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企业3年上市,有的10年都没戏?企业必知的上市陪跑服务

为什么有的企业3年上市,有的10年都没戏?企业必知的上市陪跑服务
2025年07月06日 11:35 胡华成

大家好,我是智和岛集团创始人,也是《上市陪跑》这本书的作者。干了这么多年上市陪跑,我见过太多企业在这条路上跌得鼻青脸肿。其实上市就像盖楼,这十步核心服务就是从打地基到封顶的完整流程,每一步都得扎扎实实,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讲讲。

第一步:指方向——先看清路,再拼命跑

很多老板一上来就喊着要上市,就像开车不看导航,一脚油门往前冲,结果可能越跑越偏。我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有家做新材料的企业,明明政策风向都转向环保材料了,还在死磕传统高污染产品,最后库存积压到差点倒闭。

我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帮企业把“望远镜”擦亮。先研究行业的政策、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比如新能源赛道,国家补贴往储能方向倾斜,那企业就该重点关注电池储能技术;再比如新消费领域,年轻人喜欢国潮风,产品设计就得往这个方向靠。

指方向还要结合企业的“家底”。有个做新生命科学的客户,手里握着一项专利技术,但市场定位模糊。我们帮他分析后,发现宠物医疗是个蓝海市场,果断把技术应用到宠物药品研发上,短短一年就打开了局面。方向错了,跑再快都是白搭,这第一步就是给企业定生死的关键。

第二步:找对标——抄作业也要抄出花

很多人觉得找对标就是模仿,其实这里面门道深着呢。我常跟团队说,找对标不是让你当“山寨厂”,而是要当“改良派”。就像学做菜,先照着菜谱做,再琢磨怎么做出独家味道。

我们会帮企业找三类对标对象。第一类是“行业老大哥”,比如新能源领域的比亚迪、宁德时代,研究他们的技术路线、市场布局,就像拿着现成的攻略打游戏;第二类是“同阶段选手”,这些企业规模差不多,但某方面特别突出,比如某个新消费品牌靠直播带货起死回生,这就是现成的案例教材;第三类是“跨界高手”,比如做新智造的企业,可以学新消费品牌的营销玩法。

之前有个做新材料的客户,埋头研发三年,产品却卖不动。我们带他研究了行业头部企业的产品线,发现高端定制材料需求旺盛,果断调整方向,半年就签了三个大单。找对标不是照搬,而是拆解对方的成功逻辑,再结合自己的优势创新,这才是聪明人抄作业的方法。

第三步:搭架构——房子要稳,架构得硬

架构搭不好,企业就像危房,随时可能塌。我见过太多企业因为股权分配不均,创始人团队闹得不可开交;也见过部门职责不清,导致项目推进不下去。

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股权架构上,既要保证创始人控制权,又要给核心团队和投资人合理分配,避免“一股独大”或“群龙无首”;组织架构要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就像足球队,前锋、中场、后卫分工清晰才能赢球;业务架构则要分清主次,哪些是赚钱的核心业务,哪些是未来布局的战略业务。

有个做新技术的企业,因为股权过于分散,决策效率极低。我们帮他设计了“创始人控股+期权池激励”的方案,引入科学决策机制,公司立马焕然一新。架构就像企业的骨架,骨架立得正,后续发展才能顺。

第四步:组团队——人对了,事就成了一半

再好的计划,没人执行也是空谈。我常说,找团队就像组乐队,主唱、吉他手、鼓手缺一不可,还得配合默契。

核心岗位的人选至关重要。CFO得懂财务更要懂资本运作,能帮企业算好账、融到钱;CTO要能把握技术方向,带着团队攻克难关;销售负责人得有资源、有执行力,能把产品卖出去。

曾经有个做新消费的企业,产品不错但销售拉胯。我们帮他挖来行业资深销售总监,对方带来了现成的渠道资源,三个月就打开了全国市场。组团队不能将就,要找认同企业目标、能力互补的人,这样的团队才有战斗力。

第五步:磕技术——技术硬,腰杆才硬

在新技术、新能源这些赛道,技术就是企业的命根子。我见过太多企业倒在技术瓶颈上,空有想法却做不出产品,最后被市场淘汰。

我们会帮企业梳理技术路线,确定研发重点。比如新能源企业,是主攻电池续航,还是快充技术?同时建立规范的研发体系,从立项到落地,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专利布局也不能忽视,提前占好坑,才能避免被竞争对手卡脖子。

有个做新材料的客户,研发方向混乱,钱没少投却不见成果。我们帮他聚焦到某一核心技术,集中资源攻关,两年内申请了15项专利,产品直接成了市场爆款。技术这关过不了,上市就是天方夜谭。

第六步:定战略——谋全局,才能赢未来

战略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口号,而是实打实的作战计划。我见过最荒唐的企业,战略目标写着“三年上市”,却连下个月的销售计划都没定。

我们会制定短、中、长期战略。短期解决当下问题,比如打开区域市场;中期规划扩张路径,是横向拓展产品线,还是纵向深耕供应链;长期明确企业愿景,比如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

有个新消费品牌,一开始只想着卖货,没有战略规划。我们帮他制定了“区域试点—全国复制—品牌出海”的路线图,先在一线城市打磨模式,再快速复制到全国,现在已经开始布局东南亚市场了。战略错了,努力白费;战略对了,事半功倍。

第七步:拿融资——有钱才能跑更快

再好的项目,没钱也玩不转。我见过太多企业死在资金链断裂上,就像汽车没油,再好的发动机也跑不起来。

我们会帮企业制定融资计划,什么时候融、融多少、怎么融。股权融资适合早期扩张,债权融资适合短期周转;天使投资人看重潜力,风险投资机构看重数据。同时,帮企业打磨商业计划书,把亮点和潜力清晰地展现给投资人。

有个做新智造的企业,因为资金不足,生产线都开不起来。我们帮他对接了产业投资人,不仅拿到了钱,还获得了上下游资源支持。拿融资不是求爷爷告奶奶,而是让投资人看到你的价值,主动跟你合作。

第八步:做合规——守规矩,才能走得远

合规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上市的“入场券”。我见过太多企业,临门一脚倒在合规问题上,就像跑步到终点,却因为抢跑被取消成绩。

我们会全面梳理财务、税务、法律等问题。财务上要规范核算,保证数据真实;税务上按时纳税,避免偷漏税风险;法律上处理好合同、知识产权等纠纷。

有个企业,因为财务不规范,上市审核被多次打回。我们帮他整改了半年,完善财务制度,补充合规证明,最终才顺利过审。合规这关过不了,前面的努力全白费。

第九步:整资源——借外力,才能成大事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企业也一样。我常说,会整合资源的企业,就像拿着“瑞士军刀”,遇到问题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我们帮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上游找优质供应商,保证原材料稳定;下游拓展销售渠道,跟电商平台、经销商合作。同时对接政府资源、行业协会,争取政策支持和行业话语权。

有个做新能源的企业,通过我们牵线,和头部车企建立合作,订单直接翻了十倍;还拿到了政府补贴,缓解了资金压力。整合资源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借势借力,让企业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发展。

第十步:造流量——有流量,才有市场

在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我见过太多好产品,因为没流量,最后悄无声息地消失。造流量就像给产品打广告,让更多人知道、认可。

我们会根据企业特点制定流量策略。新消费品牌适合短视频、直播带货;新技术企业适合参加行业展会、发布白皮书。

有个新消费零食品牌,通过抖音直播,一场带货百万;还有个做新材料的企业,在行业论坛上展示新技术,吸引了大批潜在客户。造流量不是烧钱砸广告,而是找到精准渠道,用内容和创意吸引目标用户。

这十步核心服务,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从指方向到造流量,每一步都是上市路上的关键节点。我们智和岛集团就是要陪着企业,一步一个脚印,把上市这件事稳稳当当地做成。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