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图灵奖得主,能与上海擦出怎样的火花

7位图灵奖得主,能与上海擦出怎样的火花
2020年07月12日 09:41 新华网

    朱迪亚·珀尔,2011年图灵奖得主,贝叶斯网络之父,他是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邀请的7位图灵奖得主之一。

    然而,2017年底美国加州长滩的一次机器学习顶级论坛上,朱迪亚·珀尔的报告会几乎无人问津。另一位大学教授拍下空荡荡会场中珀尔教授的落寞神情,称“这是一个令人难过的场景”。

    近年来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这并非个案。朱迪亚·珀尔的落寞照片在网上传播后,当时就引起国际业界的激烈争论。学术界批评人工智能行业就像是“炼金术”,实践跑在了理论的前头,很多人不想从“炼金术士”变成“化学家”。

    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前,中国唯一一位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就曾特地提出希望:上海尤其需要在前沿交叉研究和基层研究方面有所作为。

    大会开幕当天,姚期智打开他极简风格的PPT,讲述人工智能的三个新方向——神经拓扑结构、隐私保护学习、可控的超级人工智能。他通过非专业人士难以理解的数理模型,毫不吝啬地向公众分享深邃思想。

    姚期智说:“现在做的理论研究,一定会在未来某一天推动巨大的进步。”

    事实上,科学技术史上发明创造先于理论的情况比比皆是:飞机上天先于空气动力学,无线电发明先于信息论。二战时,图灵本人为破译纳粹密码系统,参与研制世界上最早的电子计算机时,计算机科学理论尚未形成。

    今天,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人工智能所涉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上,仍存在巨大的空白和盲点。比如机器学习依然是依靠穷举统计方式改进其性能的缓慢过程,一系列本质性的障碍,仍横亘在全世界面前。

    场景应用、赋能百业,意味着人工智能发展的广度;而基础研究、科学理论,决定着人工智能进步的深度。连续三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一次次传递这样的思想。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当人工智能的一些重大本质规律得到揭示后,它对世界带来的改变,会远远超过今天的格局。

    同时,科学理论即使远未达到完美,在其一步步地探索、进化过程中,也能迸发出巨大的能力,推动人工智能现实应用的跨越式发展。2005年,姚期智在清华大学创办了著名的“姚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如今从“姚班”里走出的人才,正活跃在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前沿,一批技术领先的独角兽公司就是由“姚班”学生创立。

    三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加入其中的图灵奖得主不断增加。他们看到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决心,也看到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正是人工智能在深度和广度同步突破的希望所在。“5年内能解决的问题留给大厂,在上海研究人类20年后的难题。”姚期智带领的研究团队正扎根上海,他们的话里,流露出对自己和这座城市的坚定信心。

    今天上海的人工智能行业,既集聚国内外“大厂”,又为基础科学研究者留出充足的舞台空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会场内外,前沿理论和大规模的产业应用互为支撑,互相催化,创造出价值巨大的化学反应。此次大会期间,一位知名教授兼创业者评价:对比其他人工智能产业领先的城市,上海的最大优势是产学研高度结合,知识、数据、资本,在这座国际化城市中融合交织。

    三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之后,上海完全有理由把目光投向更远处。这里,可以不再让珀尔教授落寞,可以汇聚最智慧的大脑和最丰富的应用,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记者 徐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