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上海人工智能“底座”建设 图灵奖获得者献策认知智能新可能

加快上海人工智能“底座”建设 图灵奖获得者献策认知智能新可能
2020年07月11日 20:25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7月11日电(冯丽)7月9日至11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在上海召开。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从“感知智能”迈向“认知智能”,让机器实现“理解、推理、决策、可解释”的认知智能正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和趋势。AI能否更智能,认知智能技术的突破是关键所在。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正在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11日上午,在华院数据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简称“华院数据”)主办的“认知智能 改变世界”主题论坛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举办,能够加速推进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尤其在基础理论、算力算法、场景应用等方面加强产学研协同发展,加快上海人工智能‘底座’建设。”

    海内外多位认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齐聚论坛,围绕意识、推理、类脑、计算等前沿话题,对认知智能领域进行全方位解构,共议认知智能的无限新可能。

    图灵奖获得者曼纽尔·布卢姆及其夫人丽诺尔·布卢姆发表主题演讲。新华网发

    1995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名誉教授曼纽尔·布卢姆(Manuel Blum)发表《通向意识AI——受神经科学启发的计算机架构》的主题演讲。曼纽尔·布卢姆认为,有意识图灵机的目的不是计算不可计算的函数,也不是为了更有效地计算函数,而是为困难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意识图灵机是一种受神经科学启发的计算机架构,其中意识(体验)是架构的中心。”曼纽尔·布卢姆说。

    通用人工智能研究与传统的人工智能研究有所不同,更注重智能系统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对环境的适应来完成各类任务,因此这一研究也更为广泛地涉及到逻辑、语言和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智能背后最核心的点是一个基本原理,在知识和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实现对环境的适应。”美国天普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教授王培说。

    类脑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由“弱”向“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已成为全球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前沿阵地。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林伟认为,数学、模型、算法对类脑智能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图为论坛现场。新华网发

    此外,论坛期间,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大数据联盟及华院数据联合主办的第五届BOT数据智能创新应用国际大赛正式启动。今年的大赛在延续“数据智能+关注科技创业综合赛道”的前提下,全新打造“智慧医疗”“智慧工业”和“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创新赛道设计,助力上海建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高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