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名字拗口的精品咖啡吗?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名字拗口的精品咖啡吗?
2021年07月26日 17:16 新经济

将牛奶加热到60度,盖上盖子和滤网,快速抽动滤网,将空气压入牛奶中。轻轻抽动30次左右,就可以做出绵密的咖啡奶泡。

资本似乎就是那个滤网,咖啡行业似乎就是那杯温好的牛奶。在反复的拉扯和交融过后,一个并不神秘的行业,变了味道。

7月21日,上海本土精品咖啡连锁品牌Seesaw宣布完成A+轮过亿元融资,喜茶入股,老股东弘毅百福跟投。就在同一天,上海氦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咖啡品牌COFE+机器人现磨咖啡,对外宣布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世界好像真的回到了瑞幸咖啡成立时“让中国人都喝上咖啡”的怪异画面,两天后,又一新锐咖啡连锁品牌M Stand宣布完成B轮融资,由启承资本、黑蚁资本联合领投。此轮融资完成后,M Stand预估投后估值约40亿。

让人想不到的是,作为互联网巨头,腾讯也在关注着咖啡。近日,腾讯投资了一家总部位于苏州的咖啡店——“代数学家咖啡”,后者成立于2015年,主打精品潮流咖啡,是目前江沪浙地区新晋的“网红咖啡品牌”。

而这还不是腾讯首次涉足精品咖啡领域,早在2019年9月,公司就曾投资过加拿大精品咖啡品牌Tims,并在今年2月继续增持。

另一家互联网企业,也进入了咖啡这条赛道。7月初,新锐品牌千小鹤咖啡于日前获数百万级天使轮投资,由蘑菇街独家投资。

在瑞幸咖啡成为全国人民的谈资后,“中国的星巴克”这个名号,又空了出来。而几乎在所有的精品咖啡融资报道中,中国的市场容量、年轻用户消费能力,以及成为“中国的星巴克”,都成为各品牌的愿景与背书。

有投资者分析,目前资本机构对咖啡市场的青睐,主要是由于从奶茶的崛起背景中,看到了再造一个饮品帝国的希望。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咖啡消费国。在《2017-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我国咖啡消费量每年增幅可达15%至20%,而全球市场咖啡消费的平均增速仅2%。预计到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2171亿元。

随着规模的不断增长,消费升级也成为中国咖啡市场的推动力。据市场调研机构QYR分析统计,2014-2020年,中国精品咖啡豆进口额平均增长率达到9.6%,精品咖啡已经成为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然而,精品咖啡在中国,真的能成为第二个奶茶吗?企鹅智库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从消费意愿来看,愿意为每杯咖啡支付30元以上的用户仅占受访者数量的13%。而在过去,50元一度被认为是“精品咖啡的合理定价”,精品咖啡的高价格和消费者较低的支付意愿之间显然存在矛盾。

尽管一大批网红咖啡品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用户消费的壁垒,但这种跟风形式的消费,很难形成一种习惯和对品牌的忠诚。

另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是,大量的资本进驻,已经使精品咖啡行业不得不陷入内卷。与此同时,在星巴克、Costa等已经成熟的连锁咖啡品牌夹击下,留给这些新锐精品咖啡品牌的空间,或许远不及投资人的预期。

更难的是,在百万元、千万元甚至亿级的投资背后,资本的盈利需求将倒逼精品咖啡品牌走向资本化的进程。与主打“匠人精神”的精品咖啡相左,资本化需要的市场数据,将成为其IPO进程中,最大的“心魔”。

或许,对于绝大多数精品咖啡品牌来说,可能还未必能走到那一步。毕竟,在非刚需的现实中,人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名字拗口的精品咖啡品牌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