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衣物分成15类,价值大不同

旧衣物分成15类,价值大不同
2020年07月15日 08:40 新华网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分类越细越有价值。但长期以来,受限于收运量难成规模、分拣场地紧张、收运及分拣成本高等问题,一些低价值可回收物的收运处置成本倒挂,陷入没人收运更没人分拣的尴尬。

    近日,上海市区首条可回收物精细化分拣流水线在杨浦区投运,设计分拣能力为180吨/日。可回收物经由这条半自动人工分拣流水线,被细分成近40个品类,分别压缩打包后,直送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变废为宝。

    二道细分脱胎换骨

    昨天8时30分,记者跟随一辆满载的中型集卡来到民星路上的“爱分类爱回收”可回收物分拣打包中心。

    工作人员打开车后盖,将一袋袋打包好的可回收物过秤记录,随后将可回收物倾倒在料坑内。随着传送带慢慢转动,可回收物被送至“二楼”。20多位分拣工站在传送带两侧,把自己负责分拣的三到四种可回收物挑出来,收纳到身旁“精分袋”内,或直接投掷进附近下料口。料口底部的坑位内停放着移动式收集筐,收集筐满后,由专人推至流水线后侧的打包仓库。各种可回收物被压缩成立方体,等待运往下游。

    “这只是第一道粗分。”爱分类爱回收上海末端运营主管李成华说。有些可回收物经第一道粗分,已经符合末端处置企业的收购条件,有些则要进入第二道细分流水线才能“脱胎换骨”。比如衣物,经过两条人工流水线,分拣为夏装、冬装、牛仔、羽绒服、毛衣毛线、毛绒玩具、丝棉被、拉链、床上用品等15个小类。

    “分类和不分类,价值大不一样。”李成华表示,不分类的衣物叫“统货”,目前市场收购价1000多元/吨,细分后,上述15个小类里最普通的品种,收购价也能翻倍;价值较高的棉被内胆,可以卖到1万多元/吨。通过分类,可回收物能达到末端循环利用的要求。比如,拉链拆解下来的金属部件可提炼铜;腈纶类织物可提炼化学原料铵盐。

    形成规模薄利多销

    分拣的人工成本,让许多可回收物中端企业望而却步。目前上海具有精细分拣功能的两网融合场站仍是少数,大多资本只介入可回收物收运,且只收运对精分程度要求不高但价值较高的可回收物,如金属、纸板等。

    可回收物分拣打包中心为何敢这么细分?

    首先是回收量要形成规模,才能“薄利多销”。爱分类爱回收CEO陈静晔透露,该企业在上海铺设近3000台智能回收机,平均每天收集可回收物200多吨。

    其次,精算物流。伴随可回收物收运量不断增长,收运成本快速增长,成为最“烧钱”的一部分。“每次收运时,能否让车少跑一点路,多载一些货,这些细节决定成败。”陈静晔表示,公司开发物流精算系统,借助大数据精简物流和人力,比如优化收运车的线路,出车一次尽量覆盖更多小区,尽量满载而归,从而降低运维成本。

    第三,有符合条件的中转、分拣场地。在杨浦区支持下,爱分类爱回收的两网融合中转场站基本覆盖该区大多数街镇,使该区域内可回收物的短驳成本大大降低。记者 陈玺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