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球化不会因疫情终结——访牛津大学全球化与发展教授戈尔丁

专访:全球化不会因疫情终结——访牛津大学全球化与发展教授戈尔丁
2020年04月03日 11:21 新华网

  新华社伦敦4月2日电 专访:全球化不会因疫情终结——访牛津大学全球化与发展教授戈尔丁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 顾震球

  牛津大学全球化与发展教授伊恩·戈尔丁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专访时说,新冠疫情不会终止全球化,相反它凸显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而应对这样的挑战,全球还应作出更多努力。

  戈尔丁是牛津大学马丁学院创始理事,专注于全球化与发展研究,在其《缺陷的蝴蝶效应——全球化怎样带来系统性风险及如何应对》以及《大发现时代》等著作中,他曾提出,全球化会促进合作与发展,但彼此关联性也会带来新的威胁,比如加速全球性流行病的扩散等。

  “我认为这次疫情可能会成为改变全球化特点的一个因素,但是不会给全球化画上句号。”戈尔丁说,短期看,尽管疫情会减缓跨境贸易、投资、旅行等活动,但疫情过后,这些都会恢复甚至反弹,而且“疫情期间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可能加速全球化进程”。

  他认为,未来全球化会呈现出更多数字化、金融化、去产品化等特征,并且此次疫情已经加速了这些趋势的发展。

  戈尔丁说,供应链碎片化趋势在此次疫情前就已达到顶峰,主要原因包括自动化和3D技术发展、商品交付时间变短、商品个性化和保护主义发展等,这一切都让企业到更接近市场的地方生产。

  正因为这样,全球化步伐可能会在一些地区放缓,但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在亚洲,特别是中国。戈尔丁说,因为这里有“巨大的、快速增长的市场,不断吸引全球投资,而且会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因此,他认为,全球化趋势会继续,而且重心会转向亚洲。未来美国和欧洲国家会持续加强对亚洲国家的投资,因为其拥有“巨大市场和不断增长的收入”。

  “在全球化加速趋势下,应对全球性危机更应强调国际合作。”戈尔丁说。他称赞中国在支持和帮助全球抗疫方面作出的努力,认为“中国作了突出贡献”,而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非常正确”,特别是在应对新冠疫情这样的全球性挑战时刻。

  他同时认为,各国应作出更多努力,比如在资金投入、医疗资源部署以及债务减免等方面,尤其是针对不发达国家。

  长期来说,戈尔丁认为,应加快建立全球预警系统,及时跟踪检测潜在传染源,尽可能防止下一次大流行病的发生。此外,还应加强全球医疗应急反应和疫苗研发合作。

  戈尔丁还强调,大流行病只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之一,此外还有气候变化、抗生素耐药性、金融危机等。“其他挑战或可通过大国合作解决,但应对大流行病,不仅大国间要加强合作,每个国家也都要参与。”

  为此,在秉持多边主义的同时,要加强对现有国际机构的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让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戈尔丁指出,这次疫情是对全人类的一大挑战,全世界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建立更加紧密、负责的全球合作,做到未雨绸缪。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