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
一场油气工程技术盛宴在京举行
工程技术研究院
以“‘工’启新程 ‘研’领未来”为主题
发布了“中油工研”技术产品品牌
及10项创新成果
集中展现我国油气工程技术领域
在高端装备、尖端工具
核心助剂和工业软件等方面
取得的重要突破

此次发布的“中油工研”品牌分为五大系列,重点推出了10项创新产品,分别为:
装备系列“昆仑·凌锋”——电驱自动化连续管作业装备、全电驱精细控压钻完井系统;
工具系列“昆仑·凌珑”——超硬材料复合片和高端PDC钻头、高性能膨胀管及配套工具;
油化品系列“昆仑·凌泽”——抗温240℃固井水泥浆体系、230℃高性能低腐蚀酸液体系;
软件系列“昆仑·凌智”——SmartDrilling V1.0钻井软件;
技术系列“昆仑·凌越”——高精度磁导向钻井技术、抗温240℃抗高盐钻井液技术、恶性井漏治理技术。
其中,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工程院孙金声院士表示,发布的全新品牌和10项创新产品,既是工程技术研究院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更是响应“向地球深部进军”号召的实际行动。

此次发布的品牌和创新产品,是工程技术研究院推动技术产品“品牌化、系列化、国际化”、全力打造行业知名品牌的关键举措,对于提升我国油气工程技术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电驱自动化连续管作业装备”实现了快速、高效、自动化作业,大幅提升了现场施工效率,引领我国连续管技术发展方向。“超硬材料复合片和高端PDC钻头”突破了关键超硬耐磨材料,自主研制了高效PDC钻头,成为破碎深地极硬岩石、提升钻井速度的“铁齿铜牙”。“抗温240℃抗高盐钻井液技术”和“抗温240℃固井水泥浆”攻克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成套井筒工作液体系,支撑了国内首口万米深井——深地塔科1井打成打好,为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高端技术利器。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焕泉表示,无论是装备的智能化革新,还是MGD磁导向钻井工具的厘米级精度突破,都彰显了瞄准世界前沿、定义新技术标准的前瞻思维。抗240℃高温系列产品,直面深地等极端工况挑战,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向地球深部进军提供了“国之重器”。从基础材料创新到全流程数字赋能,形成了“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应用一代”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工程技术研究院锚定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发展目标,突出研发中心定位,坚持“支撑当前”和“引领未来”同向发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水平。
在国内,破解了深层与非常规油气高效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难题,支撑保障“两深一非”油气资源高效勘探、效益开发,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快速发展。
在海外,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39项技术产品高效支撑中国石油国际油气合作项目,覆盖中东、中亚、非洲等20多个国家、地区,为提升中国油气工程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品牌及创新产品发布后,开展了钻完井工程技术学术交流,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深层超深层与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数智化新技术等多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分享,研讨了下一步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攻关方向。
图/文:记者 刘志平 通讯员 金艺编辑:杨子仪责编:栾奕审核:向爱静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