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已经是超级雷军了,小米能因此变成“超级公司”小米么

雷军已经是超级雷军了,小米能因此变成“超级公司”小米么
2025年03月27日 10:22 品玩

最近,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在创业时的一则小故事又被人翻了出来,这是一段差点让小米手机供应链走入“死亡螺旋”的往事:

大概10年前,三星半导体中国区的高层带着团队与小米供应链团队见面。在现场的PPT演示中,由于小米团队的态度不佳,而三星方面也十分强势,双方发生了激烈争执。三星团队的高层甚至直接拍桌子离开,并在会后将谈判过程愤怒地写入邮件,汇报给几乎所有三星总部的高层。最终,三星决定不再向小米供应当时产量极少、却炙手可热的AMOLED屏幕。

这场危机最终被推到了最后的知情者——雷军面前。后来,他多次通过中间人联系这位三星中国的高管,希望能进行一次当面沟通,但始终未能如愿。最终,他忍不住直接拨通了这位高管的电话,表示愿意随时飞过去当面赔罪。

最终,在见到这位合作多年的伙伴后,他们喝光了五瓶红酒,雷军拍着对方的肩膀连连表示“我们做得不对”。为了进一步表达诚意,雷军还几次飞往韩国三星总部道歉。最终,三星同意在两年后恢复对小米的供货。

这则发生在2016年的小故事被收录在小米的书籍《一往无前》中。人们之所以突然联想起这段往事,正是因为最近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与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在小米汽车工厂的一次见面。

左为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和高通公司总裁安蒙亲自访问了小米汽车工厂,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及集团高层接待了两位来访嘉宾。据称,此次两位合作伙伴参观了小米汽车工厂的生产线,了解了小米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进展。

来自韩国的消息指出,这场会议聚焦于小米电动车的潜在交易,而汽车零组件将成为三星未来的成长驱动引擎之一。

合作伙伴的见面互动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暗流涌动——十年前的专程飞去“陪酒道歉”,与如今的总部会长亲临探访,尽管消费电子公司和供应商之间本应是鱼水之情,但两家公司的地位似乎已经发生了改变。

小米这家最当红公司的魔力何以至此?

“雷学”超级旋风

近两年,科技圈和汽车圈一直在观察雷军的一举一动。

自宣布进入汽车行业以来,雷军在主流舆论中的讨论度大幅上升——过去仅仅局限于智能手机,与几家竞品公司形成竞争,而现在,他的影响力扩展到了汽车、新国货、BBA(奔驰、宝马、奥迪)对比分析,甚至是社交媒体上的一举一动都能引发行业热议。过去一年,雷军也非常善于用自己的方式搅动互联网圈的舆论风暴。

在商界,雷军的个人IP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存在。无论是发布会上的激情演讲,还是社交媒体上的亲民互动,雷军都能精准地调动用户情绪,使自己与小米品牌深度绑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尝试打造个人IP,但能达到雷军这种影响力的却寥寥无几。无论是在科技圈、互联网圈,还是汽车圈,都很难有人能够复制雷军的成功。

例如,很多汽车品牌的主理人开始学雷军打造企业家IP,希望复制他的流量效应,但几乎无人能够真正成功。

许多其他公司的市场部门人员,也曾妄想挖到一两个小米公司负责传播的关键人物,就可以瞬间获得“雷学”的流量密码。

然而,雷军的IP效应背后,被认为是他长年累月的用户经营能力。无论是早期在论坛与“米粉”们直接对话,还是后期通过社交媒体进行精准营销,雷军都展现出了超强的用户感知能力。

从早期的“雷布斯”称号,到B站鬼畜视频《Are You OK?》的意外爆火,再到如今在微博、抖音等平台的频繁互动,雷军横跨多个平台,似乎总能精准踩中互联网的传播节奏,将个人形象与小米品牌深度绑定。

在小米初创期,他已经能够完成数小时的直播答疑,将产品核心理念注入到公司价值观中;在小米集团上市期间,他承诺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将小米“厚道”价值观具象化;小米SU7亮相时,3小时的产品技术讲解轰炸用户心智,并勇敢对标保时捷的性能,这些持续的人格投射,使得用户在考虑购买小米产品时,实际上是在为“雷学”投票。

最近很多媒体也开启了对雷军创始人IP的讨论。核心观点在于:雷军打造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创始人IP,而更像是一种网红效应。“IP是思想的外化,需要理论体系支撑,追求长期价值沉淀。网红是业务的延伸,依赖即时流量反馈,追求短期势能转化。”

雷军恰恰是从一开始就“与用户交朋友”。当其他公司仍需要传播团队对内容进行把关时,雷军本人已经成为了首席产品技术官兼内容传播官。

雷军的独特性在于,他的IP塑造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带有极强的“真实感”。他既是产品技术出身的CEO,又是深谙互联网文化的“网红”,这种双重身份几乎无法复制。

业绩暴涨的小米集团

“雷学”在社交平台上的即时反馈,也催生了一种独特的产品设计商业模型。

例如,小米曾推出一款分区洗衣机,据说正是网友们在雷军的抖音评论区“许愿”后设计完成的。雷军将网友诉求转发,家电部门积极收集意见,最终推出了符合广大网友需求的产品。

今年央视315曝光卫生巾相关问题后,大量网友也在评论区集体“许愿”小米生产卫生巾。

雷军站上了风口,他的一举一动都成为行业焦点,而小米品牌也在资本市场迎来了一波新的上涨行情。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小米宣布进军智能电动车市场以来,其股价一路飙升,展现出资本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这一轮上涨不仅来自汽车业务本身,更是小米集团整体高端化战略的集中体现。从智能手机到AIoT生态,再到新能源汽车,小米的业务布局正在全方位向高端市场迈进。

3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4全年及Q4财报,创下史上最强年报。财报显示,2024年小米集团总收入同比增长35.0%至人民币365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41.3%,达人民币272亿元,创史上最强业绩。第四季度,小米单季营收首次破千亿,达人民币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是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同比增长最快的一季,刷新单季业绩历史记录。小米各项业务展现极强成长性。

坊间认为,过去一年,小米股价上涨的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智能电动车的布局:小米SU7的推出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标志着小米正式迈入高科技制造领域。
  2. 高端化战略升级:无论是小米15系列的市场反馈,还是AIoT生态的持续深化,小米正逐步摆脱“性价比”标签,向高端市场挺进。
  3. 供应链与研发能力提升:小米在芯片、算法、电池等核心技术上持续投入,为长期竞争力奠定基础。
  4. 资本市场信心增强机构投资者对小米未来增长潜力的认可,进一步推动股价上扬。

小米员工回顾这一两年的变化,认为“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雷军IP的爆发正是源自于从手机论坛时代就开始互动的“CEO即媒介”的能力延伸,“这一直是他本人在做的事情”;经营业绩的上涨,来自于小米持续加码研发投入,核心技术频获突破,“SU7 Ultra上打保时捷下踢BBA”是高端产品竞争力强劲,为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现在是过去的积累,专注当下才有可能铸造未来。人们总是喜欢讨论“十年前的军哥当面赔礼道歉,十年后的会长亲自来探访”这种时来运转的故事,我们也总是习惯总结倒推,现在的成功归结于过去的哪些方面。

其实都忽略了:是过去的长期积累在当下的阶段性表现。

另一个讨论是:如果流量经济消退,是否还能持续穿越周期。

也唯有长期主义才能穿越周期。回顾中国过去几十年的企业发展,每个时代都会诞生一批超级公司。从家电时代的海尔、格力,最早投入通信技术的华为,到房地产黄金期的万科、碧桂园,再到互联网时代的阿里、腾讯,每个行业都会催生领军企业。而现在,我们正处在智能汽车与 AI 变革的新时代,似乎一家新的超级公司也正在酝酿。

那么,小米是否能够成为新时代的超级公司?

从全球科技行业的格局来看,超级公司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 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苹果、特斯拉等科技巨头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关键在于长期的技术创新和强大的供应链掌控力。
  2. 品牌全球化影响力:超级公司不仅需要占领国内市场,还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3. 业务生态闭环:超级公司往往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业务生态,从硬件、软件到服务,全面覆盖用户需求。

从这些角度来看,小米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小米目前已经形成了智能手机、AIoT、智能汽车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并在技术创新上不断加码。此外,小米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在海外等市场均有较大影响力,这为其迈向超级公司提供了可能。

然而,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小米仍需在核心技术上积累更强的壁垒,例如芯片、自研系统等。同时,全球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小米需要在品牌高端化、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

小米似乎也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

9条评论|1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雷军真能处,当年低头道歉现在人家高管亲自跑工厂参观,小米这波翻身仗打得漂亮
3月27日13:00举报1回复
什么赔罪不赔罪的,别对雷总搞人身攻击
3月27日13:49举报回复
Hinata向日葵新浪网友
算是松了口气,没有到下跪道歉的地步!最终还是搞定了三星屏
3月27日13:47举报回复
最新评论
什么赔罪不赔罪的,别对雷总搞人身攻击
3月27日13:49举报回复
Hinata向日葵新浪网友
算是松了口气,没有到下跪道歉的地步!最终还是搞定了三星屏
3月27日13:47举报回复
雷军真能处,当年低头道歉现在人家高管亲自跑工厂参观,小米这波翻身仗打得漂亮
3月27日13:00举报1回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