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老钱风”示人的品牌拉夫劳伦,可能不会想到自己会有沦为“凑单神器”的一天。
10月21日,淘宝“双11”的第一波尾款日,拉夫劳伦官方旗舰店的商品突然被大量抢购。动辄1980元一件的针织衫,都有数千人加购。到最后一小时,甚至连270元一双的袜子都显示“售罄”。
听上去本是件好事,但其实背后另有缘由。
因为这其中大部分的购买是凑单的,最终会以退货收场。
所谓凑单,就是为了满足某个优惠条件,在原本想买的商品之外,同一订单里下单一些其他商品,从而让自己原本的订单能拿到更多的优惠。
消费者为了满减优惠,把拉夫劳伦拉过来做了搭子。一旦优惠到手,这些货物又会以“七天无理由退款”的方式退回给商家。据媒体报道,拉夫劳伦此次在淘宝的“双11”的GMV超过16亿,但退货率却达到了惊人的95%。
很多人或许会感到奇怪,支持满减的商家那么多,高单价的物品也不少,为何这个看起来浓眉大眼的马球Boy成了那个“被选中的倒霉蛋”,被消费者们一薅再薅?
这与淘宝设置的满减机制有着密切关系。首先是基础的“跨店满300减50”且上不封顶,而后针对88vip会员,淘宝给出了“满7000减560”,“3000减240”这类大额满减优惠券。重要的是,两种优惠可以叠加使用。
为了使优惠最大化,消费者们需要先拿到基础优惠,然后再凑单到大额满减,一些“不参加基础优惠活动,只参加大额满减活动”的高单价店铺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拉夫劳伦,精准地符合条件。店铺不支持满300减50,但支持88vip的大额满减;店内的很多款单价在1000+,非常适合凑大额满减;此外拉夫劳伦的退款十分干脆,基本秒退。
尝到甜头的热心买家们,整理好自己的凑单经验,积极在抖音、小红书上向其他人传授。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屡试不爽的拉夫劳伦成了坊间的“凑单神器”。
事实上,沦为“凑单神器”并不止拉夫劳伦。在往年的双十一活动中,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几家“倒霉蛋”。有些品牌是因为今年做了一些影响观感、得罪消费者的事成为了消费者的泄愤工具。有些品牌则单纯是因为退货快捷,方便消费者们凑单。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利用自身的权益,看似并不存在什么过错可言。但这件事对于拉夫劳伦来说,确实成了一件无妄之灾——无缘无故地出现了大量退货,货物受损不说,还占用了大量库存,退货率太高的话甚至还会影响到店铺的搜索权重。
如果买家没错,卖家也没错的话,那出现这种相当不公平的事究竟是谁的错呢?
不难溯源,问题出在淘宝的这套满减制度上面。
淘宝的电商业务发展至今,几乎每年“双11”的优惠制度都会被诟病一轮。玩法越来越复杂,套路越来越多,消费者为了三瓜两枣的实惠往往要使出做奥数的劲。
疲惫的消费者们玩腻了,不愿和平台玩了,也慢慢琢磨出一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方法。你核心不就是满减嘛,那我索性就凑单拿优惠呗,拿到了我就退货。
实际上,淘宝对于这一套措施也并未加以阻止,默许了其存在。通过短时间的多卖货,平台拿到了更好的数据,消费者轻松获得优惠,提升了满意度和使用黏性,何乐而不为呢?至于那些沦为“满减神器”的商家们,那就牺牲一些,就当是让出一部分利润。
但如果我们深入思考,这样的规则真的是对大家好么?
为了凑单满减而超额交易的行为,事实上是把消费者逼成了“作恶的人”,把原本只想获得实惠的顾客变成了自私的共谋者。这是消费者在历经长期复杂的优惠玩法后的一种反抗,但同时也是一种堕落。它对那些无辜的商家造成了伤害,而那些商家也只是普通的谋生的人,又为何要遭受这些呢?
被伤害的商家们是否会因利益受损而放弃经营,又是否为了利益会更加狡猾地把损耗成本再移嫁给那些老实的、不退货的消费者?
归根结底,平台设计出一种狡猾的交易机制培养出一批狡猾的消费者,狡猾的消费者又催生出一批狡猾的商家。这样的机制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这种环境下只有老实的买家和卖家会吃亏,最终劣币驱逐良币只会是时间问题。
而在社交平台上面,这类玩法甚至还会演变出一些更加恶劣的行为。有些商家为了商业竞争,还会故意发帖,“传授”大家可以去哪些商家凑满减。而那些被宣传的商家往往是其竞争对手。
原本是为了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多实惠,商家获得更多订单而诞生的满减制度,如今却成为了糟糕环境的始作俑者,不得不让人感到唏嘘。
淘宝不知道满减机制被滥用了么?显然不是。天下苦“满减”已久的说法由来已久,平台不可能不知道。那为何淘宝还要坚持这套所有人都会受害的机制呢?
答案或许是,和买卖双方一样,平台也被困在这个机制中了,无法挣脱出来。
作为传统电商,淘宝除了应付京东的竞争,目前拼多多和抖音电商的来势汹汹也使其四面受敌。“双11”搞了这么多年,实际上已经很难讲出新故事了,那就只能把眼前的故事讲得更好。
电商间的竞争,核心就是GMV。它像个指挥棒,大家都在往一个方向进发,高管做不好调岗,一线员工做不好裁员,没有人可以独立于系统之外。虽然被商户被退货,但只要有过成交,产生过GMV,就会被记入淘宝双11的数据里。平台为了数据好看,即便知道是鸩,也得狂饮,目的就是解当下之渴。何况这还是一杯被饮了十几年、被验证过长期有效的鸩。
但我们需要清楚的是,一个企业除了谋求利润之外,同时它也背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一家追求活102年的公司,或许更应如此。如果这个企业拥有着数以亿计的用户,但不给于正确导向,反而使其困在某个机制中,培养出一大批“被迫狡猾”的坏用户的话,那它的社会责任又体现在哪儿呢?
让优惠直白一点,让打折简单一点,少一点套路和价格歧视,多一些真诚与童叟无欺。这些事,应该并不难。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