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由来

【#立冬#的由来】

历史渊源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为冬三月之始。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万物在春天萌生,在夏天滋长,在秋天收获,在冬天休藏。“冬”的甲骨文字形像一条绳子的两段各打一个结,表示一个周期的结束,本义是终结的“终”,商朝甲骨文里的“冬”是“终结”的含义,周朝的金文开始,“冬”字字形既表示终结的“终”,也表示冬天的“冬”,有研究认为,商朝一年只有春秋两季,周朝才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春秋以后,“冬”和“终”分化,“冬”有了自己的两种字形,一种在中间加“日”字,表示太阳被包裹起来,不暖和了,一种在底下加“欠”,就是冰,也叫两点水,表示寒冷,这两种字形都专门用来表示冬天的“冬”。

“冬”就是一年结束时最冷的那段时间,也是一年生植物生命周期终结的时候。战国时期是中国历法的确立时期,各国使用的历法有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史称“古六历”。“古六历”都是四分历,只是规定的岁首即每年开始的月历有所不同。为了更精确地反映季节的变化,古人创立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起初大约只有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邓平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为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淮南子·天文训》则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天气与物候的对应。其中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