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大理宾川姑娘返乡卖大蒜 一天卖出50吨

24岁大理宾川姑娘返乡卖大蒜 一天卖出50吨
2021年07月15日 10:29 新华网

晏林英刚刚引进了一条大蒜分拣流水线,单日可完成50吨分拣任务。

去年疫情期间,晏林英宅在家里上网课,并尝试开网店卖大蒜。

  刚刚拍完毕业照,晏林英就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毕业礼物:自己创立的电商项目获得了“第七届全国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的校区大奖。

  今年24岁的晏林英毕业于西南林业大学,老家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这里地处金沙江河谷地带,常年光照充足,气候干热,被称为“天然温室”,适宜种植咖啡和水果,尤其盛产大蒜,是我国大蒜的重要产区之一。当地孕育出的紫皮蒜皮薄瓣大,蒜香浓郁。

  晏林英此次的参赛项目就与大蒜有关。去年疫情期间,当地的大蒜一度滞销,宅在家里上网课的晏林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在拼多多上卖大蒜。最初的时候,每天顶多三五单,摸索出电商运营的窍门之后,店铺的订单持续飞涨,单日销量最高超过15吨,为当地很多农户的大蒜打开了销路。

  返校之后,晏林英就带着自己的“大蒜项目”参加了比赛,就是这样一个土味项目最终脱颖而出,拿下了西南林业大学校区的第三名。

  获奖的当天下午,晏林英就从昆明赶回了宾川县小乔甸村。今年以来,当地大蒜的电商行情持续走高,日均超过一万单,整个上半年的销售额更是突破了3000万元。这导致团队的人手严重不足,晏林英只能亲自上阵,打单打包,分拣发货,每天忙到抽不开身。

  (一)

  “10天卖了500多吨,电商的单量怎么会这么大!”今年春节期间,晏林英的店铺订单量一度暴涨至4万单,这也让她的父亲晏必军有点始料不及。

  50多岁的晏必军在大蒜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最初只是替别人打工,干了5年多的代收,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就着手成立了经销大蒜的农业合作社,转而为各地的客户供货,并把线下档口一度开到了广州、贵阳和昆明。

  随着生意盘子越来越大,晏必军经常感到力不从心,也有意把女儿作为接班人来培养,但女儿最初的心思显然不在农业上。

  “每年大蒜上市的时候,爸爸都试图教我怎么分辨大蒜的品种,如何判断市场的行情,但其实压根儿没放在心上。”晏林英说,大学时选了工商管理专业,本打算毕业后可以去大城市闯一闯,从来没想过要回来卖大蒜。

  但疫情后的市场变化,让晏林英转变了想法。

  疫情暴发时,正是宾川大蒜开始上市的时节,外地的收购商进不来,当地的大蒜卖不出去,晏林英自家的仓库也积压了不少库存。

  受疫情影响,还在读大三的晏林英宅在家里上网课。那段时间,晏林英发现家里网购的需求大增,生活用品大部分都来自网上,便萌生了开网店卖大蒜的想法。

  “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好在拼多多的开店流程还比较简单。”晏林英说,网店开起来之后,因为不会运营,每天能卖个三五单。

  女儿终于对自家的生意燃起了兴趣,本该让父亲感到欣慰,但晏林英却一头扎进了电商,这在晏必军看来,完全瞎折腾,便不断地给女儿泼冷水:“你搞一个小网店,能卖出去多少?我发市场档口,一挂车就是30吨!”

  父亲的话儿不仅没有打消晏林英的念头,反倒激起了她的轴劲儿,偷偷跑到昆明的电商公司打工,做了两个多月的运营助理。

  从电商公司“偷师”回来之后,晏林英逐渐摸索出了电商运营的门道,店铺的单量也慢慢有了起色,从每天三五单增长至4000多单,最多的一天,一共帮助合作社的村民卖出了15吨大蒜。

  当滞销的大蒜卖出去之后,合作社的村民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真正触动了晏林英,也让她下定了决心,毕业之后要回来继续卖大蒜。

  (二)

  做电商的第一年,晏林英虽然成功打开了缺口,但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平台的排名也在腰部徘徊,核心的问题出在了她的父亲身上。

  看着女儿的电商做出了一点名堂,晏必军的态度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还是放不开手脚让女儿自己单干。

  “同样的大蒜,电商没有中间的经销环节,所以价格要比线下市场便宜很多。”晏林英说,父亲做了多年的线下市场,把每一单的利润看得很重,一直不肯降价。

  为了防止女儿私自改价,晏必军还经常打开女儿的店铺,把每个链接都点开查验一番。

  “与传统模式不同,电商的逻辑就是薄利多销,销量上来之后,后期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晏林英也多次跟父亲讲述电商的玩法。

  2020年下半年,由于大蒜售价卖得比别人高,晏林英的店铺销量也一直徘徊不前。

  关键时刻,晏必军及时转变了思维。“看到平台其他商家卖得那么热闹,就觉得自己的想法,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晏必军说。

  今年大蒜上市时,晏必军不仅改变了售价策略,还把大蒜的渠道重心也转移到了电商平台。

  在父亲的支持下,晏林英第一时间对大蒜进行降价,效果也立竿见影。春节期间,店铺订单日均超过4万单,单日销量超过50吨。截至今年6月底,店铺的销售额累计超过3000万元,远远超过了父亲的线下市场。

  “广东一直是宾川大蒜的重点市场,前一阵子的疫情反复,导致线下的经销商走不动货,也多亏了电商。”晏林英说,今年店铺的销售额预计可以超过6000万元。

  见识了电商的威力,晏必军也开始思考如何把电商做得更好,在他看来,中间环节至关重要。

  往年宾川大蒜上市时,各地的商贩就蜂拥而至,低价收取村民的大蒜,转手再高价卖出,赚取中间的差价,晏必军此前也经常从小贩手中收购大蒜。

  今年开始,晏必军改变了策略,先后成立了三组采购,到田间地头收购大蒜,为了就是打掉中间的差价。

  “每个环节省一点,成本就下来了。这样村民可以多卖钱,消费者也能多省钱,两头都受惠。”晏必军说,今年的采购量还是跟不上,接下来要培养更多的采购员。

  在大蒜行业摸爬滚打了一年多,晏林英对父亲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原来卖大蒜也并不容易,仅仅是大蒜的品类就充满了门道儿,红蒜和白蒜在哪个地区销量最好?独头蒜和分瓣蒜应该怎么定价?这里面都是学问。

  父亲的行为也潜移默化影响着晏林英。在晏林英的记忆里,小时候家里的房子经常漏雨,但父亲却不管不顾,反倒借钱买了一部大哥大、一辆摩托车,这让她一直充满疑问。

  “当时非常不理解,现在才知道他是为了跑业务,而跑业务最重要的是效率。”晏林英说,今年以来,店铺单量暴涨,发货的压力就很大,后端分拣、打包的效率至关重要。

  前不久,为了保障及时发货,晏林英引进了当地第一条集大蒜分拣、封箱和贴标于一体的全自动流水线,单日可承载50吨大蒜分拣任务,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进一步降低了中间的人工成本。

  (三)

  当前,晏林英已经是平台大蒜品类TOP1的商家,而现在最让她头疼的是电商运营人员严重不足,团队只有两个运营、四个客服,店铺一旦爆单,根本忙不过来。

  就在晏林英把团队建设提上日程的时候,父亲却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晏必军建议女儿搞一个“电商创业园”,在自家仓库单辟一块区域,改造成办公场所,并为当地的年轻人提供办公设备和大蒜货源,让他们自己干,利润甚至也可以让年轻人拿大头。

  据宾川县电商协会副会长张云鑫介绍,当地的电商基础并不差,仅协会的注册会员就超过200家。其中,90后商家占比超过三分之二,但商家的规模都不算大,核心的原因就是基础比较薄弱。

  “我个人其实很幸运,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创业的起点比较好。”晏林英介绍,当地的很多年轻人有运营的技术,但缺乏供应链基础,如果能够整合他们的能力,一起加入电商创业的大军,宾川的大蒜产业有机会再上一个台阶。

  今年“618”期间,两位入驻仓库的电商主播纷纷爆单,单日销量突破2000单,为“电商创业园”开了一个好头。

  其实,对于晏必军来说,带动家乡的产业发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2008年,大蒜生意刚有起色的时候,晏必军就联合当地5位村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并按照社员的积分贡献率,每年都进行分红。截至2020年底,合作社吸收的社员已经超过200户,当年累计分红超过70万元。

  陈永兵是小乔甸村村民,家里种了10亩大蒜,种子化肥都是自主采购。如果买到不好的种子,一年的辛苦都会打水漂。2019年,陈永兵加入了合作社,采用合作社的农资、种子和技术服务,种出的大蒜也由合作社统购统销。

  “加入合作社后,每亩大蒜的种植成本降低了1500元左右,而且在家门口就能把大蒜卖了,最后还能分红。”陈永兵介绍,去年自家的大蒜总共卖了10多万元,合作社的返利分红也达到6600元。

  据合作社的农资负责人介绍,仅2019年,合作社在农资采购环节就帮助近2000户农户,降低生产成本200多万元。而过去的一年,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平均每亩大蒜可以增值2000元。

  晏必军估计,今年合作社的分红将超过百万元,积分贡献率最高的村民至少可以分到两三万元。

  一周前,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等八个部委联合公布了“2020年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组织名单,晏必军创办的合作社成功入选该名单,成为国家级的示范社。

  “当时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就是想真心实意地带动一部分信任我们的村民脱贫致富。”晏必军说,现在女儿回来了,又有了电商渠道,这也让合作社更有信心了。(记者 王淑娟/文 通讯员 李新民/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