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夹在手机与电脑之间的“第三块屏幕”,平板电脑近年来开始承载越来越多的娱乐与办公需求。
但随着消费者对平板要求的逐渐增加,一款平板越来越难做到“水桶”一般处处长板,越来越难兼顾性能、影音娱乐等不同维度的需求。
但“难做到”从来都不等于“做不到”。
在去年OPPO Pad 3 Pro的评测中,我曾提到,它是一款表现出了“我全都要”势头的产品。
而现在,OPPO最新推出的OPPO Pad 4 Pro,延续了这一产品定位,在各个方面都有着优秀的表现。

外观
“大”,或许会是绝大部分用户看到OPPO Pad 4 Pro时,脑中浮现出的第一个字。

OPPO Pad 4 Pro的屏幕来到了夸张的13.2英寸,与OPPO自家的Find X8放在一起对比,大小屏幕之间的尺寸差距一目了然。
对于一款平板电脑来说,一块13.2英寸的大屏,无论是在刷剧娱乐,还是轻度办公,都能够带来更接近传统平板电脑的使用体验。

更何况,OPPO Pad 4 Pro的这块屏幕,也并非只有“大”这一个优势。
OPPO Pad 4 Pro的这块13.2英寸的LCD屏幕有着3.2K(3392*2400)的高分辨率,且PPI达到了315,并拥有至高144Hz高刷与900nit峰值亮度,这让它有着优秀的显示效果。

来到背面,OPPO Pad 4 Pro的外观设计,相较上代有着明显差异。
与上代镜头居中的设计不同,OPPO Pad 4 Pro的镜头模组位于机身右上角,呈圆角矩形排列。

显然,与上代相比,OPPO Pad 4 Pro的ID设计更为干净利落,没有过多的装饰元素,显得颇为简洁大方。
这样的设计语言,也延伸到了整个机身背板。
以我们拿到的“晨曦微光”配色为例,OPPO Pad 4 Pro的背板相当整洁,除了镜头模组、品牌logo与键盘触点外,没有任何多余的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OPPO Pad 4 Pro在“大”的同时,还做到了足够的“薄”。
OPPO Pad 4 Pro采用与背板一体成型的直角中框,厚度仅有5.99mm,重量也仅有680g。
只看数字或许不太直观,但通过下图的对比不难看出,仅在厚度这一维度上,OPPO Pad 4 Pro甚至可以说比自家的手机都要更优秀一些——即便Find X8本身的厚度控制已经相对优秀。

最后,我们来看看配件。
OPPO Pad 4 Pro的配件依旧是标准的键盘+触控笔组合,其中触控笔沿用上代的OPPO Pencil 2 Pro,产品适配良好,使用稳定。


此外,因为OPPO Pencil 2 Pro的直径为8.88mm,它吸附在OPPO Pad 4 Pro中框上时,甚至要比平板本体还厚一些。

键盘与保护壳也沿用了上代产品的分体式设计,使用上相较一体式键盘更加自由。

功能方面,键盘集成了触控板,支持四指捏合、三指左右滑动、三指轻点、三指上划停留等多个操作,并集成了NFC识别模块。

同时,键盘手感良好,没有“戳钢板”的感觉,上代的功能键也得到了保留。

总体来说,OPPO Pad 4 Pro的外观设计相当成熟,且大部分元素都服务于产品的功能性,为产品带来了一种“秩序井然”的美感。

性能
作为首款搭载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的平板电脑,OPPO Pad 4 Pro的性能表现,无疑值得细聊。
在安兔兔V10版本中,OPPO Pad 4 Pro的跑分成绩为2861943分,其中CPU得分621156分;GPU得分1243296分;MEM得分524043分;UX得分473448分。

得益于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的性能优势,OPPO Pad 4 Pro的跑分成绩与目前安兔兔Android Pad榜的前列相比,有着明显提升。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崩坏:星穹铁道》《原神》与《王者荣耀》三款游戏的实测,来看看OPPO Pad 4 Pro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表现如何。
在《王者荣耀》测试中,截止我们使用的10.2.11版本,《王者荣耀》尚未完成对OPPO Pad 4 Pro的高帧适配,因此测试将在60帧下进行。
在这一前提下,将游戏的画面选项全部拉满,进行30分钟5V5对战,OPPO Pad 4 Pro的平均帧率稳定在60帧,全程没有出现影响体验的帧率波动。

而在温度方面,在23℃室温下,OPPO Pad 4 Pro进行半小时《王者荣耀》测试后,正面最高温度36℃,背面最高35℃。

在《原神》测试中,我们将所有画面设置调至最高,关闭动态模糊,于纳塔地区进行30分钟跑图测试,内容包含跑图、解密与战斗,涵盖了玩家大部分日常游戏场景。
30分钟《原神》测试后,OPPO Pad 4 Pro的平均帧率为59.9帧,流程中出现了数次小幅帧率波动,但都没有对实际游戏体验造成影响,不过,在15分钟左右,游戏帧率出现了一次异常的“向上波动”,短暂到了70帧,疑似为适配bug。

温度方面,在23℃室温下,OPPO Pad 4 Pro进行半小时《原神》测试后,正面最高温度37.1℃,背面最高温度36.7℃,均未超过40℃。

最后,在《崩坏:星穹铁道》测试中,我们同样将所有画面选项拉至最高,关闭动态模糊,于“永恒圣城”奥赫玛地区的上半部分进行30分钟跑图测试,内容包含探索与解密,涵盖了玩家日常游戏场景。
30分钟《崩坏:星穹铁道》测试结束后,OPPO Pad 4 Pro平均帧率为59.7帧,流程中有较频繁的小幅帧数波动,但对游戏体验的影响不大。

温度方面,在23℃室温下,OPPO Pad 4 Pro进行半小时《崩坏:星穹铁道》测试后,正面最高温度38.5℃,背面最高温度38.4℃,同样未超过40℃。

从测试结果来看,足够大的机身尺寸,为OPPO Pad 4 Pro带来了优秀的散热能力,让它在实际游戏中,有着出色的温度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等游戏,OPPO Pad 4 Pro还支持开启超分超帧功能。

其中,《原神》至高能够实现2.3K的高分辨率,与原始分辨率对比,画质差异明显。

(左侧:原始分辨率 右侧:超级分辨率)
而在《崩坏:星穹铁道》中,OPPO Pad 4 Pro则至高能够实现1.9K高分辨率,与原始分辨率的对比同样明显。

(左侧:原始分辨率 右侧:超级分辨率)
此外,如果愿意略微降低分辨率,OPPO Pad 4 Pro还能够实现《原神》2.1K超分与120帧超帧的同时开启,以及《崩坏:星穹铁道》1.7K超分与120帧超帧同时开启。
对于有着13.2英寸大屏的OPPO Pad 4 Pro而言,该功能无疑有效提升了它的游戏体验。
系统
OPPO Pad 4 Pro出厂预装广受好评的ColorOS 15操作系统,在基础的功能性与流畅度方面,表现相当良好。

而在基础的体验流畅之外,OPPO Pad 4 Pro的表现同样不错。
早些时候,OPPO Find N5发布时,带来了手机与Mac之间跨屏互联的功能;而现在,这一功能来到了尺寸更大,操作也更接近笔记本的OPPO Pad 4 Pro身上。
用户在Mac上安装应用“O+互联”,登陆OPPO账号,并完成相关权限设置后,即可在OPPO Pad 4 Pro上通过“远程控制电脑”功能,实现对Mac的远程控制。

除了远程控制Mac外,Pad端的图片等新文件,也将自动在Mac端同步弹出提醒,实现文件的跨端互传。

而如果你恰巧在使用OPPO手机,那么它与OPPO Pad 4 Pro之间,也能够实现跨端的生态互联。
最为基本的手机投屏自不必说,用户可以将OPPO手机的画面投屏至OPPO Pad 4 Pro,且操作流畅,没有明显卡顿。

此外,当手机与OPPO Pad 4 Pro绑定后,用户可以在Pad直接查看手机的短信,验证码等内容也能够自动识别并复制,整个过程流畅丝滑,不会因为跨端而产生卡顿。

当然,实现互通的不止短信。
或许已经有读者发觉,在上文OPPO Pad 4 Pro的截图右上角,除了Wi-Fi信号外,还显示着两张SIM卡的5G信号。

OPPO Pad 4 Pro本身并不支持插卡,但它能够共享同品牌、同账号,且完成绑定的手机的5G信号,实现了手机在旁边,平板就有网。
此外,包括手机绑定的OPPO其他诸如蓝牙耳机等IoT设备,OPPO Pad 4 Pro也能够实现共享。

其他方面,包括AI文档总结、全景虚拟屏等此前就已经有着不错体验的功能,在OPPO Pad 4 Pro上也得到了保留,在此就不做赘述。
电池
同样得益于体积优势,OPPO Pad 4 Pro的电池容量达到了12140mAh,续航表现无需多言。
那么,充满这样一块大电池,需要多久?
在室温23℃环境下,使用OPPO Pad 4 Pro包装内附带的67W充电器,从5%开始充电,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OPPO Pad 4 Pro的充电策略非常“稳”,充电曲线呈现出一个较为规整的弧形。
不过,无法否认的是,对于一块12140mAh的大电池来说,67W的快充确实有点力不从心,电量充至53%耗时40分钟,完全充满更是耗时100分钟。
不过,考虑到OPPO Pad 4 Pro的使用场景,这样的充电速度也已经足够满足需求。
总结
OPPO Pad 4 Pro是一款相当扎实,且颇为出色的产品。
它在上代产品的基础上稳定迭代,通过处理器与系统的更新,带来了相较上代更为优秀的使用体验。
同时,它在外观上贯彻了OPPO当前的“轻薄”路线,让产品无论是视觉观感,还是实际使用,都相当舒适。
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它作为一款平板足够“大”。
13.2英寸的屏幕,让OPPO Pad 4 Pro能够胜任足够多的用户需求与使用场景,无论你是拿来当做娱乐平板,还是用于办公学习,它都能够轻松应对。
至少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OPPO Pad 4 Pro不愧于国产Android平板的“天花板”。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