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费者吕女士在微信小店直播间购买了三只阿曼乳香精油,直播中,主播承诺“三支中可开封一支试用,不满意可退货退款”。待收到货后,吕女士因产品不达预期遂申请退货退款。通过微信小店“极速退款”权益,吕女士很快便完成了179.9元全额退款。但没想到的是,待退货商品物流均显示商家已签收后,吕女士却接到了微信小店平台退款追缴的信息,要求吕女士缴纳此前退款179.9元。
“商品我全部退给商家了,我理应拿到退款,为什么平台不向商家追讨,反而向消费者追讨退款?如果我把退款还给平台,那我的退款怎么办?”这让吕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微信小店依托微信生态的流量优势,近年来快速崛起,去年开通的微信小店送礼物功能,也曾被传为微信进军电商的行动与信号。但随着用户涌入,微信小店也暴露出更多的问题。消费保平台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微信小店相关投诉达357件,日均三件以上,退款纠纷占比超17%,商品不发货、找不到平台客服、虚假宣传等问题尤为突出。
商品没了却平台追缴退款?
消费者退款谁承担?
2025年3月21日,吕女士通过微信视频号“辣辣沙特”直播间在微信小店“VOXSM环球购”下单购买了三支阿曼乳香精油,总价179.9元。直播中,主播承诺“三支中可开封一支试用,不满意可退货退款”。收货后吕女士发现商品非进口商品,且试用后体验不佳,便申请退货。
吕女士所购买产品
3月30日,微信平台基于其资深买家享有“极速退款”权益,为吕女士垫付179.9元全额退款。因直播中未明确试用装是否需退回,吕女士表示,一般情况下,试用装已拆封无法二次销售,她遂将两支未开封,包装完好的精油退回,保留了试用装。
然而商品寄到后,商家跳过平台私加吕女士微信要求其支付60元费用买下试用装或退回剩余商品液体,否则将延迟签收或拒签。吕女士认为此举与直播中说明不符,最终要求平台介入处理。
3月31日,商品送达,并显示与收方客户重新约定派送时间,4月3日,显示商品签收
4月2日,吕女士收到平台通知,称其“退货不完整”,要求48小时内补寄试用装,否则追缴退款。
对此,吕女士表示不解,但次日也在规定时间内寄出试用装并上传了物流单号。令吕女士没想到的是,当晚平台仍以“数量不完整”为由继续追缴。
“在我反复举证商家在与我沟通时商家通过私人电话、微信,且多次骚扰、威胁等不合规条件下,平台依旧判商家无责已经让人大为震惊了,而此时商品已经全部退回,平台为何如此偏袒商家?”吕女士愤怒道。
4月4日,吕女士寄出的所有商品均被显示被签收,但平台的追缴信息却未停止。
吕女士补寄的第二个商品已显示被签收,但平台退款追缴倒计时依然未停止
吕女士表示:“极速退款这一权益是平台基于对信誉好的买家的一种权益,也是平台主动赋予消费者的,买家的退货操作达成后平台自动替商家进行垫付退款,后续也是商家向平台支付退款。为什么在我完成两次退货操作的动作后平台会向我发出追缴极速退款通知?而不是向商家发出?消费者手里连商品都没有的情况下如何再去为平台支付退款?”
吕女士寻求微信小店客服沟通记录
“平台是如何判定商家无责?标准在哪里?”吕女士质疑平台在纠纷中偏袒商家,且表示客服沟通敷衍,甚至多次找不到平台人工客服。截至发稿,其订单状态显示“已收到退货退款”,但平台追缴通知仍未撤销,且显示“若超时未返还,平台将有权以合法方式追偿。”
微信小店投诉量激增
售后服务成短板
除吕女士外,消费保平台还收到多起类似投诉。冯先生投诉称其在微信小店购买的智能马桶出问题后无法联系商家,而平台客服推诿责任,拒绝提供商家联系方式,只让冯先生自行联系。
此外,亦有大量消费者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称在微信小店上购买到疑似假冒耐克鞋,而商家拒不处理退货,平台也未对其行为作出处罚。
此类事件频出,也反映出微信小店在商家准入审核、售后响应及消费者保护机制上的系统性缺陷。据消费保平台发布的《2025年Q1微信小店投诉分析报告》显示,当季微信小店相关投诉达357件,涉诉金额超49.5万元,解决率仅9.24%。
数据来源:消费保数据研究院
其中,售后服务欠缺(19.39%)、退款纠纷(17.30%)及虚假宣传(15.83%)位列投诉前三。
数据来源:消费保数据研究院
报告进一步显示,涉诉金额以百元内为主(51.82%),消费者的投诉要求主要包含退款、改善服务及赔偿等;其中,要求退款的投诉达240件,占比33.24%。
消费者主要诉求
数据来源:消费保数据研究院
从用户画像看,女性投诉者占54.60%,70后、80后成为微信小店主要维权群体;地域上,广州、北京、上海用户投诉量居前三。
数据来源:消费保数据研究院
“轻运营”微信小店的电商路能走多远?
微信小店依托微信生态的流量优势,近年来快速崛起,但其“轻运营”模式与线上商店、直播间等多样化、复杂化的售后服务场景的矛盾逐渐显现。一方面,直播间“即时促销”易催生夸大宣传、规则模糊等问题;另一方面,平台客服体系滞后,投诉响应效率低下,加剧消费者维权难。
对比传统电商平台,淘宝、京东等均设有明确的退货细则及独立的纠纷处理通道。例如,淘宝规定“七天无理由退货”需商品完好,但“试用装”等特殊情况需额外说明;京东则通过“闪电退款”机制将垫付资金直接划扣商家账户,降低消费者风险。反观微信小店,规则模糊、权责不清,售后服务差等问题已然严重影响到消费体验。
微信小店消费者难受,商家也不好过。
微信小店商家王先生(化名)表示,“微信小店客服功能中,消息提示不明显,能不能及时回复全看命。”此外,此前能看到的客服数据统计,一天的接待量、客服会话查看等信息,当前也完全看不到了。若一个店铺如果有多个客服,售前售后一体的情况下,想知道客服接待数据,只有商家客服手动统计。“无论是管理员还是老板,也没有任何权限能查看到客服对话,如果订单有异常,没办法监管,一切随缘。”
部分网友吐槽微信小店规则不明,客服系统服务差
除客服系统不完善,售后系统不规范外,微信小店保证金问题也引发众多商家不满。
微信小店保证金从几百到几万,依据品类有不同价格区间,但其保证金普遍高于淘宝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且补缴严格。
此外,新用户试运营0保证金开店但提现受限也被不少商家诟病。不少商家表示,因为0保证金的“噱头”,开店后产生交易额,就需要补上几千甚至几万的保证金才能提现,“哪怕只成交了一百块。”
社交媒体上部分网友吐槽
依托于强大的微信生态,微信小店能通过社交裂变、私域留存等多渠道获取流量红利,但社交电商的竞争本质是用户体验的竞争。对于微信小店而言,若想真正在电商领域立足,仅依赖微信生态的流量红利真的够吗?
当投诉解决率不足10%的数据摆在眼前,微信小店是选择继续“野蛮生长”,还是痛定思痛、刀刃向内?答案或将决定其未来在电商之路能走多远。
文 | 周五
数据支持 | 骆文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