了产业智能化的生命力,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与进步都直接转化成为实际的生产力,在多个行业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能量。

云从科技深耕多元应用场景,逐步建立品牌优势,在金融、安防、出行等领域已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的细分领域龙头。比如,云从科技在2020年已与广州市政府在“数字基建 云聚广州”线上签约活动中达成合作,共建国内首个人机协同开放平台,打造广州智慧城市智能运行中枢。2021年初,云从科技与四川天府新区携手的“城市大脑项目”,是人机协同在智慧城市领域落地的创新示范。

其实,云从科技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智慧城市等领域已逐步实现成熟落地应用,其中智慧金融领域已覆盖六大国有银行在内超过 100 家金融机构,智慧治理领域已服务于全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政法、学校、景区等多类型应用场景,智慧出行领域已在包括中国十大机场在内的上百座民用枢纽机场部署上线,智慧城市领域已在广州、四川、湖南等多地建设“数字基座”标杆项目。在智慧商业领域,产品及服务已辐射汽车展厅、购物中心、品牌门店等众多应用场景。

基于业务多元化以及不断提升的生产、交付效率,云从科技2022年1-3月的业绩测算情况:营业收入为1.77亿元至2.02亿元,同比增长38.72%至58.31%,亏损收窄46.39%至53.72%。这些财务数字显示2022年一季度延续了2021年来的增收减亏的势头。

值得关注的是,在人工智能行业治理方面,云从也一直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曾受邀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工作,共参与了30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定,并在迪拜全球AI治理论坛提出四项建议。

正如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在之前的采访曾提到的:“AI本质上能够把稀缺资源,就是我们最顶级的服务以10倍、100倍的量级扩展出去,让每个人享受更好的服务。这是AI的未来。”

如果说,实践经验是云从科技的“左膀”的话,核心技术的把握则为其“右臂”。

“灵活”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

中国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领域中,竞争者只会越来越多,随着一系列科技公司的入局,各个细分市场无疑将愈发拥挤,而云从是否能够站稳脚跟,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实际能力或将成为胜负手。

据报道,在2020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云从科技发布了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它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创新。

据介绍,云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专为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自然交互、协作完成复杂业务而构建,同时为开发者设计研发人机协同智能应用提供全面支持,高效降低人工智能应用门槛,提升人类与机器智能协作效率,从而有力推动人机协同发展。

从招股书可以看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营收占比在逐年提升。云从科技以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为技术底座,打造的智慧海关解决方案成功落地广州海关。云从智慧海关解决方案充分运用利用物联网、增强显示(AR)、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新技术,整合现实场景与现场作业系统的业务流、数据流、信息流,探索创新口岸监管科技手段,助力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智慧海关”。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入围揭榜单位名单”揭晓。凭借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云从科技两大项目成功入围本次国家级榜单。

据悉,本次揭榜旨在征集并遴选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与科研机构,培育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以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企业。而云从科技入围的两大项目“基于人脸识别的训练资源服务平台”和“基于多模态视频信息的智能安全监测系统”,在云从科技人机协同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应用于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商业等领域,提供高精准的人脸识别安检系统、高质量的人工智能训练资源等服务。

具体来看,云从科技人机协同开放平台将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服务,构建“人机交互-人机融合-人机共创”依次演进并集软硬件于一体的人机协同服务体系。同时,共建的人机协同开放平台定位于广州新型智慧城市智能运行中枢。它搭载了业界首创的AI工程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算力和数据资源,采用集约化建设模式,一点建设,服务全市,避免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和公共能力的重复投入,为广州市数字政府、城市大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

顺势而为的技术创新模式

众所周知,从成立之初开始到现在,技术创新成为云从科技的主导模式,硬科技也成为云从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标签。

资料显示,云从科技2015年孵化自中国科学院,是一家以人机协同核心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企业。近些年来,云从科技作为一家从计算机视觉技术起步,逐渐发展为技术储备完善的人工智能企业,在核心技术、AI治理、行业落地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技术方面,云从科技依托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分别打造通用与细分领域平台,是为数不多的硬科技属性头部平台型企业,所处行业赶上战略“东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另外,该公司具备自主可控的全链AI技术能力——云从拥有高效的研发体系,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具备持续创新能力,打造100多项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先后 9 次获得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桂冠,并于 2018年获得了“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云从科技及子公司拥有专利 316 项。

据了解,云从自主研发的跨镜追踪(Re-ID)、人脸识别、隐私计算和对抗性神经网络等技术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其中:跨镜追踪技术2018-2020连续三年三次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得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冠军;人脸识别、3D 人体重建、 OCR、语音识别、NLP等技术屡次在权威数据集突破世界纪录。

顶层设计方面,公司受邀参与了人工智能30 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并同时承担国家发改委“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和“高准确度人脸识别系统产业化及应用项目” 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建设任务。

2020年8月,首届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化组织——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SC 42)正式成立,云从科技作为代表企业入选首批委员单位。

而在人才方面,云从在创始人周曦博士的带领下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研发团队——拥有超过 900 名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达 39.21%,核心研发人员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扎实的技术功底,研发团队结构合理、技能全面,形成了技术人才壁垒,有力地支撑了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此外,云从科技提出人工智能三浪趋势:第一浪,技术启蒙、单点红利,即单点视觉技术带来行业的AI变革;第二浪,技术闭环、效率突破,即AI核心技术价值闭环和AI工程学效率提升带来新的突破;第三浪,技术平台、流量重构,即AI赋能的交互体验和智能化内容生产重塑入口和内容,实现流量的重构。从行业来看,正从一浪单点产品到二浪平台和应用在迭代。

针对需求、决策链、经济价值乃至供需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云从的定位选择是,一家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定位在软件方面;商业模式为头部2G 2B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为SMB、2C提供线上解决方案。

以CWOS作为底层支持,云从让AI在千行百业开花结果。现在,云从科技也成为第一个登上科创板的AI平台公司,“AI四小龙”中唯一一个全内资的AI公司。

IDG在2019年曾经做过一个预测,2022年以前,全球认知和人工智能将以每年36%的速度飞涨,到2021年,约75%的企业应用程序会使用到人工智能,2022年,全球的人工智能系统支出将达到792亿美元。这些都是留给“云从们”的广阔蓝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