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分析,当举国之力遇到数字经济

理性分析,当举国之力遇到数字经济
2021年04月26日 11:03 安邦咨询

最终分析结论丨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今后的政策路径之一,但并不是中国发展的唯一路径。国内对于发展数字经济带来的作用,不能寄予过高的期望,认为这是中国摆脱当前困境的唯一道路。作为内部发展差异很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兼顾传统发展道路和高科技之路,以均衡、适度的方式来对待数字经济发展。

——

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

来自中央的这一建议,为发展数字经济奠定了政治地位,提出了发展目标,也吹响了发展号角。在各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发展数字经济将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注意到,在数字经济领域领先的浙江省,日前在国内率先出台了促进数字经济的省级政策——《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我们相信,类似的政策将陆续有来,会有许多地方出台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及发展规划。

——

1.发展数字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正确方向

数字经济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到底有多大作用?有国内学者给出了很高评价。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邵春堡撰文称,数字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用数字科技夯实新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新基建,使原有的路、网等基础设施,融入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锻造先进的互联网产业、电信产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

第二,用不同的数字科技装备一二三产业,重心放在制造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第三,规范数字制造的管理模式,革新企业经营监管方式,提高管理效率。

安邦的研究人员认为,从中国的角度看,发展数字经济与中国的经济环境相匹配,在中国是一个合适的战略选择。中国是人口大国,熟悉电脑、喜爱编程的年轻人不少,可以视为是一种现实的资源,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对现有产品、技术甚至生活方式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技术升级,进而拓展成为一个有前景的、能够消化大量投资的新市场空间。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提倡数字经济没有问题,符合中国未来的资源禀赋条件,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

2.发展数字经济不宜举全国之力,需“适度”

不过,单独讲数字经济的价值没有问题,但数字经济能否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预期的重大效用,这是另一个问题,在逻辑上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用宏大的政策目标来代替理性分析。从历史来看,在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需要注意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与其他高科技投资领域一样,数字经济属于风险投资的传统范畴。换句话说,搞数字经济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由此来看,数字经济是一个充满陷阱的发展领域。现实的高科技投资,失败是经常可见的,有时候甚至失败的可能性要超越成功的可能性。

在过去的数字化历史进程中,有很多明星企业消失了——王安电脑消失了,DEC公司消失了,康柏公司消失了,实际上苹果公司和IBM公司也差点消失……。现代科技史早就告诉我们,已经有太多的公司和投资人迷失于数字化的海洋中,而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自信心爆棚的高科技信仰者。

实际上,所有这些数字化的先驱者,都是因为数字化产品的决策失误,彻底失去了发展甚至存在的机会,就此消失于历史进程中。必须看到,发展数字经济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这样的风险行业,以博取高风险、高回报的风险基金趋之若鹜,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一个国家投入举国之力来搞数字经济,显然是有欠考虑的。这等于是,别人拿金钱来做风险投资,我们是拿举国之力来做风险投资。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同时也是区域差异、城乡差异、贫富差异很大的经济体,包含跨度很大的不同发展层次。这意味着,中国的发展一定是多个维度的发展,而不是只专注于高科技领域。为此,需要理智看待数字经济的发展。

当然,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也发展出规模很大的数字经济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等;诞生了很多数字经济平台,比如蚂蚁金融、微信等。然而,它们的成功,并不代表一个国家将发展期望寄托于数字经济道路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观察中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我们注意到,虽然中央反复强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保持战略定力,要做好中长期应对困难的准备,但在现实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压力之下,国内从中央到地方到企业都存在某种焦急心态,希望找到一条能较快摆脱困境的发展路径。现在,国内在发展策略上对数字经济投入很高的预期,正是这种心态的一种反映。

实际上,中国在战略性政策上并非没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选择,中国的结构性发展周期还远未结束,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还很多,还有很多的市场空间需要挖潜。中国当然需要发展数字经济和其他高科技,但在投入的资源、发展的力度以及寄予的期望等方面,需要保持一种冷静的“度”。我们不能表现得与西方老牌帝国一样,扩张信用创造资本过剩,钱多的没地方用,大量涌向风险投资的方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