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的白与黑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的白与黑
2021年06月16日 18:00 ZAKER科技

杨百万,一个时代的符号。

6 月 13 日,他走向了人生的终点,享年 71 岁。

杨百万本名杨怀定,被誉为 " 中国第一股民 "。

一个初中毕业生,却在中国股市的潮头上,迎风冲浪,走向人生巅峰。他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走上北大的讲台,成为中国第一个通过炒股走进北大课堂的超级散户。

1988 年,正是中国金融业开放的启蒙时代。

在民间,绝大部分人对金融投资都没有概念,但杨怀定却在市场中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那一年,杨怀定辞掉铁饭碗,拿着手里全部的 2 万块,开启了他的金融投资之旅。他选定的第一条赛道是 " 国库券买卖 "。嗅觉敏锐的他发现,国库券的年利率为 15%,而银行定存年利率仅 5.4%,二者差了 9.6%。

这是一张明牌,利润点简单而透明,但却很少人发现。杨怀定当即决定将手里的 2 万块,全部拿来买了国库券。

他买入时,国库券的价格为 104 元。但当天下午,国库券的即时交易价格就涨至 112 元。这一刻,他发现了投机性交易的赚钱秘密。

赚利息,不如赚差价!

于是,他当即把手里的国库券以 112 元的价格卖掉。这一笔交易就比他一年赚的工资还要高。

在金融市场中,赚一笔钱,不算成功。要成功,得赚持续的钱。但这时,杨怀定面临的大好局面是:市场几乎是透明的。

在国库券投资市场,杨怀定可以做到只赚不赔。

因为国内各省的国库券市场没有完全打通,在不同省份之间,国库券的价格存在差异。比如,上海的国库券价格已经涨到 112,但安徽的国库券价格却还停留于 98。这就出现了巨大的利润差。

而且,经济越落后的省份,当地百姓金融意识越差,国库券价格越低。银行为了尽快把国库券折现,也纷纷打折出售,这就给了杨怀定巨大的盈利空间。

发现这个巨大的利润差后,杨怀定就成了背着大捆现金跑火车,辗转于各个省份的国库券投机商。他把各省的国库券买进来,全部集中到上海来卖,几乎每张国库券的价差都在 10 元以上。

仅安徽一个省,他就跑了 80 多个来回。因为跨行取钱不方便,他只能用大包背现金,穿梭于中国各省。为了提高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杨怀定还成了中国第一个雇佣私人保镖的个人。

就这样,杨怀定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杨怀定就用 2 万资本金,迅速积累起了百万资产。

媒体为他起了个响亮的名字:" 杨百万。"

自此以后," 杨百万 " 声名远播,成为中国金融投资界中的一张名片。

但随着国库券利率的下滑,各省价格趋于统一,杨百万的国库券投资生意也就慢慢地没了门路。可中国股市的开启,则为杨百万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

如果说,国库券打的是明牌,那么,股票投资就不再是明牌了。股市千变万化,杨百万也一样栽跟头。

1990 年,上海股市正式开市。这是个捡钱的时代,杨百万也跟其他投资者一样,在这个捡钱的时代里,捡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

他以 90 元的价格买入电真空 100 元面额的股票,一个转手就赚得盘满钵满。大盘指数从 400 一路冲高至 1500 点。在这时,赚钱是容易的,难就难在于及时收手。

杨百万之所以能够在股市中一炮而红,关键就在于,当人们对股市抱有普遍的乐观情绪时,他抛空了手里的股票。

" 众人皆醉我独醒 "。

就在杨百万抛售完毕时,沪指急转下滑,跌至 1000 点。一下子,杨百万被捧上了神坛。

巴菲特说过,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杨百万用一波神预期和神操作,在中国沪市被封成了那个时代的 " 中国股神 "。

人啊,一旦被推向 " 神坛 ",就很容易迷失自我。杨百万也是如此。杨百万不再专注于自我投资,开始做副业,搞 " 传道授业 " 的活。

一是去北大讲堂,给北大研究生讲课。二是出书立说。杨百万写的《要做股市赢家》荣获 2007 年 " 最佳商业图书 "。三是联合自己的儿子,开发出一套杨百万决策操作系统,也就是股票分析软件。这就纯属于利用个人名气割韭菜了。

在中国石油的投资上,杨百万就被盛传栽了个大跟头。老股民都知道,中石油在上市时,市值巅峰达到 8.9 万亿,但如今只剩 0.95 万亿,市值蒸发 90%。杨百万的 "A 股神话 " 也就在此被打破。

从杨百万的一生来看,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深刻地绑在了一起。国库券投机,赚到第一桶金,又通过股市实现了财富翻倍。

但在大牛市过去之后,杨百万也一样栽跟头。至于后来出书、卖软件,更是金融圈里的常规操作。

杨百万的一生有其传奇的地方,但也有其平凡的地方。但 " 杨百万 " 这个名字,却是扎扎实实地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烙上了一个深深的烙印。它穿越了中国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从牛到熊,再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的全过程。

ZAKER 新闻出品

文 / 肖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