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前董事长谈论,错失移动支付和微信,重技术而忽略了市场

中国移动前董事长谈论,错失移动支付和微信,重技术而忽略了市场
2019年08月05日 16:20 新熵

8月4日,在最新一期的财新时间中,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移动在手机支付和飞信上错失机会,败给支付宝和微信,他认为主要原因是运营商过于看重技术而忽视了市场。

中国移动是最早在手机上推出了飞信,”但后来微信出来后,很快就占据了主导。

这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化的概念,过去一直停留在技术和探讨上。微信的出现实现了飞信的更多功能,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当然还有资费和流量的问题。

飞信诞生于2007年,是一款由中国移动推出的“综合通信服务”类的应用,它能够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

和微信类似的功能,但是服务却比微信人性的多、强大的多,飞信不仅可以从手机上注册,还可以在电脑上注册开通使用;飞信也可以免费发信息。当时QQ虽然便捷但是流量很贵,短信方便但是收费,而飞信则是免费的短信。

虽然飞信组织结构繁杂混乱,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移动在这个项目上的实际投入一点也不少,5年30亿,最后都打了水漂。

主要原因还是移动的思维局限性,当时只有移动的用户才能下载飞信,电信和联通用户用不了。2012年微信开始试水,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就迅速占领市场。

不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飞信僵化的思维成了大最大的阻力,因为互联网思维是免费获客,互联网企业产品是以快速获得海量用户为基础的,而移动是传统的运营商,他第一个思考的是短信业务和资费。

至于做移动支付,在之前的“手机钱包”构想中,运营商把功能宣传的十分完美,“把钱包中的现金、信用卡、银行卡、会员卡、优惠券、登机牌、加油卡等统统装进手机当中,只要用手机轻轻一贴,就可以在乘坐公交、加油站加油、餐厅就餐、商场购物等各种场合实现刷手机付费”,这种理想模式覆盖线下线下,甚至能形成另外一种消费模式,三大运营商也乐此不疲。

但是,实现“手机钱包”的产业链过长,终端、SIM卡、下载客户端、绑定银行卡,还必须有合理的支付环境,而这种冗长的产业链似乎提不起用户的使用热情。在技术、政策、商业模式等方面,“手机钱包”发展过于缓慢。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研究技术的实现渠道,最后被支付宝和微信用一个二维码解决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