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15日晚间,中国MRO采购服务平台震坤行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MRO赴美第一股”。
震坤行创立于1996年,以MRO代理商起家,2014 年正式更名为震坤行工业超市(上海)有限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MRO采购和管理服务,并为行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数字化和履约解决方案。
今年3月30日,京东集团旗下MRO采购服务平台京东工业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申请,为国内MRO平台赚了第一波热度。
震坤行的成功上市,将这波热度推向了新高。
借此机会,我们来讲一讲,MRO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市场?随着供应链模式的升级,MRO物流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哪些物流企业有机会入局?
1、超3万亿元规模的MRO是一个怎样的市场?
MRO是Maintenance(保养)、Repair(维修)、Operation(运营)的缩写,通常指工厂或企业对其生产和工作设施、设备进行保养、维修,保证其运行所需要的非生产性物料。例如,车间里常看到的工具、润滑油、油漆、焊材、磨料磨具、劳保用品、五金配件、运输工具、仓储设施等生产需要的辅助材料和消耗材料。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工业供应链市场,有超30万家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等多类型企业齐头发展,对MRO产品的采购需求也持续增多。
震坤行在其招股书中表示,以销售额计,2022年中国MRO采购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为3万亿元人民币,为美国的三倍多,且预计于2027年将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5.8%。过去五年里,我国MRO行业的一级市场持续获得多轮投资。以震坤行、京东工业、鑫方盛、西域、工品一号等为代表的企业均受到了投资者的关注,也侧面印证了行业旺盛的发展态势。
以震坤行为例,自成立以来,公司共公开了9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69亿元人民币,也是目前行业内融资最多的公司,背后投资方包括钟鼎资本、元生资本、腾讯、老虎基金、经纬创投、君联资本、云锋基金、壳牌等。
不过,比起欧美市场,我国的MRO产业链条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尚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
MRO模式于上世纪20年代左右起源于欧美,在90年代末传入中国。当时,固安捷、欧时等欧美MRO采购巨头首先提出集约化采购模式,将人力、财力、物力、管理等生产要素集中起来,进行统一配置。后来,这些企业又搭乘着互联网、数字化浪潮向电商化平台转型。这一批海外头部厂商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每年营收均接近百亿元,毛利率普遍稳定保持在30%上下,甚至超过50%。
与之相比,我国的MRO市场相当分散,绝大多数的比重还是被“五金店式”的传统供应链模式占据。
京东工业在其招股书中表示,京东工业2022年全年收入为141亿元,市占率排名第一,却也仅为4.1%;震坤行营收83亿元,排名第二,占比不足2%。
2、集约化电商模式的兴起,将“仓配一体化”的履约方案引入MRO领域
我国的MRO供应链发展至今,经历了从传统模式到集约化电商模式的进化。
在传统供应链模式中,商品要经历“生产厂家—品牌商—省级代理—市级代理—五金商城/小贸易商—工厂用户”的流通过程,不仅存在时间耗费大、价格不稳定、售后成本较高等弊端,MRO供应商也普遍存在规模小、品种少、管理欠规范、价格不透明、中间环节多、品类繁杂、采购分散、仓储投入费用高等问题。
但在密集且多样化的产业需求下,传统采购模式不仅会耗费员工外出采购的时间成本,也无法保证质量、价格和采购效率的稳定;同时,五金商城也无法满足多样化制造企业对成本、专业上的个性化需求。
为了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和物流履约能力,MRO集约化采购平台由此诞生。
电商平台从品牌商或代理商接收商品,直接送达工厂用户,并通过先进的IT技术,集中采购、生产、配送等环节实现快速反应,加强了同一供应链中厂商的协作。平台承担采购代表、销售代表、物流代表三重角色,实现了MRO供应链上的供需一体化。
与传统模型相比,电商平台的出现不仅优化了采购链条,更简化了物流流程。
MRO工业品SKU相当多,且供应商和客户多为制造型企业和生产车间,地理位置分布相对分散。所以,在传统供应链模型下,MRO的物流环节相当复杂。
传统模型的物流方式为:单一品牌区域供应商会根据本区域客户的需求提前备货,通过干线运输的方式,将大批量、单一品种的货物集中入库,再委托快运、快递企业,将商品配送至客户。
电商模型兴起后,为了提高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和客户履约能力,这些MRO采购平台开始在工业区附近布局仓储物流设施,以加快履约反应速率。
2018年,震坤行成立了主打“仓配一体化”能力的子公司坤合供应链,通过自营仓配模式提升履约效率。
震坤行的仓库网络可以分为三个层级:中心仓、省级仓、前置仓。从2020年开始,震坤行在客户比较集中或大客户比较密集的地方设立了服务中心仓,之后又扩散辐射范围,布局省级仓和前置仓;2021年,公司又上线了智能履约系统,利用科技手段优化交付路径。
数字化系统和仓配网络的有机结合,使得震坤行能够对客户的日常交付以及紧急补货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发展至今,震坤行已经建立起了全面的履约网络,配送服务覆盖了中国大多数的主要工业中心。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震坤行的履约网络包括30个存储和大宗运输配送中心、96个快速产品配送中转仓库,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甚至端到桌面的“最后一英里”履行服务;公司还投放了4000多台EVM智能自动售货机,满足客户现场订购的需求。
为了解决MRO集采模式的履约问题,京东工业也提出了“万仓合一、万单合一”的理念,仓储网络包括企配中心、京工柜、前置仓,以及智能移动仓。
“万仓合一”是指京东工业与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的仓储系统协调,进行库存的全面社会化管理;“万单合一”指的是智能整合客户订单、集中履约,让客户能够监控及管理大量订单及物流。
基于此模型理念,京东工业于2021年为地处偏远的白鹤滩水电站建立了企配中心,解决了当地物资采购管理涉及物资种类众多、采购规模庞大、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履约交付难以保障的问题。
3、什么样的物流企业可以瓜分到MRO这块蛋糕?
虽然现阶段,我国的MRO供应链数字化市场渗透率低,但其可发展、高增长的特点,给想要入局的物流领域玩家带来了机会。震坤行招股书显示,2022年,中国工业供应链市场的数字化渗透率仅为5.2%,但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12.9%。
MRO工业品涵盖了五金工具、机械设备、电气产品、仪器仪表、办公用品、安全用品等众多类别。除了品类繁多之外,大多数MRO工业品还具有不怕磕碰、无需温控储运、重量体积规范、单件价值较小等特点,几乎所有可以承担运输业务的企业都满足MRO的入局门槛。
市场主流的传统供应链模型中,普货物流企业(包括专线)是MRO物流的主要运力提供商,大多数订单只需要负责交付,并无严苛的时效和计划性要求。
电商平台兴起后,客户采购频率高、需求不稳定、订单分散等供应链特点在大数据统计下显现出来,“仓配一体化”的物流布局又给更多的区域性物流仓储、短途运输、城配企业提供了扩展业务领域的机会。
运联智库与业内人士沟通时得知,快递仍是MRO集约模式中占比最高的物流模式,约占全部包裹量的60%-70%。
震坤行的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几乎包括了我们熟知的大部分物流企业,包括“三通一达”、极兔、德邦、顺丰、荣庆等,涵盖快递、快运、合同物流、专线、城配等各种细分领域。
今年6月,在京东工业首次推出B端物流承运平台的时候,也将德邦、圆通、京东三家物流公司确定为第一批三方合作伙伴,随后逐渐扩大覆盖范围。
京东工业的招股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我国MRO市场存在供应端分散、分销层级冗杂、仓储与物流服务供应商之间协调不佳、末端交付设施不足等问题。这些因素导致了客户需要承担高昂的履约成本。
MRO的履约痛点,正是这个蓝海市场给广大物流人的积极的信号,就看谁能接住这根橄榄枝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